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問題的非線性有限元分析.doc

接觸問題的非線性有限元分析.doc

ID:29355644

大小:254.00 KB

頁數:9頁

時間:2018-12-18

接觸問題的非線性有限元分析.doc_第1頁
接觸問題的非線性有限元分析.doc_第2頁
接觸問題的非線性有限元分析.doc_第3頁
接觸問題的非線性有限元分析.doc_第4頁
接觸問題的非線性有限元分析.doc_第5頁
資源描述:

《接觸問題的非線性有限元分析.doc》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第五章接觸問題的非線性有限元分析5.1引言在工程結構中,經常會遇到大量的接觸問題?;疖囓囕喤c鋼軌之間,齒輪的嚙合是典型的接觸問題。在水利和土木工程中,建筑物基礎與地基,混凝土壩分縫兩側,地下洞室襯砌與圍巖之間,巖體結構面兩側都存在接觸問題。對于具有接觸面的結構,在承受荷載的過程中,接觸面的狀態(tài)通常是變化的,這將影響接觸體的應力場。而應力場的改變反過來又影響接觸狀態(tài),這是一個非線性的過程。由于接觸問題對工程實踐的重要性,本章將作為專門問題進行研究。最早對接觸問題進行系統研究的是H.Hertz,他在1882年發(fā)表了《彈性接觸問題》一書中,提出經典的Hertz彈性接觸理論。后來Bouss

2、inesg等其他學者又進一步發(fā)展了這個理論。但他們都是采用一些簡單的數學公式來研究接觸問題,因而只能解決形狀簡單(如半無限大體)、接觸狀態(tài)不復雜的接觸問題。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后,隨著計算機和計算技術的發(fā)展,使應用數值方法解決復雜接觸問題成為可能。目前,分析接觸問題的數值方法大致可分為三類:有限元法、邊界元法和數學規(guī)劃法。數學規(guī)劃法是一種優(yōu)化方法,求解接觸問題時,根據接觸準則或變分不等式建立數學模型,然后采用二次規(guī)劃或罰函數方法給出解答。邊界元方法也被用來求解接觸問題,1980年和1981年,Anderson先后發(fā)表兩篇文章,用于求解無摩擦彈性接觸和有摩擦彈性接觸問題。近年來雖有所發(fā)

3、展,但仍主要用于解決彈性接觸問題。就目前的發(fā)展水平來看,數學規(guī)劃法和邊界元法只適合于解決比較簡單的彈性接觸問題。對于相對復雜的接觸非線性問題,如大變形、彈塑性接觸問題,還是有限元方法比較成熟、比較有效。早在1970年,Wilson和Parsons提出一種位移有限元方法求解接觸問題。Chan和Tuba,Ohte等進一步發(fā)展了這類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假定接觸狀態(tài),求出接觸力,檢驗接觸條件,若與假定的接觸狀態(tài)不符,則重新假定接觸狀態(tài),直至迭代計算得到的接觸狀態(tài)與假定狀態(tài)一致為止。具體做法是:對于彈性接觸的兩個物體,通過有限元離散,建立支配方程(5.1)式中,為初始的整體勁度矩陣,它與接觸

4、狀態(tài)有關,通常根據經驗和實際情況假定。是結點位移列陣,為結點荷載列陣。求解式(5.1),得到結點位移,再計算接觸點的接觸力,將和代入與假定接觸狀態(tài)相應的接觸條件,如果不滿足接觸條件,就要修改接觸狀態(tài)。根據修改后新的接觸狀態(tài),建立新的勁度矩陣和支配方程(5.2)再由式(5.2)解得,進一步計算接觸力,將和代入接觸條件,驗算接觸條件是否滿足。這樣不斷的迭代循環(huán),直至和滿足接觸條件為止,此時得到的解答就是真實接觸狀態(tài)下的解答。在以上的研究中,沒有考慮接觸面的摩擦力。不考慮摩擦力的接觸過程是一種可逆的過程,即最終結果與加載途徑無關。此時,只需要進行一次加載,就能得到最終穩(wěn)定的解。如果考慮接

5、觸面的摩擦力,接觸過程就是不可逆的,必須采用增量加載的方法進行接觸分析。1973年,Tusta和Yamaji的文章詳細討論了接觸過程的可逆性和不可逆性。從Wilson和Parsons的方法可看出,每一次接觸狀態(tài)的改變,都要重新形成整體勁度矩陣,求解全部的支配方程,既占內存,又費機時。實際上,接觸狀態(tài)的改變是局部的,只有與接觸區(qū)域有關的一小部分需要變動,為此又提出一些改進的方法。1975年,Francavilla和Zienkiewicz提出相對簡單的柔度法。圖5.1示出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A和B,假定A上有外力R作用,B有固定邊界。接觸面作用在A上的接觸力是,作用在B上的接觸力是,對于

6、二維問題,(5.3)這些接觸力是未知的,假定有m個接觸點對,則增加了4m個未知量,為此需要補充4m個方程?,F列出接觸點的柔度方程(5.4)其中,和分別是物體A和B在接觸點i處的位移,和分別表示物體A和B因j點作用單位力時在i點引起的位移(即柔度系數)所組成的柔度子矩陣,m1是外荷載作用的點數,為第k個荷載作用點上的荷載向量。如果物體A和B之間的接觸屬于連續(xù)接觸,則接觸條件為=+(5.5)(5.6)(5.5)和(5.6)是4m個補充方程,式中,是第i個接觸點對的初始間隙向量。由于式(5.6)的存在,令,未知量數目減少,增加的未知量剩下2m個。將式(5.4)和(5.6)代入(5.5)得

7、(5.7)式(5.7)共有2m個補充方程。對于滑動接觸和不接觸的自由邊界,同樣可根據相應的接觸條件列出與式(5.7)類似的補充方程求解。引入接觸條件后,接觸狀態(tài)變化時,計算對象的整體勁度矩陣不再改變,出現的問題是增加了未知量數,需要建立補充方程。但由于補充方程(5.7)中,、和不隨接觸狀態(tài)的改變而變化,而且接觸點的數目遠小于整體的結點數,因而可大大節(jié)約計算時間,提高了求解接觸問題的效率。另外一種提高接觸問題計算效率的方法是把接觸點對作為“單元”考慮。1979年,Oka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