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老子“儉”德探微》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fèi)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老子“儉”德探微孫秀昌(河北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河北石家莊050024)[摘要]在老子那里,“儉”與“嗇”同義,均意指“不費(fèi)”、“守約”?!皟€”之為“德”,其旨?xì)w在于持守自然之道,因而被老子稱為“三寶”之一。然而,歷來有不少解老者出于功用的考慮而將其曲解為某種“術(shù)”,這種離體而言用的做法大體分為兩類:一是以儉嗇求隱忍,由此演述了一種“南面之術(shù)”,此術(shù)以韓非為代表;二是以儉嗇來斂氣,由此演述了—種“養(yǎng)生之術(shù)”,此術(shù)以河上公為代表。在老子闡釋史上,盡管任何一種術(shù)化的理解都能從老子那里尋得片言只語以作論資,但那
2、畢竟已非老子之學(xué)的本真面目。[關(guān)鍵詞]老子;儉;嗇;德;術(shù)[基金項(xiàng)目]2008年度河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xué)項(xiàng)目《老子“道”論及其美學(xué)思想研究》(S080709)[作者簡介]孫秀昌(1970—),男,河北省景縣人,河北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副教授,主要從事先秦美學(xué)、存在主義美學(xué)研究。[中圖分類號]B223.1[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文章編號]1003-7071(2012)05-0035-07[收稿日期]2012-06-30老子尊道而貴德,主張致虛守靜,貞體慎用,抱一《老子》一書淵默簡古,其旨幽微。前人解老,或隨守中。
3、《老子》第六十七章曰:“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文訓(xùn)義,或發(fā)其指歸,自韓非以降,注老說老的專著至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xì)也夫。我有三少不下數(shù)百種,其中對老子之“儉”的字義已多有正詁。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例如,魏人王弼釋“儉故能廣”:“節(jié)儉愛費(fèi),天下不匱,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鼻骞誓軓V也。”[3](P170)宋人董思靖釋“儉故能廣”:“守約而人魏源在《老子本義》中強(qiáng)調(diào):“此章明德之用也。蓋道施博也。”[4](P78)明人焦竑在《老子翼》中引呂
4、吉甫注:以虛無為體,其運(yùn)而為德,則以慈儉謙退為用?!盵1](P138)“儉為不費(fèi)矣,而用之不可既,是能廣也。”[5](P164)“儉”,對于老子來說,“三寶”即意指“三德”?!皟€”之為德,遮詮地說,意為“不費(fèi)”;表論地說,意為“節(jié)儉”、“守與“慈”、“不敢為天下先”并稱為“三寶”,可見其在老約”。元人吳澄合其表論與遮詮兩義注解道:“儉,寡小子的德目中占據(jù)著不可替代的位置。如果說“慈”主于節(jié)約而不侈肆?!盵6](P97)一言以蔽之,“儉”的古義其實(shí)就“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老子》第
5、是“約”。許慎《說文解字》曰:“儉,約也?!盵7](P165)老子二十七章),“不敢為天下先”主于“謙退”而“不爭”,那自言“三寶”時,用的正是“儉”的古義。應(yīng)該說,王弼、么,“儉”在老子那里的意味究竟是什么?這是一個頗董思靖、呂吉甫、吳澄這些解老者都已或顯或隱地觸及值得探究的問題?!皟€”德的古義,但遺憾的是,老子以“儉”為“寶”的根由尚未成為他們致思的重心。對這一根由闡發(fā)得最為一、“儉”與“嗇”:老子之“儉”字義疏正顯豁的,當(dāng)屬《老子道德經(jīng)古本集注》的作者范應(yīng)元。老子視為“三寶”之一的“儉”德,其義
6、并不是現(xiàn)代他注解道:“儉,約也。吾能無欲,則甘于恬淡而不舍,漢語中所謂的“儉省”?,F(xiàn)代漢語中所謂的“儉省”是指茲亦一寶也?!盵8](P117)“儉”根于“無欲”,無欲則簡約,簡“愛惜物力;不浪費(fèi)財物”[2](P553),而財物(“貨”、“利”)約則自守?zé)o欲之體而無為,自守?zé)o欲之體而無為則“甘乃至于“功”、“名”等功利向度上的東西在老子那里始于恬淡而不舍”,由是,“儉”便因其能夠持守?zé)o欲之體終都是被超越的對象?!独献印返谒氖恼略唬骸懊c身而成為老子所寶的一種“德”。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是故甚
7、愛必大費(fèi),《老子》五千言渾然一體,全息互滲,以老解老當(dāng)是多藏必厚亡?!庇伞吧鯋邸逼洹懊北刂隆按筚M(fèi)”、“多藏”其探究老子“儉”德之宗趣的一條蹊徑。在老子那里,如“貨”必致“厚亡”之類的斷語可知,老子“持而保之”的果說“儉”字與“奢”字(《老子》第二十九章曰:“是以圣“儉”德,絕無藏貨愛財之義,而是直接關(guān)聯(lián)于他所期待人……去奢?!保┑膬?nèi)涵相反,那么,其同義字便是“嗇”。的“無欲”、“無為”、“無事”、“無名”之道的。一如“儉”,“嗇”在老子那里絕非意指現(xiàn)代漢語中所謂的“小氣”、“吝嗇”?!独献印返谖迨?/p>
8、章曰:“治人事天人”因惑于欲而失其常,因此,復(fù)性須始于“離欲”(老子莫若嗇。夫唯嗇,是謂早服(吳澄注本“服”寫作稱為“無欲”)。在老子那里,“嗇”與“儉”即為“離欲”“復(fù)”——引者注)。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以復(fù)性守道之德。釋德清解《老子》第六十七章曰:“此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章老子自言所得之道至大,世人不知,其實(shí)所守者至約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河上公注本“柢”作也。”[11](P129)這里所謂的“至約”之“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