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災難性報道的比較

中西方災難性報道的比較

ID:34430123

大小:34.17 KB

頁數(shù):4頁

時間:2019-03-06

中西方災難性報道的比較_第1頁
中西方災難性報道的比較_第2頁
中西方災難性報道的比較_第3頁
中西方災難性報道的比較_第4頁
資源描述:

《中西方災難性報道的比較》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中西方災難性報道的比較新聞學一班張浩田41111051摘要:東西方新聞價值中總是有一些普遍性、規(guī)律性的東西,主要包括:時效性、接近性、重要性、沖突性、趣味性等,在這一方面,東西方新聞界認識比較一致,因而無論是在西方還是在中國,災難新聞都很受關注。探析東西方差異性有利于我們的借鑒。關鍵詞:災難性報道新聞比較差異所謂災難性新聞,它是指對給人類帶來災難的事件的報道,災害,是指由于瞬間爆發(fā)的、不可控制和難以預料的破壞性因素引起的,突然的超越本地區(qū)防災力量所能解決的,大量人畜傷亡和物質財富毀損的現(xiàn)象。災難性事件

2、一般包括自然性災難和社會性災難事件兩類。自然性災難。所謂自然性災害,是指自然變異超過一定強度,對人口和經(jīng)濟造成損失的事件。自然性災難主要分為地質災害和氣象災害。前者如地震、塌方、雪崩、地裂縫、火山噴發(fā)等,后者如淫雨、干旱、冷凍、等。兩者的關系密切,常?;橐蚬?。例如2003年伊朗發(fā)生的大地震,兩萬多人死亡,全世界的媒體都迅速地給以報道。社會性災難。社會性災難是指由人為因素或者各種社會矛盾而導致的各種突發(fā)性的意外事故,如汽車相撞、火車脫軌、飛機失事、游輪翻沉、房屋倒塌、火災、工礦傷亡等,都無謂地造成生靈

3、涂炭,是人類文明的損失。特別是那些重大事故,如前蘇聯(lián)切爾諾貝得核電站事故、俄羅斯核潛艇沉沒、“9。11”恐怖事件,美國哥倫比亞航天飛機失事等都震驚世界,引起全球關注。我國新聞傳媒長期以來堅持“穩(wěn)定壓倒一切”、“團結穩(wěn)定鼓勁”的導向原則,以災難新聞為代表的負面報道一般被視為不利于維護社會穩(wěn)定、無益于鼓舞和激勵人們斗志和信心的新聞題材,但隨著改革開放和新聞改革的不斷深入,受新聞事業(yè)發(fā)展新形勢的要求、媒體部門觀念變更以及受眾需要的推動,災難新聞開始較多地出現(xiàn)在大眾媒體的視野中,并開始向以“事”為本位、追求信

4、息層面意義的價值取向轉變。從目前的文獻來看,有關災難事件的報道大體有兩類稱呼:災害新聞或災害報道;災禍新聞或災禍報道。此外,鑒于黑色作為不幸、悲哀或死亡的象征意義,所以,也有人把災難新聞形象性地稱為“黑色新聞”。然而,在西方新聞學的術語中,沒有相對應的“DisasterNews”一詞。這恐怕跟西方的新聞觀念有關,因為在他們的新聞定義里,災難本身就意味著是新聞。因此,也就沒有單獨的“災難新聞”的概念。但是,東西方新聞價值中總是有一些普遍性、規(guī)律性的東西,主要包括:時效性、接近性、重要性、沖突性、趣味性等

5、,在這一方面,東西方新聞界認識比較一致,因而無論是在西方還是在中國,災難新聞都很受關注。但是由于意識形態(tài)、價值觀念的根本不同,所以在對其理解和操作上就有一些區(qū)別。面對同樣性質的災難事件,中外記者的報道內(nèi)容、寫作風格等方面就會有很大的不同。災難報道視角的區(qū)別對于同一事件或同一人物的報道,東西方記者的眼光是不盡相同的,他們選取的角度也是各有特色。在中國的新聞報道中,“平衡”是一種普遍觀念,尤其是發(fā)生洪水、火災、地震等自然災害,人與自然發(fā)生沖突時,新聞報道中的文字和圖片沒有過多地對自然恐怖的描述,典型地體現(xiàn)

6、出中國人“和諧”的價值觀。而西方的新聞報道則一般不避諱苦難,有時候甚至是不惜筆墨地渲染苦難。無論是采訪還是寫作,西方記者更注重的是對個體的渲染,相對而言,中國的新聞報道在塑造人物上則更注重其共性,“類型化”表現(xiàn)得多一些。對災難事件的報道,西方媒體往往渲染的是個人在災難面前所受的苦難,焦點對準災難面前的個體形象。在同一題材的災難面前,中國媒體更多表現(xiàn)的是另外一種文化訴求。中國的傳統(tǒng)觀念崇尚“天人合一”,所以在對災難事件的報道中,媒體盡力避免描述災難細節(jié),而著力挖掘人與自然的和諧,把現(xiàn)實的苦難升華為精神上

7、的力量。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的報道,充分體現(xiàn)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v觀全國各地形形色色的媒體,對這次大地震都抱以極大的關注,幾乎不約而同地對災害中涌現(xiàn)的人物進行了高度贊美,對抗震救災中頑強拼搏的精神給予大力弘揚。災難報道主題的差異主題是一篇新聞作品的“中心”和“主旨”,它既是組織材料的“綱”,又是材料表現(xiàn)的目的。在新聞寫作過程中,主題是“綱”,記者在現(xiàn)實材料中發(fā)掘出具有代表性或普遍意義的觀點,以此作為文章結構的基礎和靈魂進行寫作;主題又是“目的”,是傳播者試圖通過材料傳達給受眾的傾向或觀點。所以,

8、無論從寫作角度,還是從受眾閱聽角度,主題都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對中西媒體有關主題類型進行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二者在新聞主題的確立方面存在一些差別。著名新聞學者、復旦大學王中教授的一句話可以概括我國關于災難報道的主題“災害不是新聞,抗災救災才是新聞”。我們的災難報道不是站在“事”的方位對災情、抗災、救災進行反映,而是立足“人”的角度對事實進行總體審視,力求凸顯人的精神。由“事實的悲”而生出“精神的樂”。也就是說,在價值判斷中,重視宣傳價值要遠遠高于新聞價值。西方的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nèi)容,確認文檔內(nèi)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nèi)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