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對“課后再研究”的思考》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對“課后再研究”的思考摘要:“課后再研究”這句話在數(shù)學課堂屮實為多見,一般出現(xiàn)在一節(jié)課的難題之后。或因為自己“精心”預設的教學內(nèi)容,卻在課堂上遭遇一下子說不清楚的情況,為了保證課的順利進行,只能借用一句“課后再研究”對前一個片段做一個結(jié)束。或因為下課時間已到,為了完美結(jié)束這節(jié)課,而采用“忽略”、“課后再研究”的辦法。本文從課中應注意使用“課后再研究”及將此句作為課后“點綴”來談對此的思考。關鍵詞:課后再研究思考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B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8.146筆者通過自身的教學實踐做了總結(jié)和思考。之所以采用“忽略”“課后再研究
2、”而“繼續(xù)”的辦法,筆者想原因有三:第一,這部分內(nèi)容本就是后來添加上去為后面學習做鋪墊,可教可不教。第二,有一部分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這個知識,冃標達成了一些。第三,面對課堂上這樣的意外,當沒冇好的策略,所以也只能采用“忽略”“課后再研究”而“繼續(xù)”的辦法。教師充分準備、精心設計的教學內(nèi)容在實施時被學生“破壞”或“打亂”是在所難免的,這可能是內(nèi)容本身的原因,也可能是學生自身的原因。這種情況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有可能會越來越多。新課程改革侶導師生平等、教學民主,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充分發(fā)揮和施展的空間,這使得教學過程更加開放,更具有不可預測性;另一方面,我們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更加豐富,家長對子女的培養(yǎng)更加重視
3、,每個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也加大了,我們學生到底掌握了哪些知識,到了哪個思維水平,教師很難準確地預見到。這樣,對于課堂上所發(fā)生的,教師也就很難準確的把握了。那么在使用“課后再研究”這句話時要注意些什么呢?1別讓“這個問題我們課后再研究”成了口頭禪冇一位教師上《梯形的面積計算》時,學生提出問題“老師,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為什么和腰的長短無關呢?”“這個同學提的問題很好,大家課后研究研究”教師這樣回答。其實,這個問題點出了教師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疏漏,即沒有分辨“腰”和“高”的關系,“梯形”和“長方形”、“正方形”的轉(zhuǎn)化關系。但可惜的是,執(zhí)教老師沒能抓住這個契機,只是一帶而過。諸如此類的現(xiàn)象我們也常常在
4、課堂中聽到,如“同學們提的問題太多了,我們解決不了,課后再研究吧!”“如果還有不同的想法,下課再跟老師說?!薄行┙處煄缀醢阉斂陬^禪了,這種現(xiàn)象不由得引起了我們的思考。“下課再說”體現(xiàn)了一種什么樣的教學理念呢?筆者認為,主要還是老師擔心被學生牽著鼻子走,完成不了教學任務而產(chǎn)生的一種潛意識的逃避問題的現(xiàn)象。之所以說是潛意識的,是因為教師并非有意逃避問題,而一種下意識的反應,變成一句“以不變應萬變”的口頭禪。在這種情況下的,筆者認為至少有兩點值得探討:其一,影響師生之間的相互信任。在教學的過程中給學生和教學留點遺憾,偶爾為之未嘗不可,關鍵是后續(xù)行為要緊緊跟上。教師耍在“教后反思”中認真記錄下來
5、,課后與學生一起思考討論,深入淺出地幫助學生解決疑問??墒且话闱闆r下,老師的這一允諾大多沒冇實現(xiàn),課一上完便萬事大吉,何況冇些還是借班上課,再回頭去探究問題的可能性不人。長此以往,有的學生會對教師失去信心,原來“這個問題”老師也不能解決,原來這樣的習題課后根本不需要研究的。筆者曾留心觀察了很多節(jié)課,課堂上教師承諾“課后再研究”,但課后并沒有見到老師主動找學生了解問題,也沒有見到學生闈著教師“糾纏”不休,這說明師生都已忘記了問題?;蛘邘熒家阎馈罢n后再研究”只是一種借口。其二,不利于課堂資源的捕捉利用?,F(xiàn)代教學觀認為,課堂教學要從“執(zhí)行教案”走向“互動生成”,而要做到這一點,要求教師要認真傾聽
6、學生的想法,要能及時抓住有效的課堂侍息展開教學,這樣的課才是動態(tài)生成的,才會具有生命力。如果“課后再研究”成為老師的口頭禪,那么教師在課堂上就不會全心地關注學生,不會用心地捕捉資源,課堂就總是“依計而行”,而學生的思維就會總是在問題的邊緣上游離,學生的思維無法開放,創(chuàng)新也就無從談起了。2別將“這個問題我們課后再研究”當“點綴”如一位教師教學二年級的活動課《巧數(shù)長方形》,從數(shù)線段的方法引入到數(shù)長方形的方法,各環(huán)節(jié)的處理細致入微,教者引導得法,學生探究有序。在最后的鞏固練習中孩子們表現(xiàn)的都很不錯,解決教案中最后一題也輕松到位(如左下圖1)為了給課堂提亮,隨后出示了這樣的一題:(如右上圖2)但是,一
7、直就是不見老師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后的交流,一直到下課鈴聲響起的時候老師才說:“這道題目比較難,我們課后再研究。”當我們課后與這位教師交流:“最后一道練習,課堂有充足的時間,為什么不組織學生交流?”原來,教者的教案就是這么設計的,打算在新課結(jié)束的時候出示此練習,用以增加課的“亮點”。教師沒有想到課堂上的時間會空出那么多,也沒有認真思考過此題到底有幾個長方形,沒底氣在課堂上引導學生交流,只好干等著下課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