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臨江仙陳與義.ppt》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應用文檔-天天文庫。
1、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陳與義作者簡介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陜西西安),自曾祖陳希亮從眉州遷居洛陽,故為洛(今河南洛陽)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寫作背景這首詞大概是在宋高宗紹興五年(1135)或六年陳與義退居青墩鎮(zhèn)僧舍時所作,時年四十六或四十七歲。陳與義是洛陽人,他追憶二十多年前的洛中舊游,那時是宋徽宗政和年間,天下還承平無事,可以有游賞之樂,。其后金兵南下,北宋滅亡,陳與義流離逃難,艱苦備嘗,而南宋朝廷在播遷之后,僅
2、能自立,他回憶二十多年的往事,百感交集,不禁感嘆今昔巨變,寫下了這首詞。作品簡介《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是宋代詞人陳與義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這首詞是作者晚年追憶洛中朋友和舊游而作的。上片寫對已經(jīng)淪落敵國之手的家鄉(xiāng)以及早年自在快樂生活的回顧。下片宕開筆墨回到現(xiàn)實,概括詞人從踏上仕途所經(jīng)歷的顛沛流離和國破家亡的痛苦生活,結(jié)句將古今悲慨、國恨家愁,都融入“漁唱”之中,將沉摯的悲感化為曠達的襟懷。此詞直抒胸臆,表情達意真切感人,通過上下兩片的今昔對比,萌生對家國和人生的驚嘆與感慨,韻味深遠綿長?!杜R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陳與義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
3、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注釋】午橋:橋名,在洛陽縣南十里外。長溝:此句即杜甫《旅夜書懷》“月涌大江流”之意,謂時間如流水般逝去。新晴:指雨后初晴時的月色。漁唱:打漁人的歌兒。這里作者嘆惜前朝興廢的歷史。三更:古代漏記時,自黃昏至指曉分為五刻,即五更,三更正是午夜?;貞洰斈暝谖鐦驎筹?,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月光映在河面,隨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的淡淡影子里,吹起竹笛直到天明。二十多年的歲月仿佛一場春夢,我雖身在,回首往昔卻膽戰(zhàn)心驚。百無聊賴中登上小閣樓觀看新雨初睛的景致。古往今來多少歷史事跡,都讓漁人在半夜里當歌來唱。譯文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賞析
4、“憶”字開篇點題,回憶當年豪飲歡樂的生活畫面。“午橋”是唐代白居易、劉禹錫、裴度吟詩唱和、舉杯相歡的地方。作者的青年時期,追尋遺韻,仰慕前賢,在故鄉(xiāng)洛陽,與當時“豪英”一起,也在午橋宴飲聚會,把酒臨風。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賞析杏花點明時間,春天的夜晚。白天和朋友們在午橋暢飲,晚上圍坐在杏樹底下盡情地吹著悠揚的笛子,一直玩到天明,竟然不知道碧空的明月隨著流水靜靜地消失了。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賞析橋上歡歌笑語,橋下一片寧靜,以靜襯動。借杏花疏影、景色幽香的靜景和伴著清韻悠遠的笛聲換歌到天明的動靜,描寫了作者當年在良辰美景中與朋友一起借著酒興盡情嬉鬧的游樂情形
5、。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賞析作者在政和三年做官后,曾遭貶謫;特別是靖康之變,北宋淪亡,他逃到南方,飽經(jīng)了顛沛流離、國破家亡的痛哭。殘酷的現(xiàn)實和往昔的一切形成鮮明的對照,很自然會有一場噩夢的感觸。這兩句概括了這段時間里國家和個人的激劇變化的情況。閑登小閣看新晴賞析點題,寫明作此詞的時間、地點和心情?!靶虑纭迸c“長溝流月”照應,巧妙地將回憶中之事與目前的處境聯(lián)系起來,作者今昔不同的精神狀況從中得以體現(xiàn)。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賞析這兩句大大地拓展了感慨的內(nèi)涵,超越了自身的經(jīng)歷和友情的范圍,把目光轉(zhuǎn)向歷史和人生,去作哲理性的思考,將沉重悲憤的情感轉(zhuǎn)化為洞達世事看淡煙云的曠達之情。上闕;憶舊下闕
6、:感懷小結(jié)這首詞直抒胸臆,表情達意真切感人,通過上下兩片的今昔對比,萌生對家國和人生的驚嘆與感慨,韻味深遠綿長。主旨這首詞通過回憶在洛陽的游樂來抒發(fā)作者對國家淪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寞。以對比的手法,明快的筆調(diào),通過對舊生活的回憶,抒發(fā)了北宋亡國后深沉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