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詩不妨以“類聚”

教詩不妨以“類聚”

ID:5212636

大?。?0.00 KB

頁數(shù):5頁

時間:2017-12-06

教詩不妨以“類聚”_第1頁
教詩不妨以“類聚”_第2頁
教詩不妨以“類聚”_第3頁
教詩不妨以“類聚”_第4頁
教詩不妨以“類聚”_第5頁
資源描述:

《教詩不妨以“類聚”》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學術(shù)論文-天天文庫。

1、教詩不妨以“類聚”詩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正越來越被重視,是閱讀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對語言積累的要求?!墩Z文標準》中對閱讀的另一基本要求是“注重情感體驗”,而詩歌恰恰最具情感和形象,最能體現(xiàn)文學豐富多彩的人性,也是培養(yǎng)學生積累個性體驗和審美情趣的最佳范例。大多教師教學詩歌時只按單元上已經(jīng)排好的順序來教,使每首詩成了互不相連的個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實,完全可以打破單元的界限,不妨以“類聚”的原則,進行語言、情感、思想的積累。所謂“詩以類聚”,即是把有相似歷史背景的、相似情感體驗的、相似思

2、想理論的同一人或不同人的若干詩歌聚集在一起,組成一個教學小單元,以便相互印證和補充,最終達到積累、內(nèi)化、運用的目的。譬如蘇教版初中語文第五冊中李白的《塞下曲》、王之渙的《涼州詞》、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就可合并教學,這些都是邊塞詩,但表現(xiàn)的情感又各有不同,類比學習對學生了解邊塞詩的風格和邊塞情有很大幫助。課前可指導學生搜集相應的歷史資料,從創(chuàng)作初衷理解詩歌;可指導學生聯(lián)系已經(jīng)學過的相應的詩文,力求從不同角度了解詩人的人格魅力。這些都是非常有益的積累?!霸娨灶惥邸钡慕虒W法對教師個人的文學素養(yǎng)要求很高,不但需

3、要對詩歌有個性的解讀,還需要有智慧的教學設計。⒈借樂比讀,積累神韻感悟。詩歌的美在于它含蓄的韻味,過多的講解分析會破壞詩歌原有的滋味,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生在朗讀中去感悟詩歌的神韻。如教學《塞下曲》《涼州詞》《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這三首詩時,為幫助學生感受詩歌中所包涵的作者的不同的情感,可用選樂比讀的方式。自古“詩”“樂”不分家,音樂是詩歌情緒的另一種表達方式。在詩歌朗讀教學中,讓學生選擇相應的音樂朗讀,可以明察學生對詩歌的個性理解,也有助于幫助學生對節(jié)奏、韻律的把握。通過比讀,讓學生感受絕句、律詩、歌行體古詩各自

4、不同的神韻風格。如在我在教學《塞下曲》《涼州詞》《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時,一學生選擇舒緩的二胡曲配讀《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說因為詩歌所表達的情緒不是悲涼,而是艱苦和離愁,與舒緩的二胡所營造的西北邊塞蒼涼冷硬的氛圍可謂相得益彰。一學生選擇蒼涼的蕭曲配讀《涼州詞》,說此曲能夠傳達邊塞山川的雄闊蒼涼,戍守者處境的孤寂險危,表達征人離思的怨情,但又悲壯而不頹廢萎靡。借樂讀詩、借樂唱詩又是在感受積累詩歌神韻的同時記憶詩歌的好方法,如王菲的《水調(diào)歌頭》、鄧麗君的《在水一方》等等都是很好的例子。⒉借文描詩,積累語言習得。一

5、個人語言能力的形成,“習得”遠遠重于“學得”。古詩形式短小,語言凝練而含蓄,應當引導學生多讀多背,發(fā)揮想象,把“朗讀”轉(zhuǎn)化為“描讀”,引導學生借詩描詩,借詩解詩,在學中用,在用中學,以此豐富學生的詩文積累和語言習得。曾聽過一老師教學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為訓練學生的語言習得,馬老師指導學生借朱自清的《春》描述自己對《早春》詩情的理解,不但加深了印象,更體會了詩詞與文文章在語言上不同的感染力,更在比較誦讀和描讀中訓練了表達能力,獲取了豐厚的積累。如《己亥雜詩》《行路難》《望洞庭湖贈張丞相》這三首詩可分為

6、兩類:龔自珍和李白是被迫辭官,而孟浩然是求薦要官。他們的個性有何異同呢?可引導學生參讀《石灰吟》、《將進酒》、《過故人莊》、《歸園田居》等詩歌去思考去判斷。有的學生說:“古代文人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桀驁不遜。他們‘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李白寧愿不做官,也不愿阿諛權(quán)貴,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龔自珍雖處逆境,也不茍且奉承,要‘留清白在人間’;孟浩然雖曾求薦要官,但最終也因不滿官場黑暗而辭官隱居?!苯栉拿柙?,借詩解詩,即達到了積累的目的,有達到了運用的目的,豈不是一舉兩得?⒊注重類聚意象,實現(xiàn)文化積累詩歌是側(cè)重表現(xiàn)

7、詩人思想感情的一種文學樣式。但感情并不是詩,從感情到詩,這中間有一個具體外化的過程,這個外化的過程既是“意與象俱”的意象構(gòu)造過程,更是“思與境諧”的意境營造過程。一首詩有無詩味,說到底是看這首詩有沒有優(yōu)美巧妙的意象,因此意象可謂是詩歌的靈魂。然而,意象不是鼓勵的存在的,中國古典文學史上,意象有其漫長的發(fā)展演變史:一方面,意象隨著歷史的變遷,在文學本體流變的過程中通過創(chuàng)作主體的不斷實踐創(chuàng)造出來,得到擴展;另一方面,意象與意境在表達詩歌的思想層面,相互區(qū)別而又緊密聯(lián)系,共同造就了博大精深輝煌燦爛的中國古典文學。所以

8、,在詩歌教學上,要特別關(guān)注同一意象的賞析與積累,有助于幫助學生積累文學知識和文化知識。以“月亮”這個傳統(tǒng)意象為例,就可以有目的的引導學生進行系列的學習積累和運用。從《靜夜思》《十五夜望月》的思鄉(xiāng),從到《悼亡婦》的追念,從《春江花月夜》的美到《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祝愿,從“千里共嬋娟”的曠達到“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的感慨……意境的學習積累必然能夠帶動歷史文化情感的積累,而這些也正是詩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quán)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quán)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nèi)容,確認文檔內(nèi)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nèi)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