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華小說研究綜述_2000_2009_

李碧華小說研究綜述_2000_2009_

ID:39595253

大小:197.51 KB

頁數(shù):4頁

時間:2019-07-06

李碧華小說研究綜述_2000_2009__第1頁
李碧華小說研究綜述_2000_2009__第2頁
李碧華小說研究綜述_2000_2009__第3頁
李碧華小說研究綜述_2000_2009__第4頁
資源描述:

《李碧華小說研究綜述_2000_2009_》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2009年10月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Oct.2009第6卷第10期JournalofHubeiUniversityofEconomics(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Vol.6No.10李碧華小說研究綜述(2000—2009)盧蕓(海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海南海口571158)摘要:隨著香港的回歸和1999年研討會的召開,李碧華的作品在內(nèi)地一版再版。2000年后,大陸學者對李碧華的研究逐漸升溫,李碧華成為繼金庸、張愛玲之后,大陸對香港通俗作家研究的又一個熱點。很多評論者分別從不同的層面對李碧華及其作品進行了宏觀的總體鳥瞰和微觀的個案分析。文章

2、從“文化層面”、“文本形式”等方面對這些研究進行梳理并作歸類分析,以展示研究的概況與成果,找尋研究中的得失,以期李碧華小說研究的進一步深化。關鍵詞:李碧華研究;文化;文本縱觀李碧華研究,90年代中國大陸對于李碧華的研究文碧華迷戀于已經(jīng)消逝了的古老中國日常生活場景里獨有的風章相對較少,主要是香港和海外的研究。究其原因,在于李碧味。”[3]葉暢認同李碧華小說中的“懷舊”風格,是香港意識對文華本人相當?shù)驼{(diào)和另類,她的個人經(jīng)歷和資料缺失;另一方化中國的認同和向往?!袄畋倘A寫的小說所體現(xiàn)的‘香港意識’面,李碧華的作品和電影結(jié)合得非常密切,大陸研究也集中于并非宏大的歷史敘述或完整的記憶溯源。

3、它只是一種含混曖其作品改編后的電影的研究?!熬牌摺被貧w以后,興起了一股對昧、兼容并蓄的群體意識,懸在歷史與當今、傳統(tǒng)與文化之間,香港文學研究的熱潮,1999年4月,香港科技大學以李碧華有對中國傳統(tǒng)精神的零散承襲,在東西多極文化間搖擺?!盵4]為研究對象舉行了“研究講座”,并將論文結(jié)集出版(陳國球雖然李碧華寫的大多是男歡女愛的言情故事,但評論者編:《文學香港與李碧華》,臺北麥田出版社,2000)。隨著香港卻常把她的作品放到有關香港政治的論述中。因為,80年代的回歸和1999年研討會的召開,李碧華的作品在內(nèi)地一版再中期,《中英聯(lián)合聲明》的發(fā)表和“九七”回歸問題提上議事日版。2000年

4、后,大陸學者對李碧華的研究逐漸升溫,李碧華成程后,涌現(xiàn)了大量的重構(gòu)香港歷史的“懷舊”之文,出現(xiàn)了大量為繼金庸、張愛玲之后,大陸對香港作家研究的又一個熱點。關于香港文化身份的討論。而李碧華的《脂胭扣》是這一懷舊學者們紛紛試圖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來闡述和分析系列中最有影響的作品之一。她的作品不但迎合和暗指了當李碧華的作品,其作品中的內(nèi)涵逐步被深掘和開拓。對李碧華時的社會心理,而且自潛在層面又引發(fā)出對于“九七”香港回小說的研究集中在文本和文化兩個層面上,前者多是運用傳歸的內(nèi)在指涉和政治隱喻。賈穎妮的《邊緣敘事———李碧華的統(tǒng)的文本修辭學方法對其小說的風格、主題、敘事策略等方面小說

5、香港》、劉瑛的《李碧華的小說香港》、陳艷的《別樣的香港考察;后者則是運用文化研究的方法,主要涉及到香港的身份書寫———論李碧華小說》三篇文章同時以邊緣身份為切入點,認同、女性主義意識、大眾流行文化等方面??v觀其研究,可以論述李碧華小說中有關香港的身份危機意識。賈穎妮認為李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碧華的一系列小說從邊緣的敘述立場提供了中英國族敘事之一、文化層面外的香港歷史敘事,在才子佳人的老調(diào)重彈中,貫注了她對香1.李碧華的香港意識港命運和“身份危機”的思考。[5]劉瑛也認為李碧華善于改寫歷李碧華的小說對于香港文學有著特殊的意義,她的小說史和文學經(jīng)典,修復歷史文化中被多重邊緣化的流浪者

6、的個打著深深的“香港烙印”,具有更濃郁更深厚的香港風情,是后人史,以此建構(gòu)香港的文化身份。[6]陳艷認為在香港商業(yè)文化殖民后現(xiàn)代時期香港市民社會的最佳“鏡像”。安徽大學的呂與殖民及后殖民雙重文化語境下,李碧華在雅俗混雜的邊緣冰心在其碩士論文《一個人,一座城市》中試圖找出李碧華小形成了自己小說的特色,這恰與香港文化的“邊緣性”、“混雜說文本對香港文學的獨特意義。首先,李碧華的小說以獨特的性”的特征構(gòu)成了某種隱喻關系。[7]文化懷舊開啟香港的“懷舊風潮”,引發(fā)與迎合了當時彌漫全更多的學者意識到李碧華喜歡借助“女性”來呈現(xiàn)香港的球的“世紀末情緒”;其次,她執(zhí)著于對現(xiàn)代香港“城市病”的描

7、身份。一個女性在以男性權力為主導的社會中,性別身份的認寫,寫人性的異化,寫精神的萎縮;最后,李碧華寫香港,香港同缺失,是女性身份主權危機的根源;而一個政治共同體的身也塑造著她,香港成為李碧華文學創(chuàng)作的“精神原鄉(xiāng)”。[1]黃亞份認同的缺失,同樣也會導致主權認同危機。其作品中的女性星也認為,李碧華是典型的香港人,她的思想一定程度上代表千百年來命運的重復、形象的偏移及身份的缺失所隱喻的即了香港的市民意識———高度發(fā)達的物質(zhì)金錢社會中,個人動是現(xiàn)實政治權力關系,即殖民香港的文化身份問題。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nèi)容,確認文檔內(nèi)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nèi)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