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原本《大學》功能語篇研究》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原本《大學》功能語篇研究摘要:自從M.A.K.Halliday為語篇分析提出系統(tǒng)功能理論框架之后,有很多學者曾嘗試在此框架下對各種中英文語篇進行分析。本文首先闡述了作為語篇分析理論之一的系統(tǒng)功能語法語篇分析理論的內(nèi)涵,包括系統(tǒng)功能語法和語言的三大純理功能;并在張德祿先生提出的“語境一一語篇一一評價語境”的分析模式的指導下,嘗試對中國古典文學“四書”之一的《大學》進行語篇分析,期望從系統(tǒng)功能語法這一獨特角度掌握《大學》的語言及文體特征,從而可以為研究中國古典文學增加一點色彩。關鍵詞:系統(tǒng)功能語法;語篇分析;純理功能;“
2、語境一一語篇一一評價語境”;《大學》中圖分類號:H1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596(2014)03-0209-02一、系統(tǒng)功能語法語篇分析理論M.A.K.韓禮德的系統(tǒng)功能語法,是一種具有社會傾向的功能語言學處理方法,是20世紀最有影響的語言學理論之一,同時也影響到和語言相關的不同領域。系統(tǒng)功能語法是由系統(tǒng)語法和功能語法兩部分組成的。系統(tǒng)語法的核心部分是構建句子的一整套有效選擇的圖表,并且配有對不同選擇之間的關系的詳細說明。通過對不同類型的過程、參與者和環(huán)境進行選擇,從而將它們劃分為6種及物性選擇:及物
3、性Transitivity物質(zhì)過程materialprocess動作過程actionprocess事件過程eventprocess行為過程behaviouralprocess心理過程mentalprocess內(nèi)化過程internalisedprocess夕卜化過程externalisedprocess言語過程verbalprocess關系過程relationalprocess存在過程existentialprocess系統(tǒng)功能語法認為語言是一個由三個層次,即語義層、詞匯語法層、語音層構成的符號系統(tǒng)。語義層由概念功能、
4、人際功能和語篇功能這三個純理功能組成。概念功能用來表達新的信息或是給聽話者傳遞一定的未知內(nèi)容,它主要包括“及物性”和“語態(tài)”。人際功能是充分運用語言來表達社會和人的關系,包括講話者進入語言情境的形成。它主要包括語氣和情態(tài)。語篇功能是指語言中存在著一種機制將口頭或書面的話語組織成連貫統(tǒng)一的語篇,這種機制使實際的言語區(qū)別于一系列的隨意的句子。韓禮德認為句子是概念意義、人際意義和語篇意義同時實現(xiàn)的產(chǎn)物。因此,語篇的分析可以從語言的三大純理功能出發(fā),通過分析各個部分來達到探析語篇深層含義的目的。韓禮德在AnIntroduct
5、iontoFunctionalGrammar中明確指出,他的這本書的目的是構建一個可用于語篇分析的語法框架。他提出的語篇分析的三大步驟為:詞匯語法分析一情景語境分析一文化語境分析。在此基礎上,張德祿先生提出了一個更為行之有效的“語境?語篇一評價語境”分析模式:(1)首先分析情景語境,情景語境由語域變量值(語場、基調(diào)、語式)體現(xiàn)。(2)從三大功能出發(fā),分析語篇的純理功能,具體體現(xiàn)在語篇的及物性系統(tǒng)、銜接手段等。(3)在語篇特定的情景語境和文化語境中對語篇的純理功能進行解釋和評價。二、原本《大學》的語篇分析筆者將嘗試用上
6、述功能語法分析模式對原本《大學》進行語篇分析。(一)語境韓禮德認為語篇是一個語義單位,一個語篇必定產(chǎn)生于一定的語境。每個語言社團都擁有其獨特的歷史文化背景,這些便構成了一篇語篇的文化語境。而情景語境則表達諸如交際時間、地點、雙方關系等信息。就文化語境來看,曾子著述《大學》,是在夫子逝世以后。在南懷瑾先生看來,當時,無論是周天子,還是列國的各諸侯,都不能做好自己的份內(nèi)之事,使得人君不成人君,臣子不成臣子。因此,曾子以悲天憫人的心情寫出《大學》,旨在弘揚孔子的儒家思想,傳承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以流傳后世。此外,《大學》是齊魯
7、文化的精品,溫柔敦厚,樸實無華,也代表了古代中原文化的精華。就情景語境來看,又可細分為語場(Feild).基調(diào)(Tenor)、語式(Mode)三變量。從語場角度來看,《大學》是曾子面對當時世風不古的社會而特別提出的自立立人而達于至善的修養(yǎng)功夫。南懷瑾先生將其綱目概括為“四綱”"七證""八目"o"四綱”指“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和大學之道的"大道”。"七證”即為七步學養(yǎng)的功夫,就是“知、止、定、靜、安、慮、得”。"八目”則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基調(diào)的角度講,《大學》主要為當時有
8、志于內(nèi)外兼修,自立立人而達于至善的知識分子所撰,旨在為他們提供正確的指導。從語式的角度看,文章采用非常正式的文體,渾厚而莊重,體現(xiàn)了作者的嚴謹態(tài)度與對當時讀書人所寄予的殷切希望。正如南懷瑾先生所說,曾子著《大學》,是因為他看到當時魯國內(nèi)政混亂,各諸侯國,胡亂增加賦稅,搜刮民脂而歸為己有。同時他也看到諸侯各國,以及魯國內(nèi)政爭權奪利的結果,大多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