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杜甫詩歌賞析》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開頭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設問統(tǒng)領下文。二句的“齊魯青未了”自問自答,生動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綿延?、高大?!扒唷弊质菍懬啻涞纳缴?,“末了”是表現山勢座落之廣大?,青翠之色一望無際。這是遠望泰山的整體形象。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三?、四句是近望之勢?!霸旎娚裥恪笔钦f泰山秀美無比,仿佛大自然將一切神奇秀麗都聚集在這里了,一個“鐘”字生動有力?!瓣庩柛罨钑浴保怀鎏┥降母呗柾Π?,高得把山南山北分成光明與昏暗的兩個天地??!案睢弊中蜗筚N切,給參天矗立的山姿賦予了生命力。寫近望中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
2、上句“青未了”的注腳?!扮姟弊?,將大自然寫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為“陽”,山后背日的一面為“陰”,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曉判割于山的陰、陽面,所以說“割昏曉”。“割”本是個普通字,但用在這里,一個“割”字寫出了高大的泰山,將山南山北的陽光割斷,形成不同的景觀,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是寫細望并由靜轉動。“蕩胸生層云”描寫山腰云霧層層繚繞,故心胸亦為之蕩漾,用“層云”襯托出山高?!皼Q眥入歸鳥”,是瞪大了眼睛望著一只只飛回山林中的小鳥,故感到眼眶有似決裂,表現出了山腹之深。一個“入”字用得微妙傳神,好象一只只小鳥從遠
3、處徐徐而來,又徐徐而去,足見山腹是何等深遠了。“歸鳥”是投林還巢的鳥,可知時已薄暮,詩人還在望。其中蘊藏著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和對祖國山河的贊美之情。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最后兩句想象中的登山之情,仍是“?望”,而不是“登”,是作者由望景而產生了登臨的愿望?!皶斄杞^頂”中的“凌”字,表現了作者登臨的決心和豪邁的壯志。“一覽眾山小”,寫詩人想象中登上絕頂后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顯得低小,以此襯托出泰山的高大。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這里卻有深刻的含義:它不止是詩人要攀登泰山極頂的誓言,也是詩人要攀登人
4、生頂峰的誓言?!皶斄杞^頂”表達詩人登臨泰山頂峰的決心、自信自勵的意志和堅定豪邁的氣概,使全詩的意境格外的雄闊高昂。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開篇即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一個“破”字,使人怵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令人滿目凄然。司馬光說“‘山河在’,明無余物矣;‘草木深’,明無人矣?!?《溫公續(xù)詩話》)詩人在此明為寫景,實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為全詩創(chuàng)造了氣氛。此聯(lián)對仗工巧,圓熟自然,詩意翻跌。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表達了詩人那種傷亂思家的感慨。因感嘆時事,見悅目的花朵反而流淚;因
5、深恨離別,聽到悅耳的鳥聲反而驚心。詩人感觸異常,花鳥平時乃可娛之物,見之而泣聞之而悲,足以見得詩人內心的憂傷。在此詩人運用了反襯手法,將悲情寓于美景之中,使悲欲悲,甚為絕妙,乃被千古傳誦。另一種解釋為,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也驚心。運用擬人,形象表現憂國傷時的悲苦情感。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自安史叛亂以來,“烽火苦教多信斷”,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戰(zhàn)火仍連續(xù)不斷。多么盼望家中親人的消息,這時的一封家信真是勝過“萬金”啊!“家書抵萬金”,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急切心情,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鳴,因而成了千
6、古傳誦的名句。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詩的最后兩句堪稱神來之筆。寥寥十字,使一位愁緒滿懷的白發(fā)老人的形象兀立在讀者眼前。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遠方的慘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頹敗之景,不覺于極無聊賴之際,搔首躊躇,頓覺稀疏短發(fā),幾不勝簪?!鞍装l(fā)”為愁所致,“搔”為想要解愁的動作,“更短”可見愁的程度。這樣,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嘆息衰老,則更增一層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