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生物分子進化之謎》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生物分子進化之謎徐琰周浩吳振華湯培峰關鍵詞:進化核苷酸替換中心學說遺傳漂變生命是一個美妙而又神奇的事物,千百年來,人們都一直在討論也在不停探索生命是從哪里來的,生物是如何從簡單的微生物進化到最終具有高智慧的人類。這些問題通過科學家們孜孜不倦的研究探索,終于有了一些端倪。幾百年來的研究,提出了各種各樣的進化理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也是不斷“進化”的理論有:1.達爾文進化學說:1859年,英國生物學家和生物進化論的奠基者達爾文,在其巨著《物種起源》中提出了生物進化的自然選擇學說。該學說的要點是群體中的個體具有性狀差異,這些個體對其所處的環(huán)境具有不同的適應性;由于空間和食物
2、有限,個體間存在生存競爭,結果,具有有利性狀的個體得以生存并通過繁殖傳遞給后代,具有不利性狀的個體會逐漸被淘汰(達爾文把自然界這種留優(yōu)汰劣的過程稱為自然選擇);由于自然選擇的長期作用,分布在不同地區(qū)的同一物種就可能出現(xiàn)性狀分歧和導致新物種的形成。由于當時對群體變異的來源不清楚,人們對該學說褒貶不一。有人認為該學說揭示了自然選擇在物種形成中的創(chuàng)造性作用;有人則認為自然選擇作用于物種內(nèi)的連續(xù)變異不足以導致新物種的形成,新物種的形成只能依靠物種內(nèi)的非連續(xù)變異。2.突變學說:人們對達爾文學說的爭論,促使荷蘭遺傳學家德·弗里斯(deVries)提出了物種形成的突變學說(1903
3、)。該學說受到當時的許多生物學家的歡迎,因為它是在對美洲物種夜報春花(Oenotheralamarchiana)試驗研究的基礎上提出的,似有過硬的試驗證據(jù)。首先,他在該物種的自然群體中觀察到幾1種變型。然后,在多代繁育試驗中發(fā)現(xiàn),該物種總能連續(xù)產(chǎn)生少數(shù)變型;這些變型或能真實遺傳,或能分離成該物種和自然群體中原觀察到的那幾種變型。由于某些變型與原物種差別很大,故定為新物種,而新物種的形成很易用單突變解釋。但后來證明,德·弗里斯所用的材料實為一永久雜種,他所發(fā)現(xiàn)的所謂新物種只不過是這一永久雜種的分離產(chǎn)物。在德·弗里斯突變論的啟發(fā)下,摩爾根根據(jù)他試驗得到的許多突變體實受孟德
4、爾基因控制,從而認為:在進化中,突變的作用大于自然選擇的作用──前者創(chuàng)造變異,后者只保留現(xiàn)存的有利變異;少數(shù)有利變異會在群體中逐漸占優(yōu)勢,而進化是群體中更為有利的基因替換原有基因的過程。因此,摩爾根這一進化學說往往叫突變學說,但最好叫突變-自然選擇學說,因它沒有否定自然選擇在進化上的作用。3.綜合進化學說:在本世紀20~30年代,英國學者費希爾(R.A.Fisher)、霍爾登(j.B.S.Haldance)和美國學者賴特(S.Wright),綜合了選擇論和基因論的成就,運用群體遺傳學的理論和方法,對突變、選擇和遺傳漂變引起群體等位基因頻率的變化,在數(shù)學上進行了深入的理
5、論研究后得出:選擇對群體等位基因頻率的影響,要比突變有效得多。這一理論成果很快為許多實驗遺傳學家所接受。綜合進化學說的主要論點有:突變是隨機的,是生物進化的原始材料,但由于對等位基因頻率變化的影響很小,在進化中作用很??;自然群體存在的遺傳變異足以對不同環(huán)境的自然選擇做出反應,自然選擇是影響生物進化的主要因素,決定著生物進化的方向;由于自然選擇,處在不同環(huán)境下的有利基因分別被固定,最終可使不同環(huán)境下的生物出現(xiàn)生殖隔離而形成新物種。由于綜合進化學說的基本觀點仍是自然選擇,所以又叫新達爾文學說。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們研究生物進化的手段也在不斷提高。人們的研究對象從宏觀生物
6、的發(fā)展進化轉向了分子的進化,進而揭示了生物進化的本質便是分子的進化.2一.生物分子的進化1.有機小分子的形成早期地球大氣沒有游離氧,而是一些還原性氣體,如甲烷(CH4)、氨(NH3)、氫(H2)、水(H2O)等,這些氣體在高能粒子、紫外線及放電等作用下產(chǎn)生HCHO、嘧啶、嘌呤等雜環(huán)化合物、、核酸、氨基酸等有機小分子,這是生命最初的起源。1935年,美國學者米勒等人,設計了一套密閉裝置。他們將裝置內(nèi)的空氣抽出,然后模擬原始地球上的大氣成分,通入甲烷、氨、氫、水蒸氣等氣體,并模擬原始地球條件下的閃電,連續(xù)進行火花放電。最后,在U型管內(nèi)檢驗出有氨基酸生成。氨基酸是組成蛋白質
7、的基本單位,因此,探索氨基酸在地球上的產(chǎn)生是有重要意義的。此外,還有一些學者模擬原始地球的大氣成分,在實驗室里制成了另一些有機物,如嘌呤、嘧啶、核糖,脫氧核糖,脂肪酸等。這些研究表明:在生命的起源中,從無機物合成有機物的化學過程,是完全可能的。2.從小分子到大分子在一定的條件下有機小分子物質形成了蛋白質、核酸等有機高分子物質。有些學者認為,在原始海洋中,氨基酸、核苷酸等有機小分子物質,經(jīng)過長期積累,相互作用,在適當條件下(如吸附在粘土上),通過縮合作用或聚合作用,就形成了原始的蛋白質分子和核酸分子。3.從有機高分子物質組成多分子體系根據(jù)推測,蛋白質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