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淺談如何讓學生參與到語文課堂中來》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淺談如何讓學生參與到語文課堂中來學生是學習認識活動的主體,一切教育活動的影響,只有通過學生的口身活動才能生效。我們語文教師該如何在有限的中學語文課堂中,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呢?下面就這個問題談談本人執(zhí)教的幾點粗淺嘗試。一、激發(fā)興趣,調動參與熱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笨鬃右苍f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Z者。”上好一節(jié)課的開始應該是課堂開始就能喚起學生去學習和感知的欲望,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這就要求上課前,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精心設計導語,精心設計一節(jié)課的導入方式等。比如我在高二
2、第三冊教材的課文《項脊軒志》時,我是這樣設計導入方式的。我一開頭先在黑板上寫出謎語:“衣錦還鄉(xiāng)”(謎面),要求學生猜謎底“打明代文學家名字這樣的導入設計,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全給吸引過來了。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二、善設問題,制造參與機會屮學生冇屮高考的升學壓力,故我們的語文教學應該更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升學所需要的語文聽、說、讀、寫等應用能力。根據(jù)這樣的認識,我在教宋詞《雨霖鈴》時,根據(jù)課文詩句“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設置問題:“主人公在哪
3、里與情人離別?與情人離別時兩人會彼此說些什么話呢?”等。設置的問題盡可能簡單而與課文教學任務緊密相關,讓學生敢回答,也能回答。普通學校學生的文化課基礎相對于重點學校學生而言比較薄弱。因此,我們教師就不可能設置高難度的或綜合性很強的問題。只有教師設置的問題便于學生理解了,學生才有信心去回答問題,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很多情況下,語文課堂沉悶不活躍的原因跟教師創(chuàng)設的問題有關。根據(jù)內部調查,南寧市內大多數(shù)普通學校學生都是文化基礎薄弱。這樣一來,我們語文課上設計的的問題就應遵循由易到難、由課內到課外延伸的規(guī)律;盡可
4、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覺得學習語文仍然對他現(xiàn)在和將來的中高考有幫助的。巧設問題,為學生創(chuàng)造參與機會,對于促進學生的理解起著重要作用。三、訓練口手,調動參與激情在語文教學中,適時抓住時機讓學生參與到課文內容中和人物語言、動作屮,不僅可以解決沉悶的教學氣氛,調動學生的參與激情,還可以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表演能力和對課文內容的綜合理解能力。教學時,讓學生形容一下有關詞語的形狀感情色彩,演示一下相關動作,模仿一下有關聲音,有感情朗讀,分角色朗讀,登臺表演課文情景,等等。比如,我在教《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時,我就指導學生
5、根據(jù)課文的理解,圍繞文中句子“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分組討論這句話在文中出現(xiàn)的次數(shù)及時間;然后選派三組學生登臺表演文中“妻”、“妾”、“客”三者對徐公提問時的回答情景,引導登臺表演的學生反復摹擬“妻”、“妾”、“客”回答的語氣,其他學生則帶著兩個問題觀看:(-)《鄒忌諷齊王納諫》在語言上有什么特點?(二)鄒忌的這一次進諫為何能成功?從而由學生推斷出妻”、“妾”、“客”三人冋答的態(tài)度不同,答案不同,都是因為三人的身份地位不同造成的。表演一結束,我趁熱打鐵,就表演引導學生討論原文的語言特色,然后因勢利導分析鄒忌
6、的進諫藝術,從而順利完成了本課的各項教學任務。這種口手訓練就使學生在表達交流中探索感受新知,從而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調動了參與熱情。四、授之以漁,增強參與能力古人云:“授人魚不如授人漁?!苯虒W生學習方法勝過直接拋答案結果給學生。只有讓學牛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與參與能力。例如,我在教授學生賞析詩詞時,我就先舉例子讓學生初步理解我國占詩中的常見意象的含義;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掌握對比閱讀、誦讀、想象法等幾種詩詞賞析方法,從而達到學會賞析古詩詞,增強了學生參與課堂的能力。五、豐富教法
7、,擴大參與幾率生活的經(jīng)驗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世上沒有完全一模一樣的兩只手,也就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種生活方式。這個道理啟發(fā)我們:教師的教學手段方法要常新才能常青。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方法要與時俱進,勇于創(chuàng)新。只有教師根據(jù)不同時期不同教材及不同的學生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語文課堂才會時時保鮮,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人數(shù)幾率才大,學習勁頭才高。例如,我在教古文《登泰山記》時,就根據(jù)學生普遍討厭學古文的心理以及文章內容編排的特征,綜合采用多種教法引導學生分析理解課文。首先在課文導入時用導游解說泰山的解說法,讓學生在
8、精彩的導說詞中激起學習課文的欲望。接下來采用畫圖法讓學生畫出泰山的地理位置圖,而學生要畫對就要先弄懂文段中的“陰”“陽”等關鍵詞語的含義及區(qū)別所在,才能最終正確畫出地圖。這種一箭雙雕的畫圖法讓學生在手腦并用的快樂學習屮學習領會了第一段。在學習第二段時,則采用導游法讓學生分兒個組從導游的角度去為旅客設計旅游路線,最后從兒個組的幾條設計路線中比較出符合文章所述而且有創(chuàng)意的旅游路線來。在學習第三段時,則引導學生采用描述法,借助現(xiàn)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