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2012年高考數學 備考沖刺之易錯點點睛系列 專題09 選考系列(教師版).doc》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選考系列一、高考預測幾何證明選講是高考的選考內容,主要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射影定理,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圓的切線定理,切割線定理,相交弦定理,圓周角定理以及圓內接四邊形的判定與性質等.題目難度不大,以容易題為主.對本部分的考查主要是一道選考解答題,預測2012年仍會如此,難度不會太大.矩陣與變換主要考查二階矩陣的基本運算,主要是以解答題的形式出現.預測在2012年高考主要考查(1)矩陣的逆矩陣;(2)利用系數矩陣的逆矩陣求點的坐標或曲線方程.坐標系與參數方程重點考查直線與圓的極坐標方程,極坐標與直角坐標
2、的互化;直線,圓與橢圓的參數方程,參數方程與普通方程的互化,題目不難,考查“轉化”為目的.預測2012高考中,極坐標、參數方程與直角坐標系間的互化仍是考查的熱點,題目容易.不等式選講是高考的選考內容之一,主要考查絕對值的幾何意義,絕對值不等式的解法以及不等式證明的基本方法(比較法、分析法、綜合法).關于含有絕對值的不等式的問題.預測2012年高考在本部分可能會考查不等式的證明或求最值問題.參數方程與極坐標1.極點的極徑為0,極角為任意角,即極點的坐標不是惟一的.極徑ρ的值也允許取負值,極角θ允許取任意角,當ρ<0時
3、,點M(ρ,θ)位于極角θ的終邊的反向延長線上,且OM=
4、ρ
5、,在這樣的規(guī)定下,平面上的點的坐標不是惟一的,即給定極坐標后,可以確定平面上惟一的點,但給出平面上的點,其極坐標卻不是惟一的.這有兩種情況:①如果所給的點是極點,其極徑確定,但極角可以是任意角;②如果所給點M的一個極坐標為(ρ,θ)(ρ≠0),則(ρ,2kπ+θ),(-ρ,(2k+1)π+θ)(k∈Z)也都是點M的極坐標.這兩種情況都使點的極坐標不惟一,因此在解題的過程中要引起注意.2.在進行極坐標與直角坐標的轉化時,要求極坐標系的極點與直角坐標系的原點
6、重合,極軸與x軸的正半軸重合,且長度單位相同,在這個前提下才能用轉化公式.同時,在曲線的極坐標方程和直角坐標方程互化時,如遇約分,兩邊平方,兩邊同乘以ρ,去分母等變形,應特別注意變形的等價性.3.對于極坐標方程,需要明確:①曲線上點的極坐標不一定滿足方程.如點P(1,1)在方程ρ=θ表示的曲線上,但點P的其他形式的坐標都不滿足方程;②曲線的極坐標方程不13用心愛心專心惟一,如ρ=1和ρ=-1都表示以極點為圓心,半徑為1的圓.2.對于不等式的各項取倒數問題,一定要分清各項的符號,對于同號的,可運用深化(2);若不同號
7、,可根據符號進行判定.3.解含絕對值的不等式的指導思想是去掉絕對值.常用的方法是:①由定義分段討論;②利用絕對值不等式的性質;③平方.4.解含參數的不等式,如果轉化不等式的形式或求不等式的解集時與參數的取值范圍有關,就必須分類討論.注意:①要考慮參數的取值范圍;②用同一標準對參數進行劃分,做到不重不漏.5.利用絕對值的定義和幾何意義來分析,絕對值的特點是解決帶有絕對值符號問題的關鍵,如何去掉絕對值符號,一定要認真總結規(guī)律與方法.6.絕對值不等式的證明通常與放縮法聯系在一起,放縮常用如下絕對值不等式:①
8、a+b
9、≤
10、
11、a
12、+
13、b
14、;②
15、a-b
16、≤
17、a-c
18、+
19、c-b
20、.7.注意柯西不等式等號成立的條件?a1b2-a2b1=0,這時我們稱(a1,a2),(b1,b2)成比例,如果b1≠0,b2≠0,那么a1b2-a2b1=0?=.若b1·b2=0,我們分情況說明:①b1=b2=0,則原不等式兩邊都是0,自然成立;②b1=0,b2≠0,原不等式化為(a+a)b≥ab,是自然成立的;③b1≠0,b2=0,原不等式和②的道理一樣,自然成立.正是因為b1·b2=0時,不等式恒成立,因此我們研究柯西不等式時,總是假定b1·b2≠0,等號成立
21、的條件可寫成=.三、易錯點點睛幾何證明選講幾何證明選講是考查同學們推理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的好資料,題目以證明題為主,特別是一些定理的證明和用多個定理證明一個問題的題目,我們更應注意.重點把握以下內容:1.射影定理的內容及其證明;2.圓周角與弦切角定理的內容及證明;3.圓冪定理的內容及其證明;4.圓內接四邊形的性質與判定;5.平行投影的性質與圓錐曲線的統一定義.如圖,A,B,C,D四點在同一圓上,AD的延長線與BC的延長線交于E點,且EC=13用心愛心專心ED.(1)證明:CD∥AB;(2)延長CD到F,延長DC到G
22、,使得EF=EG,證明:A,B,G,F四點共圓.證明 (1)因為EC=ED,所以∠EDC=∠ECD.因為A,B,C,D四點在同一圓上,所以∠EDC=∠EBA.故∠ECD=∠EBA.所以CD∥AB.(2)由(1)知,AE=BE.因為EF=EG,故∠EFD=∠EGC,從而∠FED=∠GEC.連結AF,BG,則△EFA≌△EGB,故∠FAE=∠GBE.又CD∥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