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詩于教,何為?

寓詩于教,何為?

ID:31016391

大小:104.00 KB

頁數(shù):4頁

時間:2019-01-05

寓詩于教,何為?_第1頁
寓詩于教,何為?_第2頁
寓詩于教,何為?_第3頁
寓詩于教,何為?_第4頁
資源描述:

《寓詩于教,何為?》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寓詩于教,何為?  摘要:于實際的生物教學中如果能巧妙地運用一些詩詞進行教學,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思維、深化知識,又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素質。  關鍵詞:先聲奪人畫龍點睛啟迪思維  “造化鐘神秀”,花開花落,似水流年,異彩紛呈的花花世界,牽動著歷代文人墨客的情感世界,激發(fā)了他們的創(chuàng)作靈感,進而譜寫出無數(shù)名篇佳作。隨著新課程改革實施的深化,作為一線教師,我們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地創(chuàng)造出新的有效的課堂教學方式與方法。而如果我們在生物科的教學中引用一些精練優(yōu)美、千古傳誦的詩句,既能激發(fā)學生興趣、啟迪思維、深化知識,又能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全面提高素質,真可謂一舉多得。

2、  一、先聲奪人――以詩導入  用詩詞導入新課,會給學生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能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情緒,使學生精神飽滿、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 ∪缭诮虒W《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時,我首先用多媒體出示一幅老農辛勤勞作的圖片,請學生展開聯(lián)想,可能想到什么詩詞?學生不假思索地念出:“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辈⒓皶r提問:“老農為什么會頂著烈日鋤禾?”學生會積極思考、分析,這樣就把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教學內容上來,暢快自然,寓教于樂,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4  二、畫龍點睛――于深奧中點綴  在新授教學內容時,適時適當?shù)厍度胍痪淠?/p>

3、至一首優(yōu)美的詩詞,易于把深奧的生物學知識形象化,從而起到畫龍點睛、升華主題的妙用。  例如根據白居易的“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和“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以及黃巢的“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分別提出:山寺桃花開花較晚,紅杏探出墻頭,秋天菊花開放,分別受什么因素的影響?讓學生深入分析思考,便自然而然地聯(lián)系到有關“環(huán)境中影響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的內容。這樣,學生既受到了文化熏陶,又提高了分析問題的能力,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起到了一舉多得之效?! ∪?、意味深長――以詩深化  良好的開端并不等于成功的全部,而結課的失當也會導致功虧一簣。以詩詞

4、結尾,既寓教于樂,讓學生深化所學知識,又能渲染課堂氣氛,讓學生在濃烈的情感氛圍中受到鼓舞和教育,產生余音繚繞、回味無窮的藝術效果?! ±缭趯W習完《兩棲動物的生殖發(fā)育》后,引用辛棄疾的詩詞:“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闭垖W生運用所學過知識分析“豐年”與“蛙聲”之間的關系,深化本節(jié)的主題,使學生更加重視“人與生物圈”的關系?! ∷摹⑴5缎≡嚚D―以詩啟迪思維4  以詩詞為載體考查學生知識掌握、理解、運用能力的試題屢見不鮮,在試題中運用詩詞,能啟迪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纾骸 ?.下列敘述中屬于生物因素對生物影響

5、的是()。  A.春來江水綠如藍  B.雨露滋潤禾苗壯  C.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D.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2.“西湖春色歸,春水綠于染”詩中的“綠”其實是由衣藻等大量植物繁殖引起的,請問衣藻屬于下列哪類植物?()?! .苔蘚植物  B.蕨類植物  C.藻類植物  D.種子植物  3.唐代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痹娭忻鑼懥搜嘧拥氖裁葱袨椋浚ǎ??! .求偶  B.筑巢  C.育雛  D.產卵  用詩詞命制試題,應遵循從具體到抽象的原則,這樣既能鞏固知識,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使課堂效率更有成效。4  在生物科的教學中滲

6、透濃郁的文學藝術色彩,既有利于學生主動配合師生雙向的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又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注意力,讓學生在接受到文學藝術熏陶的同時,更樂于接受科學知識。  參考文獻  [1]楊守菊生物課堂教學應“五味”俱全.中學生物教學,2008,(3),36―40?! 2]林建華在生物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生物學教學,2006,(10),36―37?! 3]卓承因淺談唐詩在生物教學中的美學價值.中學生物教學,2002,(1-2),21?! 4]殷慶明古詩詞中的生物學現(xiàn)象例析.中學生物教學,2006,(10),31―32。4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