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宗教與人生-生命終極課題的探索》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宗教與人生—生命終極課題的探索1不同情境中的人生/世界觀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慧開法師2兒童的世界精神&靈性家庭健康啟蒙/學習成長/發(fā)育3大學生的世界求學/學業(yè)讀書成績打工就業(yè)/前途升學/深造社團健康休閒旅遊交友家庭精神&靈性4健康者的世界工作/事業(yè)職業(yè)待遇納稅身分地位升遷前途社交活動健康休閒旅遊汽車房地產(chǎn)家庭精神&靈性5患病者的世界工作/事業(yè)健康(醫(yī)療課題)家庭精神&靈性6臨終者的世界醫(yī)療課題家庭精神&靈性生死大事工作、汽車房屋、財務7本覺(理性)精神/靈性/覺性始覺(事修)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眾生的靈性/覺性隱而不顯(concealment)Why
2、?無明/執(zhí)著/汙染/煩惱8見惑—(認)知/見(解)上的迷失理可頓悟迷/惑(intellectual)思惑—情緒/情感上的迷失事須漸修(emotional/sentimental)對治法門三學:戒定慧三慧:聞思修下手功夫/切入點三業(yè):身、口、意(mind/body)9三業(yè):身、口、意(mind/body)熏習/熏陶練習/修行(practice)言教、身教、境教(designingateaching&learningatmosphere)「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xiàn)何身而為說法?!?《觀世音菩薩普門品》)10宗教探索與生命開展人類的宗教需求與探索是吾人的實存主體,在
3、面對宇宙人生及生死大事時的高層次意義探索與價值取向,也是探求究竟真實與追尋徹底解脫的終極關(guān)懷,在此借用傅偉勳教授所提出的「生命的十大層面與價值取向」模型來作說明。11依照傅教授個人所了解,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其生命存在之諸般意義,就其高低層次與價值取向,從下往上列出十大層面:(1)身體活動層面(2)心理活動層面(3)政治社會層面(4)歷史文化層面(5)知性探索層面(6)審美經(jīng)驗層面(7)人倫道德層面(8)實存主體層面(9)終極關(guān)懷層面(10)終極真實層面12在這十大層面之中,有關(guān)生死大事的問題及其超(越)克(服),是在第八、九、十這三個層面。每一個實存主體
4、對於生死問題的探索超克,乃是有關(guān)宗教性或高度精神性的終極關(guān)懷課題,而此一課題的解決,則有待於終極真實的發(fā)現(xiàn)、領(lǐng)悟與體認。這三個層面與宗教的探索息息相關(guān),從宗教的獨特人文觀點來探索生死問題及其超克,是最為貼切的。13吾人每一個實存主體,當自身處於世俗世間時的意義探求與價值取向,不得不關(guān)注個人身心、政治社會、歷史文化、知性探索(真)、審美經(jīng)驗(美)、人倫道德(善)等層面的種種問題。然而,既使這些世俗問題能獲得圓滿的解決,也無法保證單獨的實存主體,有了真實的精神依止,找到了安身立命的歸宿。14為了解決超出世俗世間層次之上的生死大事,為了面對死亡的精神超克,單獨實
5、存主體不得不有一種,基督教神學家保羅.提立希(PaulTillich)所標舉出的「終極關(guān)懷」?;洞顺绞浪钻P(guān)懷的終極關(guān)懷,各個單獨實存主體乃開始涉及高度精神性的宗教探索,分別探求有關(guān)「終極真實」的答案,作為其安身立命的精神本根或源頭。而且我們必需要了解的是,只要有眾生的存在,生死問題就永遠存在的,因此吾人的宗教探索就永遠都不會終止,此即萬物之靈的宗教命運。15探索生命的開展與歸宿—面對死亡的哲思與不同的生死境界德國哲學家海德格在其名著《存在與時間》(BeingandTime)一書中,對死亡作實存分析(existentialanalysis)而提出:人是「
6、向死的存在」(Being-towards-death)此一概念,揭示「死亡」本是吾人「存在」的一部份。海德格的實存分析,基本上是站在「一世生命觀」的預設立場與觀點而論的,因此,對人生而言,死亡就成了具有絕對意義的全程終點,是故他要說人是「向死」的存在。16然而,若是從「三世生命觀」的立場與觀點而論,死亡只不過是眾生之一期生命中,帶有相對意義的分段終點,或者是銜接今生與來世的轉(zhuǎn)捩點,所以在此意義之下,吾人的生命就不再只是「向死」的存在,更是「朝向生生不已」的存在了。而此一「生生不已」的生死觀,是共通於「儒﹑道﹑釋」三家心性體認本位的生死智慧。17當吾人面對死
7、亡此一終極課題時,可以有種種不同層次的思惟、理解與體認。對普世的蕓蕓眾生而言,生者快樂而可欣,死者恐怖而可厭,「死亡」是「存在」的夢魘與對生命的威脅。然而,就現(xiàn)實人生而言,生命往往充滿負擔與苦難,未必全然可喜,死亡可視之為回歸與安息,未必全然可悲。不過,生命是必須自我承擔的責任與挑戰(zhàn),因此無可逃避,而要勇於面對。對哲學家來說,死亡是生命的必修課題,也是思惟的資糧與智慧的泉源。18對他力拯救型的宗教使徒來說,生命是造物主的恩典,死亡是罪與罰的啟示,更是信仰的動力與獲得救贖的契機。對自他相應型的淨土宗行者來說,生命是業(yè)報的酬對,死亡是觀照的助緣,修持的激勵與往
8、生的階梯。對自力解脫型的禪宗行者來說,生命是機緣的展現(xiàn),死亡是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