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陶刻藝術

淺談陶刻藝術

ID:44412285

大?。?9.50 KB

頁數(shù):4頁

時間:2019-10-21

淺談陶刻藝術_第1頁
淺談陶刻藝術_第2頁
淺談陶刻藝術_第3頁
淺談陶刻藝術_第4頁
資源描述:

《淺談陶刻藝術》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淺談陶刻藝術摘要:文中華陶文化歷史源遠流長,據(jù)5000年史料記載,7000隹實物考證,早在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我國就有了原始彩陶文化,大量實物證明,陶瓷圖案和和陶刻文字都是我國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最早的繪畫和文字,比甲骨文早T3000余年。關鍵詞:紫砂壺;刀法;陶刻藝術;畫案中圖分類號:J5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5)35-0018-01中國陶瓷自問世以來,陶刻就是它不可缺少的裝飾內(nèi)容。最早的陶刻來自于古代人在制作原始陶器時在泥坯的上劃刻,燒成后留下的印記和符號紫砂陶也是如此,最初是機械的沒有生命的刻劃印記。后來在紫砂發(fā)展的明清兩代

2、,許多當時的大畫家,大文人參與,如文征明,董其昌,陳鴻壽(號曼生),人們將文學、書法、繪畫和金石手段融入紫砂陶刻之中逐步形成一種獨特的裝飾手段和風格。在工藝流程中演變?yōu)橄鄬Κ毩⒌奶湛绦挟敗F湮幕瘍?nèi)涵隨著紫砂文化的發(fā)展而博大精深。紫砂陶刻藝術是伴隨著紫砂造型藝術發(fā)展而發(fā)展的。它是融合書畫、詩詞、金石、文賦等多種傳統(tǒng)文化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刺湛陶咚降母叩停粌H??吹斗ㄈ绾?,更??此套髌匪憩F(xiàn)的文化、修養(yǎng)、韻昧、意境、藝術功底等各方面。陶刻者不是簡單的被動的臨摹,而是要表現(xiàn)出與載體相得益彰的藝術效果。書法陶刻的施行一般是在泥坯(半成品)時銘刻。近年來有人

3、創(chuàng)造岀一種紫砂在燒成成品后銘刻的新工藝,即窯外刻。二者不同之處在于載體的性質不同,前者泥坯容易刻劃,燒成后不易漫瀝磨損,后者成品堅硬如石,極難操作,特別是要講究字體的起伏跌宕和格局變化,用豐細不等,肥瘦不同,大小不一的字跡流動出活潑生動的氣韻,這不是一般陶刻者所能做到的,至今能夠掌握手工窯外刻(不是電腦刻)新工藝的人寥寥無幾。以下就書法在陶刻上的應用,就刀形,執(zhí)刀,技法三方面作個簡略論述。一、刀形陶刻多為薄型斜口刀,它的切口整齊光滑,細如毫毛的牽絲和書法屮筆鋒,止、行、留的精彩細部。而在表現(xiàn)書法的運筆轉折處能筆意連綿地用刀尖輕輕帶過,相當于書法用筆的提。

4、二、執(zhí)刀的方法紫砂陶刻的執(zhí)刀法是用執(zhí)筆法。陶刻用刀薄而利,陶壞質地潤而嫩,以執(zhí)筆法執(zhí)刀只須指腕用力,就能運刀如筆,心手相應地表現(xiàn)出十足的筆味。用執(zhí)筆法執(zhí)刀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陶刻用刀需要捻管法,這是最基本的方法,因為陶刻中要以刀就坯,而捻管法是將陶刻用刀的把柄套在一個圓形空心筆桿中,坯件不動,只要稍稍捻動刀(筆)桿,就能調轉刀鋒的方向,如此便可解決以刀就坯的問題了。三、刀法紫砂陶刻的刀法,主耍有兩種,即為雙刀正入法和單刀側入法,而這兩種刀法也是圍繞(筆桿)這個中心來設計的。雙刀正入就是從墨跡的一邊下刀,刀桿微側,用來表現(xiàn)書法中的側鋒。而用刀的輕重,深

5、淺,粗細,力度的剛柔,線條的曲折則皆能表現(xiàn)作品的意念和思想。雙刀正入一般要在陶刻前,先用筆墨書寫,后循真跡而運力,技法講究運行自如,不留痕跡,上刀吃力重,復刀輕行,跡可順刀自左至右逆刀自右至左,但行刀時要一刀到底,不要滯刀,恰到好處,各種書休和畫面的表現(xiàn)也有不同用刀的方法來處理。其屮耍領是以明快果斷,氣息相通來表達筆墨的神韻。單刀側入,一般不易掌握它要匯集書畫,金石,文學修養(yǎng)而綜合的表現(xiàn)操作,并且一定得具備雙刀正入法的熟練基礎,扎實的運刀技巧,并能通曉詩書、畫、金石等諸藝術恰到好處地融匯在一體,要達到較高的境界則要操作者胸有成竹,意在刀先,下刀時準確而干

6、練,一刀起落,都要注意筆劃的起落和收勢,刻時耍全神貫注,一氣啊成,既要放得開又要收得準,干凈利落,膽大心細才能從刀中見神采,刀下見神韻,這樣的作品給人以氣勢磅礴奔放雄渾的感覺以及極人的精神享受。前人云「'壺隨字貴,字隨壺傳”。此話應作兩面觀。紫砂器是無釉陶,制作工藝的高低直接影響壺的價值,而書刻雖說是紫砂器最佳裝飾手段,只屬次要位置,這與獎品上對字畫的要求不可相提并論。玩古董的朋友都知道景德鎮(zhèn)”珠山八友”和任澄庭各自作甜的價值。因此壺價高低的決定因素在壺的本身,好壺無字自是好價。有時好壺刻了字畫,反而對壺是一種破壞。什么壺要刻字畫,誰刻,怎么刻,壺藝家的

7、創(chuàng)作時不能不考慮,應多一些講究。另外字因刻,因燒,其本來面冃已失些許,也不同于紙上的字,所傳之字也只是“誤傳”而已,其刻才是“正傳只有做到壺、銘文、字畫、鐫刻結合俱佳,融為一本,方能“壺隨字貴,字隨壺傳”。參考文獻:[1]陳振濂?書法美學[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2]王安維?論書法與瓷藝裝飾[J]?中國陶瓷,2005(01).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nèi)容,確認文檔內(nèi)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nèi)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