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語文蘇教版九上第四單元綜合性學習與探究.ppt》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第四單元綜合性學習與探究第四單元——文學評論單元《白鷺》——郭沫若散文家談散文《關(guān)于散文〈白鷺〉——曉雪》《百合花》——茹志鵑小說家談小說《簡單的故事精致的情節(jié)——茅盾》《一個深夜的記憶》——魯藜詩人談詩《寧靜而深沉的意境——曾卓》原作文學評論教學目標1、初步認識文學評論的特點。2、學習寫作簡單的文學評論。重溫課文感知評論請找出三位作者對原作的獨特評論。并簡要分析一下評論角度。散文家談散文《關(guān)于散文〈白鷺〉》——曉雪《白鷺》——郭沫若小說家談小說《簡單的故事精致的情節(jié)》——茅盾《百合花》——茹志鵑詩人談詩《寧靜而深沉的意境》——曾卓《一個深夜的記憶》——魯藜原
2、作文學評論《散文家談散文》《關(guān)于散文〈白鷺〉——曉雪》我喜歡散文,就在于它的隨意性和多樣性,就在于它是一種沒有固定格式的最自由自在的文體。因此我喜歡讀各種風格的散文,喜歡魯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自然真摯、茅盾的淳厚質(zhì)樸、冰心的婉約清秀,也喜歡林語堂的幽默雋永、徐志摩的濃艷綺麗、汪曾祺的恬淡純凈、秦牧的博識睿智……郭沫若的散文像他的詩一樣,有的寫得豪放激越、氣勢磅礴,也有的寫得柔婉清麗、秀美含蓄。比較起來,我更喜歡他的后一種散文。這篇五百字的《白鷺》,就是后一類散文的典型例子。這篇散文,用非常精彩、極其簡練的文字,抒寫了作者對白鷺的獨特的感受和獨到的認識,絕妙地描
3、繪出白鷺“因為它的常見而被人忘卻”的美?!吧氐呐浜?,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線型結(jié)構(gòu),那鐵色的長喙,那青色的腳,增之一分則嫌長,減之一分則嫌短,素之一忽則嫌白,黛之一忽則嫌黑。”“或許有人會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鷺不會唱歌。但是白鷺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優(yōu)美的歌嗎?——不,歌未免太鏗鏘了?!蔽蚁肫鸸湃说拿枋?,“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風,如云,如霞,如煙,如幽林曲澗,如淪,如漾,如珠玉之輝,如鴻鵠之鳴而入寥廓”。萊辛說:“不要讓人一看了事,應(yīng)讓人品味,反復(fù)地品味。”《白鷺》就是一篇能讓人“反復(fù)地品味”的好散文。它“是一首精巧的詩”,“一首韻在骨
4、子里的散文詩”,言有盡而意無窮。獨特評論評論角度《散文家談散文》“這篇散文,用非常精彩、極其簡練的文字,抒寫了作者對白鷺的獨特的感受和獨到的認識,絕妙地描繪出白鷺‘因為它的常見而被人忘卻’的美”(《關(guān)于散文〈白鷺〉——曉雪》)情感思想這篇評論,就重在寄托的感情和思想,作者對白鷺進行“形”和“神”兩方面的把握和理解,認識白鷺“被人忘卻的美”。小說《百合花》——茹志鵑(內(nèi)容梗概)《小說家談小說》《簡單的故事精致的情節(jié)——茅盾》“作者把這兩者(指‘展開故事和塑造人物’)結(jié)合得很好,而且盡量讓讀者通過故事發(fā)展的細節(jié)描寫獲得人物的印象……不但描寫出了人物的風貌,也描寫出
5、了人物的精神世界”(《小說家談小說》)我軍前沿包扎所里發(fā)生的一個小插曲。小說中的“原來是文工團員,因戰(zhàn)時需要而被派往前沿包扎所,護送任務(wù)派給一個見到女性就臉紅的小通訊員,他的靦腆和害羞使我產(chǎn)生了強烈的好奇和好感。然后新媳婦出現(xiàn),她起初不愿借被子,為此事通訊員蒙羞兩次,且掛破上衣,新媳婦這位本性善良的女性便心存內(nèi)疚,她執(zhí)意尋找機會彌補。后來,通訊員在救人時犧牲了,新媳婦毫不猶豫地把百合花被子獻給這位年輕的戰(zhàn)士。小說通過護送、借被、救護和獻身、獻被等情節(jié)的描寫,塑造了通訊員、新媳婦兩個人物形象,謳歌了為了崇高的信念可以獻出一切的人,贊美了嚴酷環(huán)境下年輕戰(zhàn)士的革命精
6、神和軍民魚水情。獨特評論《小說家談小說》“作者把這兩者(指‘展開故事和塑造人物’)結(jié)合得很好,而且盡量讓讀者通過故事發(fā)展的細節(jié)描寫獲得人物的印象……不但描寫出了人物的風貌,也描寫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簡單的故事精致的情節(jié)——茅盾》)評論角度人物形象對小說《百合花》的評論,重在情節(jié)和人物,作者就從人物的言行入手,抓住細節(jié)描寫,把握人物的性格,人物性格在故事情節(jié)中展開?!对娙苏勗姟贰秾庫o而深沉的意境——曾卓》人們談?wù)擊斵嫉脑姡话愣紱]有提到這一首。而我對它卻很有偏愛。這首詩寫于抗戰(zhàn)時期的延安,描寫的是詩人在一個深夜醒來時所看到的情景。從門檻下流進的月光,詩人卻誤
7、以為是曙光。從夢中乍然醒來,是容易有這樣的錯覺的,李白就曾將床前的月光誤認為是霜。他起來了,推開門看看,原來還是深夜。可以想見,他是習慣于黎明即起的。使他驚醒的是對黎明的期待。他不再返回屋中,而是眺望著月光下的曠野:起伏的山巒,河岸邊的山巒的巨大的暗影……大地籠罩在沉靜中。劃破夜空的流星,被風吹響的月亮的弓弦,既反襯了夜的沉靜,又使夜有了動態(tài)感:夜在沉靜中進行,黎明即將到來。他獨自面對大地,他感到自己是最初醒來的人。這里用了“感覺到”這個詞語,就使這句詩有了更深一層的含意:詩人是對于時代最敏感的人,是盼望黎明最迫切的人,這里的詩人不是指他自己,至少不僅是指他自
8、己。我歡喜這首小詩的寧靜而又深沉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