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緊扣自然新教材擴展實驗大課堂-生物教學總結~》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緊扣自然新教材擴展實驗大課堂-生物教學總結~近年來,隨著義務教育普及程度的不斷提高,城鄉(xiāng)小學都陸續(xù)裝備了實驗儀器,小學自然實驗教學條件得到了較大的改善。但是,這些標準和條件基本上是出自八十年代的教學大綱,與新編九年義務教育教材、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103個觀察、實驗的要求尚有差距。針對這一情況,要搞好自然實驗教學,除了充分發(fā)揮現(xiàn)有實驗儀器的作用外,還應動員師生自己動手制作教具、學具,創(chuàng)設觀察、實驗條件,同時,引導學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的大課堂中去學習、觀察和實驗。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這方面的初步
2、嘗試。一、自制教、學具,搞好實驗儀器配套新編自然教材,對原統(tǒng)編自然教材在內容和編排形式上作了較大改進,觀察、實驗由原來的87個增加到103個,按原大綱裝備的儀器,就與新教材不配套。如第七冊第六課《風》,要講清風的形成,就必須用空氣對流箱來作實驗,而空氣對流箱在裝備儀器中是沒有的。為了上好這一課,我找來三合板、塑料薄膜等材料,做了個空氣對流箱,試用一下,效果很好。在這基礎上,我指導學生利用硬紙盒,做成空氣對流箱,用可樂瓶、酸奶瓶等材料做成空氣對流瓶,成功地顯示了“風是在空氣有冷熱差別條件下發(fā)生”的
3、原理,既加深了學生對這一知識的理解,又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制作,細心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像這類教、學具,我還做過:簡易測力計,動、植物標本,昆蟲標本,巖石標本,指南針,太陽能熱水器等,解決了裝備儀器與新教材配套的問題。二、巧選代用品,補充實驗裝備不足自然課有些實驗,如三年級的《溶解》,要求學生分組實驗時完成鹽、高猛酸鉀、砂、小蘇打、純堿、白糖、碎石子、石膏、面粉等九種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實驗,每組需要九個燒杯,這是現(xiàn)有實驗裝備所無法解決的,特別是對于成班率上升的城鎮(zhèn)學校更是困難。如果做一種物質的溶解實驗
4、后換一次水,那么實驗室內將會是倒水、裝水的學生來往穿梭,亂成一片,實驗根本無法進行。為了解決上述矛盾,我布置學生每人帶兩個廣口玻璃罐頭瓶或玻璃茶杯,各裝半瓶水,這就解決了分組實驗儀器的不足,保證了分組實驗的順利進行。此外,我還靈活地選用礦燭代替酒精燈,橡皮筋代替彈簧,竹筷代替攪拌用的玻璃棒,打氣筒代替注射器等,使分組實驗按新教材要求開齊開足,激發(fā)了學生的極大興趣。三、走進大自然,擴展實驗活動課堂自然課有些實驗,特別是生物學科類的實驗,需要較長時間的觀察、對比才能得出結果,女口:“種子的萌芽;蠶的
5、變態(tài);蝌蚪長成青蛙等類的實驗等。為了使學生完整、準確地掌握這些知識,就很有必要開展課外自然研究活動,除組織學生成立課外自然興趣小組開展課外研究活動外,在教室內設立自然角,校園內開創(chuàng)生物園、小飼養(yǎng)園等,使一些需要較長時間完成的觀察、實驗活動在課余時間堅持不懈地進行。如春季學習第六冊《兩棲動物》,為了讓學生觀察記錄蝌蚪發(fā)育過程,我在班上設立蝌蚪飼養(yǎng)角,用透明的玻璃魚缸飼養(yǎng)蝌蚪,擺放在窗臺上,引導學生進行了為期一個多月的定期觀察記錄,引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掌握了蝌蚪長成青蛙的生長發(fā)育過程,對于蝌蚪是
6、先長前腿還是先長后腿?小時候用鮑呼吸,長大后用肺呼吸之類的問題有了準確的理解。小學自然教學大綱關于自然教學的要求是:“認識周圍自然界常見的事物及其相互間的聯(lián)系,了解人類對自然的利用、改造、保護和探索,從而對大自然的概貌和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睘榇?,我根據新教材的內容,有目的、有步驟、有組織地引導學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這個大課堂中去學習、觀察和實驗。比如:考察馮川河的污染狀況,觀察各種植物的莖和葉,采摘、壓制各類莖和葉標本,到沙灘考察卵石的成因等等,從而使學生在大自然這個大課
7、堂中獲得廣博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動腦筋動手進行觀察和實驗的能力。緊扣自然新教材擴展實驗大課堂緊扣自然新教材擴展實驗大課堂-生物教學總結友情提醒:教育資源庫收集與整理,特別感謝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