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酚氧化酶》word版

《多酚氧化酶》word版

ID:30040736

大?。?8.04 KB

頁數:3頁

時間:2018-12-26

《多酚氧化酶》word版_第1頁
《多酚氧化酶》word版_第2頁
《多酚氧化酶》word版_第3頁
資源描述:

《《多酚氧化酶》word版》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應用文檔-天天文庫

1、一、多酚氧化酶研究概況  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PPO)是自然界中分布極廣的一種金屬蛋白酶,普遍存在于植物、真菌、昆蟲的質體中,甚至在土壤中腐爛的植物殘渣上都可以檢測到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由于其檢測方便,是被最早研究的幾類酶之一。自1883年Yoghid發(fā)現日本漆樹液汁變硬可能和某種活性物質相關,1938年KeilinD.和MannG.研究了蘑菇多酚氧化酶的提取和純化,得到多酚氧化酶并將這類酶稱為polyphenoloxidase。多酚氧化酶又稱兒茶酚氧化酶,酪氨酸酶,苯酚酶,甲酚酶,鄰苯二酚氧化還原酶,是

2、六大類酶中的第一大類氧化還原酶。  多酚氧化酶的共同特征是能夠通過分子氧氧化酚或多酚形成對應的醌。在廣義上,多酚氧化酶可分為三大類:單酚單氧化酶(酪氨酸酶tyrosinase,EC.1.14.18.1)、雙酚氧化酶(兒茶酚氧化酶catecholoxidse,EC.1.10.3.2)和漆酶(laccase,EC.1.10.3.1)。在這三大類多酚氧化酶中,兒茶酚酶主要分布在植物中,微生物中的多酚氧化酶主要包括漆酶和酪氨酸酶。現在大部分文獻所說的多酚氧化酶一般是兒茶酚氧化酶和漆酶的統(tǒng)稱。編輯本段二、多酚氧化酶在自然界的分布1植物中的多

3、酚氧化酶及作用  在植物(如蘋果、荔枝、菠菜、馬鈴薯、豆類、茶葉、桑葉、煙草等)組織中,PPO是與內囊體膜結合在一起的,天然狀態(tài)無活性,但將組織勻漿或損傷后PPO被活化,從而表現出活性。在果蔬細胞組織中,PPO存在的位置因原料的種類、品種及成熟度的不同而有差異,綠葉中PPO活性大部分存在于葉綠體內[7];馬鈴薯塊莖中幾乎所有的亞細胞部分都含有PPO,含量大約與蛋白質部分相同[8];在茶葉中的PPO分為游離態(tài)和束縛態(tài),前者主要存在于細胞液中屬可溶態(tài)PPO,而后者則主要存在于葉綠體、線粒體等細胞器中,與這些細胞器的膜系統(tǒng)或其他特異部位

4、結合呈不溶態(tài)[9],ThanarajS.N.(1990)研究了茶樹新梢中PPO活性及多酚含量對紅茶品質的影響,發(fā)現PPO活性強,多酚含量高,對紅茶品質有利,相反則利于綠茶的生產[10];新鮮的蘋果中,多酚氧化酶幾乎全部存在于葉綠體和線粒體中。從這兩部分分別制備的PPO,其底物專一性稍有差異[11]。劉乾剛認為,PPO在細胞內除了存在于葉綠體及線粒體上外,細胞壁也可能存在PPO,且對發(fā)酵產生影響,細胞只要輕微破損便有PPO的作用。多酚氧化酶是一種質體酶,有些研究人員認為多酚氧化酶可能僅存在于質體中[12],缺乏質體的組織就不存在多酚

5、氧化酶,例如篩管和篩胞等,但是有質體的組織也可能沒有多酚氧化酶,如C4植物葉。含有質體的植物組織不一定都存在多酚氧化酶,而多酚氧化酶一定在含有質體的植物組織中。  隨分子生物學的發(fā)展,象西紅柿、蘋果等的多酚氧化酶的基因已被克隆。浙江大學趙東等[12]對茶樹多酚氧化酶的克隆及其序列進行了比較。從已經克隆的多酚氧化酶的基因看,均屬于基因家族,多則6-7個基因。這些基因的表達具有時空差異和組織特異性(PPO在幼齡組織中表達,在成熟組織中不表達),表明多酚氧化酶的基因在植物中所起的作用不同。高等植物組織發(fā)生褐變主要是PPO作用的結果,PP

6、O催化多酚氧化為醌,醌聚合并與細胞內蛋白質的氨基酸反應,結果產生黑色素沉淀。2微生物中的多酚氧化酶  2.1微生物漆酶  漆酶是三大類多酚氧化酶中作用底物最廣的一類。漆酶最早是在1883年由Yoshida首先從漆樹液中發(fā)現的,后來人們又從大量的真菌體中發(fā)現了漆酶。漆酶來源很多,結構各異,不同來源的漆酶表現出來的催化特性相差較大。即便是同一來源,如同一白腐菌菌種,也可分泌出不同性質的漆酶組分,包括氧化能力、最適pH、底物專一性等,因此催化氧化作用也各不相同。漆酶分子中的銅離子是漆酶催化反應的活性中心,在催化氧化過程中起決定作用?! ?/p>

7、在真菌中,漆酶大多分布在擔子菌(Basidimycetes)、多孔菌(Polyporus)、子囊菌(A-somycetes)、脈孢菌(Neurospora)、柄孢殼菌(Po-dospora)和曲霉菌(Aspergillus)等真菌中。擔子菌中的白腐菌是目前獲得漆酶的主要來源。Givaudan等還從稻根上的生脂固氮螺菌(Azospirillumlipoferum)中分離出細菌漆酶?! ↑S乾明等以粗毛栓菌(Trametesgallica)為出發(fā)菌,通過紫外誘變處理其擔抱子、PDA-RBBR平板變色法初篩、ABTS法測定培養(yǎng)液漆酶酶活力

8、復篩,獲得1株漆酶高產誘變菌株SAH-12?! ↑S俊等(2006)從森林樹木根部土壤中分離得1株具有漆酶活性的細菌菌株,并鑒定該細菌屬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屬,命名其為Klebsiellasp-601。這是首例報道Klebsiella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