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產淀粉酶芽孢桿菌的篩選與鑒定》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2011屆本科畢業(yè)論文(設計)產淀粉酶芽孢桿菌的篩選與鑒定姓名:___________系別:__生命科學學院____專業(yè):___生物技術10-1___學號:____100914051_____指導教師:___________2012年10月31日產淀粉酶芽孢桿菌的篩選1實驗意義從環(huán)境中采集樣品并從中分離純化出能產生淀粉酶的芽孢桿菌,用于后期發(fā)酵。2實驗器材2.1土樣:實驗前三天在土壤5-8cm處埋饅頭,實驗前一天2.2培養(yǎng)基的配方:篩選培養(yǎng)基:淀粉10.0g,酵母膏2.50g,蛋白胨5g,Na2HPO42.50g,MgSO4·7H2
2、O0.05g,NaCl0.05g,瓊脂10.0g,水500mL,pH7.0-7.42.3器材:40個培養(yǎng)皿、酒精燈、接種環(huán)、14個試管、5個三角瓶(250ml)、涂布棒、移液管、恒溫水浴鍋、恒溫培養(yǎng)箱、高壓滅菌鍋、超凈工作臺2.4試劑2.4.1淀粉酶活力測定:碘液2.4.2革蘭氏染色:盧戈氏碘液、95%乙醇、香柏油、乙醇乙醚3實驗步驟3.1培養(yǎng)基的制備及其儀器的滅菌3.1.1量取500ml水,按培養(yǎng)基配方比例依次準確地稱取淀粉(先將淀粉用水攪成糊狀)、酵母膏、蛋白胨、NaCl放入燒杯中,加少量水熔解,再加入瓊脂加熱溶化,不行攪拌,最
3、后補充水分,分裝入試管內或三角燒瓶內,加塞包扎。3.1.2試管中倒培養(yǎng)基約3ml,再和剩余培養(yǎng)基、平板、移液管用報紙包扎好,于121℃,30分鐘高壓蒸汽滅菌。3.1.3倒平板將滅菌的培養(yǎng)基冷至50℃左右,在超凈工作臺上,試管棉塞端擱在玻棒上,擱置的斜面長度以不超過試管總長的一半為宜。三角瓶中的培養(yǎng)基倒平板,約10ml,靜置待用。4.1產淀粉酶菌株的分離、純化41.1采集土壤樣本:用塑料袋在預處理處取樣4.1.2稀釋稱取土樣5g,放入盛有45ml無菌水三角瓶中,使土樣和水充分混合加玻璃珠,搖約10分鐘,制成土壤懸浮液。然后將菌懸液置于
4、80℃水浴鍋中,20min。用一只無菌吸管吸取0.5ml土壤懸浮液加入盛有4.5ml含有無菌水的試管中充分混勻,此為10-1稀釋液,依此稀釋10-2、10-3、10-4、10-5幾種稀釋度的土壤溶液,分別編號為1、2、3、4、5。4.2.1初步篩選4.2.1.1用稀釋樣品的不同吸管分別依次從10-5、10-4、10-3樣品稀釋液中,吸取0.2mL于冷卻凝固的平板上(每個梯度重復兩次),用涂布棒涂抹均勻。記好編號。倒置于37℃溫箱中培養(yǎng)24小時。4.2.1.2培養(yǎng)24小時后,取出平板,挑取6株菌落(對光觀察菌落旁有小透明圈或表面光滑的
5、菌落),分別為1、2、3、4、5、6,進行三區(qū)劃線培養(yǎng)24h。再在挑取菌落的旁邊注入1-2ml碘液,觀察其透明圈,因淀粉遇碘變藍色,如菌落周圍有透明圈,說明該菌能產生淀粉酶使其水解。記下菌株號1、2、3、4、6。觀察透明圈一號菌株最大。4.3.1分離純化在劃線的平板中挑取形態(tài)大小相似的菌落,進行斜面劃線培養(yǎng)24h,并保存。4.3.2挑取斜面上的菌落,點種到平板中,一平板中接3種不同編號的(,大小盡量一致,寫上相應的編號),123號于一個平板,146于一個平板中,分別接3次,培養(yǎng)24h,48h、60h。4.3.3將上述不同時段平板中3
6、種不同單菌落挑取,進行盧戈碘液染色觀察其形態(tài)和芽孢。4.3.3.1涂片:用牙簽沾取少量菌體,涂在洗凈的載玻片上4.3.3.2染色:滴一滴盧戈碘液于菌體上,染色一分鐘,在水龍頭下慢慢沖洗染液。4.3.33鏡檢:先用低倍觀察,再用油鏡滴加香柏油觀察染色結果。菌體周圍為紫色,內部有小部分無色,為芽孢。最后用乙醚乙酯擦凈鏡頭。觀察結果:24h菌體較小,基本無芽孢。48h后觀察菌體形態(tài)較大,可以看清有芽孢的1和3號。60h后染色觀察,菌體變大了。1和3及4號可見芽孢。4.4高活力淀粉酶菌株的篩選:每染過一次后,就在菌落的周圍滴加碘液,用尺子量
7、取淀粉水解圈直徑數(shù)據(jù)如下:12346124h10mm無12mm5mm無無48h無8mm14mm12mm10mm19mm60h無無17mm11mm13mm22mm數(shù)據(jù)分析:“無”可能由于接種環(huán)過熱殺死了菌體;還有菌體較小基本無透明圈產生。有數(shù)據(jù)可知1號菌株生長較好,且透明圈最大。5、菌種保藏?將初步鑒定好的菌種斜面培養(yǎng)基試管收起,在37℃的恒溫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