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導演的代際劃分

中國導演的代際劃分

ID:46633540

大小:20.00 KB

頁數(shù):4頁

時間:2019-11-26

中國導演的代際劃分_第1頁
中國導演的代際劃分_第2頁
中國導演的代際劃分_第3頁
中國導演的代際劃分_第4頁
資源描述:

《中國導演的代際劃分》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中國導演的代際劃分在中國電影百年發(fā)展的歷程中,六代導演的劃分和提法已成定論。其中制作體制的變化、語言方式的轉換、表述主體的更迭是最基本的劃分依據(jù)。中國電影導演的代際劃分大抵如此:建立了中國本土電影雛形的鄭正秋、張石川等為第一代;創(chuàng)造了三四十年代社會寫實風格的蔡楚生、孫瑜等為第二代;1949年后致力于社會主義語境表達的崔嵬、謝晉等為第三代;1979年后追求影像語言電影化的張暖忻、謝飛等為第四代;1985年后使中國電影走向國際的陳凱歌、張藝謀等為第五代;90年代后嶄露頭角的張元、王小帥等為第六代?!峨y夫難妻》(1913)、《孤

2、兒救祖記》(l923)、《勞工之愛情》(1922)、《火燒紅蓮寺》(l928)、《歌女紅牡丹》(1930)等影片對中國電影制作方式的開山性,奠定了鄭正秋和張石川的鼻祖地位。他們攜手創(chuàng)辦“明星影片公司”并摸索出中國電影的西化道路:鄭正秋創(chuàng)造了家庭言情劇模式,張石川則踏出娛樂電影的路徑。第二代導演的創(chuàng)作時段主要在1934至1949年間,在公認的經典電影中,有膾炙人口的社會寫實片《神女》(1934),《漁光曲》(l934)、《桃李劫》(l934)、《大路》(1935)、《馬路天使》(1937),《十字街頭》(l937)、《一江春

3、水向東流》(l947)、《萬家燈火》(l948)、《烏鴉與麻雀》(l949);有制作精美的藝術電影《小城之春》(1948);有專業(yè)指數(shù)很高的市民喜劇電影《假鳳虛凰》(l947)、《太太萬歲》(1947)。優(yōu)秀的導演有蔡楚生、孫瑜、費穆、沈浮、袁牧之等。第三代導演(1949-1966)主要是北影的“四大帥”(成蔭、崔嵬、水華、凌子風)和“南謝(謝晉)北謝(謝鐵驪)”。其中成蔭的代表作為《南征北戰(zhàn)》(1952)、《停戰(zhàn)以后》(1962)、《西安事變》(l982)。水華創(chuàng)作了經典《白毛女》(1950)、《林家鋪子》(l959)、

4、《烈火中永生》(1965)、《傷逝》(l981)。崔嵬的《青春之歌》(1959)和《小兵張嘎》(1964)在“十七年”電影中獨領風騷。凌子風的成功影片是《紅旗譜》(1960)、《駱駝祥子》(l982)和《邊城》(l984)。1964年,謝晉的《舞臺姐妹》和謝鐵驪的《早春二月》震驚影壇。80年代伊始,謝晉的創(chuàng)作在《天云山傳奇》(1980)、《牧馬人》(l981)、《高山下的花環(huán)》(1984)、《芙蓉鎮(zhèn)》(1986)等系列作品中達到了高潮。謝鐵驪也接連拍攝出《知音》(l981)、《包氏父子》(l983)、《紅樓夢》(1985)

5、等優(yōu)秀作品。1982年,第四代導演顯示出群體轟動效應,他們的結構主體是“文革”前北京電影學院和上海電影學校的畢業(yè)生?!缎』ā?黃健中,l979)、《城南舊事》(吳貽弓,1982)、《鄰居》(鄭洞天,l981)、《逆光》(丁蔭楠,l982)、《小街》(楊延晉,l981)、《鄉(xiāng)音》(胡柄榴,l983)等片打破了中國電影傳統(tǒng)單一的起、承、轉、合的敘事模式,使中國銀幕開始出現(xiàn)非政治化的情感影像。第四代另一個讓人驚嘆的代際特征是女導演成批涌現(xiàn),譬如張暖忻的《青春祭》(1985)、陸小雅的《紅衣少女》(1984)、黃蜀芹的《人·鬼·情

6、》(l987}、史蜀君的《女大學生宿舍》(1983)、王君正的《山林中的頭一個女人》(1986)等。4如果說第四代講述的是特定“大時代中的小故事”,那么第五代塑造的則是悠悠老中國的影像寓言?!兑粋€和八個》(張軍釗,1983)和《黃土地》(陳凱歌,1984)的異質展露,驀然宣告了新電影的蒞臨。而《盜馬賊》(田壯壯,1985)、《黑炮事件》(黃建新,1985)、《絕響》(張澤鳴,1985)、《大閱兵》(陳凱歌,l986)、《孩子王》(陳凱歌,l987)、《紅高粱》(張藝謀,l987)的比肩而至,使第五代旋風般地完成了自己的命名

7、式。他們以新姿態(tài)再造銀幕神話,其敘事段落、鏡頭修辭、機位選擇、攝影機運動、意象創(chuàng)造展示出與舊電影截然不同的情致和風范。他們動人心魄的歷史畫面和獨特處理的中國景觀,確實提供了其它文本(譬如文學、音樂)未能提供的文化寓言,而他們以兩極鏡頭(大遠景和大特寫)所建構的敘事文本,振聾發(fā)聵地傳達出當時文化界對民族內在精神的體察和普通民眾對改造社會的迫切要求。第五代導演真正掀開了中國電影的世界之旅,1990年,張藝謀的《菊豆》首開大陸電影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先河;1991年,《大紅燈籠高高掛》再度入圍奧斯卡;接著陳凱歌威震戛納,以《

8、霸王別姬》榮獲金棕櫚,并入圍奧斯卡。1994年,張藝謀的《活著》獲戛納評委會獎。繼而,田壯壯的《藍風箏》在東京電影節(jié)奪魁,其他導演的作品也連續(xù)在歐亞各大電影節(jié)參賽獲獎,并以咄咄逼人之勢造成中國電影四處出擊到處開花的壯觀景象。20世紀90年代中期,關于中國導演“第六代”的媒體話題已形成,他們主要是電影學院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