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批判韓金英《金丹證悟》》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批判韓金英《金丹證悟》批判韓金英《金丹證悟》(金丹證悟13——虛無生妙有(2011-11-1216:17:54)以下小字是韓金英博客原文之金丹證悟13—虛無生妙有。大字是清黃元吉《樂育堂語錄》評判者按:彼韓金英女士,以其長期作畫得清凈等因緣,可能訣破身外身,接虛空清氣,出陰神而有返老還童之功效。但未經火鍛,終為窯頭瓦胚難成真。其自陳從不修煉,但出書講座,博客發(fā)文,抄襲前人丹語,大談金丹證悟等經歷心得,以盲指盲,禍害遠矣!金丹大道最上乘,虛無為貴,但無為中亦有為,次第火候,證驗危險,彼未真修實證者安能妄語也!我在其博客評論,其屢刪之,愿讀者自有眼力。道是虛無生一炁,金丹也是一粒虛無之丹。
2、因此,首先要認識虛到底是什么,怎樣做才是虛,不然一個時辰可結的丹,會遙遙無期。學習《道德經》就是學會通有入無,把握那些對事物起決定作用,非肉眼所見的“虛”。比如蠟燭,在沒有點燃的時候,火已經以無形的狀態(tài)存在了。比如蓮花,在只是一個青色的骨朵時,蓮花的氣息已經縈繞在四周,當花期結束,蓮花的氣息凝聚在了蓮子中。這個虛無的氣息,就是老子說的無,能生出妙有的真空。...清黃元吉《樂育堂語錄》摘要燭未燃時,泊中亦自有火,此即先天之神火1、天然元氣虛無一氣,又叫真一之氣,天然元氣,清空一氣,無形無色,有眼功的人看到的是透明的發(fā)灰的小泡泡。它是后天精氣神之根本,先天精氣神之主宰,古人圖示為“○”,生命
3、的第一位報到者。人未降生之前,先有“○”,叫太和一炁,“○”生出陰陽,人降生之后,“○”藏于陰陽?!啊稹北P旋清空為元氣,既落人身為元神。它是無聲無臭、無思無慮之真,卻不內不外,隱在色身之中,叫法身,也叫本來面目,或明心見性的性。清黃元吉《樂育堂語錄》摘要但此性未在人身,盤旋清空為元氣,既落人身為元神,要皆虛而不有瞥見清空一氣。日回環(huán)于一身上下內外之間惟我之神既虛,則天地清和之氣自然相投,人之所以參天地贊化育,變化無窮,神妙莫測者,即此神息之虛,得感清空之虛之氣入來,此虛中所以有實也。虛無—氣,又謂真一之氣,又曰真一之精,又曰天然元氣,又曰天空一氣,種種名色不一而足.要無非無聲無臭、無思無
4、慮之真,卻不在內不在外,隱在色身之中,謂之法身。然...而,此難思量,難揣度,卻遠在天邊,近在咫尺一點靈光入胎來,當精滿氣足神全時,睜著眼睛,一點靈光歷歷在目,叫見性,見到白的月色般的性光,即元神放的光。在此基礎上一點靈光于虛無窟里,不出不入,無慮無思,久之金光養(yǎng)足,化為陽神,陽神是人格化了的元神,為我身主宰,且可以化數(shù)千百萬陽神充滿于虛空上下,而為至玄至妙之神仙。投胎時的一口元氣“○”,竟然能把生命提升到高維空間永恒存在的高級生命,了脫生死,擺脫輪回,靈魂永生。因此所有的宗教都在追尋它,儒家叫“仁”,佛家叫“圓明”,道家叫“丹”。如何才能看到父母未生我之前的一口元氣呢?生活中當下那一刻
5、空凈即是。比如你在街上走,突然身后有人喊你的名字,你猛一回頭,就在答應的一瞬間,有片刻的空,突起知覺之心,前無所思,后無所憶,干干凈凈,即乾元一氣之本來面目。當前即是,轉瞬即非。再比如短暫的愣神、出神,忽然靜定,一無所知所覺,即老子說的虛其心,我心之虛,即本來天賦之性,也是佛家說的佛性、自性、妙明真心。清黃元吉《樂育堂語錄》摘要...只要一片清氣,無思無慮,不出不入,亦是我真—之氣蘊蓄其中惟有垂簾塞兌,常將我一點靈光收入虛無窟里,不出不入,無慮無思,久之金光養(yǎng)足,自可化為陽種而為我身主宰,且充滿于虛空上下,豈特一靈炯炯洞見如來已哉!但恐太陽流珠有欲去人之意,而我即隨其流而逐之,則元神日梏
6、,元氣無存,生機遂絕矣!此件功法渾無難事,只須稍有意思將目光收斂之足矣!可見學人修養(yǎng)時,忽然靜定,一無所知所覺,突起知覺之心,前無所思,后無所憶,干干凈凈,即乾元一氣之本來面目也。心中之性分動靜,動是氣性(后天意識心),靜是真性(先天自然本心)。氣性不除,真性不見。性即是火,后天意識心是一團有形凡火,凡火燒灼一身精血。周身陰氣不化,無非死肉一團,終是無用,日積月累,免不了疾病糾纏。唯有自然本心,純是一團無思無慮、安然自在之神火,才能化凡氣為真氣。真氣令一身毛竅晶瑩、肌膚細膩。見沒見性,空口說不算,看看皮膚是不是變得異常的潤滑細膩。所謂的肌若凝脂,皮和肉之間有一層真氣,手感如嬰兒。清黃元吉
7、《樂育堂語錄》摘要...夫以神氣不運于周身,則周身陰氣不化,無非死肉一團,終是無用,且日積一日,不免疾病糾纏故吾教修命,是教人以水火周身運動,使血肉之軀化為話活潑撥,隨心所用,無所阻礙,到得一身毛竅晶瑩肌膚細膩得矣!2、心地清明修道自始至終都是修心性,去氣性就是真性。這要靠那一覺之照,時時省察,不許一念游移,不令一事輕過。覺照如一面鏡子,一念生跟來一個覺察,一個覺醒掃除掉一片無明。心地空靜,無相、無念、無住。離諸境,離諸緣,內心一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