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為什么大哲學家都選擇了獨身?》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我在閱讀中經(jīng)常遇到那些影響世界面貌的重要人物,他們遠離婚姻,獨自面對孤獨和壯麗的人生。開出這樣的名單可能會過于冗長:柏拉圖、薄伽丘、哥白尼、笛卡爾、帕斯卡爾、斯賓諾莎、牛頓、伏爾泰、康德、貝多芬、叔本華、安徒生、克爾凱郭爾、荷爾德林、尼采、卡夫卡、維特根斯坦、薩特……。其中尤以哲學家見多。大哲學家選擇獨身有很多原因,而最主要的是觀念、性格和生活使然。對人類而言,獨身并非一件好事,當然也絕非壞事,但對已經(jīng)在這條路上走完了一生的孤獨思想者來說,這樣的選擇是惟一的。柏拉圖說:“美好的觀念較美人尤為可愛?!边@位居于起源地位的古希臘哲學家不僅從審美、政治、道德等層面建立起摧毀
2、家庭和婚姻的理論,而且一直推行著他注定要失敗的偉大計劃。富于戲劇性的是,在一次熱鬧的婚席上,81歲的獨身主義鼻祖在談笑風生之際溘然長逝。尼采的聲音“重估一切價值”至今仍回蕩在哲學的天空,但他對女性的看法卻顯得偏狹和殘忍。他說女人是“多么危險的、鬼鬼祟祟的、潛行的小小食肉動物”;愛情的基礎(chǔ)是“兩性之間不共戴天的仇恨”、是“一對靈魂的貧乏”;結(jié)婚“終結(jié)了短促的瘋狂,代之以漫長的愚蠢”。對于他自己的獨身選擇,他解釋道:作為一個哲學家,我必須擺脫職業(yè)、女人、孩子、祖國和信仰而獲得自由。孤傲、憂郁和深刻的懷疑于哲學家是常見的,而這樣的性格在婚姻世界里并不受歡迎。維特根斯坦就是
3、這樣一位懷疑一切、拒斥一切的哲學奇才。他悲觀、易怒、難以接近,對自己苛求又用同樣的準繩要求他人。他認為自己所處的時代是沒有前途的,很自然,他不會接受更沒有前途的愛情。相對而言,牛頓要溫和得多,但他沉醉于自己的內(nèi)心,那里幾乎沒有婚姻的位置。在到達了數(shù)學、光學和力學研究頂峰后,牛頓的后半生投入到煉金術(shù)、神學考證等領(lǐng)域,似乎這世上沒有他不研究的課題,除了女人。據(jù)說,他在禮貌地親吻一位姑娘的手時,硬把人家的小手指塞進了點燃的煙斗??档潞秃蔂柕铝帜贻p時都在貴族家中做過家庭教師,都愛上了美麗、高貴的女主人,都以傷心的結(jié)局收場??档聺u漸體會到了獨身的好處,他深居簡出,每天清晨5點
4、起床,下午3點散步,晚上10點休息,一日一餐,過著單調(diào)、刻板的學者生活。荷爾德林后來瘋了,他被一位友善的木匠收留,常常憑窗而立,望著似曾相識的天空和秋日的樹林。在性格上極端怪異的哲學家是叔本華,一個野獸般的天才。他前額寬闊,兩眼間距寬到不能戴眼鏡,滿頭卷發(fā)憤怒地披著;他似乎與整個世界格格不入,沒有家庭,沒有朋友,尤其仇視女性。叔本華總在餐前擺出一枚金幣,只要飯店里的客人不談?wù)撆耍桶呀饚磐度霛毾?,但始終未能如愿。他說,一個理智的男人不可能做談戀愛這樣的蠢事,因為結(jié)婚意味著戰(zhàn)爭和要求。晚年時叔本華的悲觀哲學聲名大振,仰慕者絡(luò)繹不絕,但他只與心愛的狗在一起,這條狗
5、被取名為“世界靈魂”。還有一些哲學家因為生活艱難和生命受到威脅而選擇了獨身。在極其短暫的生命中寫下11部哲學著作的斯賓諾莎無力維持生計,靠磨透鏡和朋友接濟勉強度日;哥白尼、伏爾泰深受教會或當局迫害,其哲學生涯是在危險的環(huán)境中度過的,盡管有勇敢的女性相伴,但婚姻對他們而言仍是奢侈的。在我的閱讀中,三位存在主義先驅(qū)的獨身選擇讓我感到持久的沉重,他們把這個完全私人的選擇歸于對人類處境的絕望和對上帝的復雜感情。他們在如此痛苦的思想中活了40年左右,就被作為祭品獻給了上帝。他們是帕斯卡爾、克爾凱郭爾、卡夫卡。帕斯卡爾曾經(jīng)暗戀著一位貴族少女,但在上帝面前他為這種激情感到羞愧。他
6、認為,人生來惟一的目的就是探求無限,而只有飛向上帝才能達到這種無限。一天夜里,《思想錄》的作者反復讀著耶穌臨刑前的一段祈禱,寫下這樣的句子:除了上帝,忘記一切??藸杽P郭爾和卡夫卡都有結(jié)婚對象,而且已經(jīng)訂了婚,他們在婚姻世界的門前顫栗著,無法前行??謶謥碜载熑?、道德、古老的罪惡感,以及對純粹精神生活的殉教式的渴求。一個不能像常人那樣生活的人(卡夫卡說他一生都是作為死人活著的),他無法踐行婚姻許諾中的幸福,放棄是惟一正確的選擇,盡管沉重??藸杽P郭爾在與蕾琪娜解除婚約后寫道:“我相信自己是要被獻祭的,因為我理解我的痛苦使我得以創(chuàng)造性地鉆研有益于人的真理?!笨ǚ蚩▽懙酶靼?/p>
7、:作家是人類的替罪羊。哲學家獨身的四種類型人類的延續(xù)是通過兩性生殖來實現(xiàn)的,這是大自然千古不易的神圣法則。而進入文明社會以來,人類的生殖又往往以婚姻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換句話說,文明社會中的個人一般通過婚姻的形式來完成“人的生產(chǎn)”,亦即“種的繁衍”的光輝使命。質(zhì)而言之,婚姻既是兩性之間的一種神圣契約,也表征著個人對社會、人類整體的一種神圣責任。我們可以設(shè)想一下:假如人人拒絕婚姻,那么人類社會將是一個什么樣子呢?首先無疑將是人的缺乏乃至滅絕,而沒有了人,一切都將無從談起;其次,即使像原始社會那樣,沒有婚姻,繁殖照樣進行,人類的一切秩序、一切道德規(guī)范也都將被徹底顛覆,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