資源描述:
《越南漢籍《大越史記全書》俗字研究》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越南漢籍《大越史記全書》俗字研究[摘要]借助越南漢喃文獻以及我國的元、明善本古籍,試圖彌補字書漏收“盯朋頓乃母鑿滋灘鞍恰薄?“”、“”、“”,并從漢字域外傳播學的角度對四個俗字進行逐個剖析。根據(jù)它們在越南的傳承和變異情況,把越南漢文獻中存在的俗字進行合理分類:中越通用俗字、中逸越存俗字、主要流行于越南的俗字。[關鍵詞]“?堀?俗字越南傳播分類[中圖分類號]H1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4)08-0036-02近日筆者在翻閱我國宋元明清善本書籍以及越南漢喃文學作品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宋元以來俗字譜》漏收“?堀頓乃母鑿鬃幀?一、?刪“漠漠輕陰不
2、開,江南細雨孰黃梅。”《稼軒長短句》①(p310、4)按:《中華字?!吠??I朋薄H紜笆碳?氏勃興亂起正”《北魏?中書令鄭文功下碑》②、“皇猶解結,煩民蘇訟”《隋?卞鑒墓志》、“頻處煩”《唐?秦州?h事曹澄墓志銘》、“嗦??猾,欺孤凌弱”《清?圣祖仁皇帝御筆》,宋元以前,俗體多見于碑刻墓志,?謀蔽褐燎宕?出現(xiàn)頻率很高。宋代Z后,在元代刻本《稼軒長短句》中也找到了例證,而且在越南漢喃文獻中使用頻率也較高。以越南漢籍正和十八年(1697)內閣官版《大越史記全書》為例,書中共載有“?坡頓牧礁鑿滋澹?其中2出現(xiàn)的頻率較高。“帝乂親率諸將,筑壘安華坊,直抵北北城,一夕而成,帝既
3、許明人講和,令北江,諒江修橋梁道路,又令諸路具船舟,備帆槳送營,付還國/《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卷十》(p43b、1)“閏四月,指揮系軍民被賊捉入西都、東京、古弄、至靈四城,己捕入附鐵突各軍,而有田宅入為官物即還?!薄洞笤绞酚浫珪勘炯o卷十》(p59a、9)“若己定土分園宅,再占大羅城內,別為園宅地者,不聽《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卷十》(p66a>1)“弟乘時屈起、拯民亂、布德立功、可謂仁厚Z主也《大越史記全書全書?越鑒通考總論》(p6b、6)“五月、禁衛(wèi)兵擅行差、屯旨空疏「《大越史記木紀實錄?卷十三》(p2b、1)“十八日、令各府縣社、冇海岸荒閑⑴、而少E人、情愿培筑開墾納
4、稅、府縣勘實給?!薄洞笤绞酚洷炯o實錄?卷十三》(p53b、2)俗字“”是中國土牛土長的俗字,宋元以來一直沿用,且在越南也“泛濫”起來。這說明俗體具有較強的生命力。二、?坡?“飲酒中間,他自然撩你,你看著機會,就與他成了事?!薄抖膛陌阁@奇》③第六冊(pl71、9)“都司搖頭道:'若要我們出力添兵卒,與他廝斗,這決然不能的。'”《二刻拍案驚奇》第六冊(pl42、4)按:上面兩個例句中的字為“?堀頓乃鬃幀G宕?也有同樣的用例,見于《皇帝賜賞銀碑》。此碑藏于五臺山普樂院,“四至,糧載契?!甭暦埃?”俗作“”,將三級構件“殳”替換為“矢”,為了附和“?1”的“?1”之意。“
5、林邑人入寇,掘王冢。”《大越史記外紀全書?卷之三》(P12a.7)既然,明代刻本和清代碑刻中都有俗體的用例,但《宋元以來俗字譜》[1]《碑別字新編》④《廣碑別字》⑤《敦煌俗字典》⑥《漢語大字典》⑦《中華字?!发嗟戎匾謺鴧s沒有收錄。宋代以來,印刷業(yè)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俗字的數(shù)量略有削減,但總體還是相當龐大。自宋太祖陳橋兵變至1930年《宋元以來俗字譜》成書,歷經(jīng)970余年,而劉復謹選取12部民間刻本,數(shù)量太少;且選材謹限于小說、話本、雜劇、彈詞,詞作為宋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學體裁,卻被遺忘了,碑刻材料也沒有涉及,所以像“”字這樣漏收的俗字可能還有很多。[2]因此,結合宋元
6、以來的碑刻和善本詩詞材料來研究俗字,這未必不是一條增補和完善《宋元以來俗字譜》的“捷徑”。三、?坡?“守度嘗過寺前,見惠宗踞坐拔草,守度曰:'則拔深根'惠宗起拂手曰:'爾之所言,我知之矣。"《大越史記本全書?卷之五》(p2b、1)按:陳荊和在《越南俗字?簡體字與慣用漢字對照表》中同樣摘錄了慣用漢字“?坡鎖乃滋灘啊???[3]本人在止和本《大越史記全書》中找到了用例,見上面例句。這可為陳荊和的字譜尋找出處,俗體“”確實是流行于越南的俗字。據(jù)目前掌握的資料,木土文獻中尚未找到相同的用例。我們暫且把它認定為越南在使用漢字史上的一個小“發(fā)明”。在漢字文化圈內,越南在文字的使用上
7、受中國影響最深,除了喃字,越南自創(chuàng)的漢字少之乂少。從漢字構型學角度分析,“”是正字“?坡鄙?符訛變的結果。《說文》:“?1,?1也。?墓?,?j??!薄稄V碑別字》和《碑別字新編》都引魏《馮邕妻元氏墓志》的“?1”的俗字“餉兆跡”《清?皇帝祭北鎮(zhèn)廟碑》的聲符只是把俗體“”的形旁“弓”給“脫落”了。在越南漢文獻中,“?1”也俗作“”,“良與時俱前,行到合浦,而王子徽已自署為太守宗兵拒之《大越史記外紀全書?卷四》(pla、7)因此,形體早在魏晉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我國的俗字中,越南俗體的產(chǎn)生可能會受我國俗字的影響,也可能是漢字內在規(guī)律起作用的結果。但是,這一訛變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