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散視角下托尼·莫里森的寫作.pdf

飛散視角下托尼·莫里森的寫作.pdf

ID:55275648

大?。?21.60 KB

頁數(shù):6頁

時間:2020-05-12

飛散視角下托尼·莫里森的寫作.pdf_第1頁
飛散視角下托尼·莫里森的寫作.pdf_第2頁
飛散視角下托尼·莫里森的寫作.pdf_第3頁
飛散視角下托尼·莫里森的寫作.pdf_第4頁
飛散視角下托尼·莫里森的寫作.pdf_第5頁
資源描述:

《飛散視角下托尼·莫里森的寫作.pdf》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第55卷第4期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Vo1.55NO.42015年7月JournalofHen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Ju1.2015飛散視角下托尼·莫里森的寫作王麗(河南大學大學外語教學部,河南開封475001)摘要:飛散文學一般講述的是飛散者對精神家園的追尋。隨著全球化浪潮和移民動機多元化,現(xiàn)在的飛散者已不再具有特定的“受害心態(tài)”,家園已不再是一種實際的地緣存在,而更多的是一種精神的歸屬感和文化身份的認同感。作為跨文化的飛散者,托尼·莫里森在小說創(chuàng)作中進行了跨民族、跨邊界、跨文化的思考

2、,并致力于黑人精神家園的構建。她運用黑人特有的意指語言,描述美國黑人“無根”的苦楚,通過展示各個人物從“暗恐”到“歸家”的經(jīng)歷,在追尋黑人話語傳統(tǒng)的同時,表現(xiàn)出非裔飛散者對精神家園的渴求。在追尋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非裔飛散者不僅要在白人強勢文化的包圍中努力使自己的文化生根、發(fā)芽,而且還要通過內部的互相愛護與幫助、種族間的互相包容,實現(xiàn)最終的家園夢想和多元文化共存的理想。關鍵詞:托尼·莫里森;飛散;精神家園;意指;非家幻覺;跨越邊界中圖分類號:I10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5242(2015)04—0086—06收

3、稿日期:2014—07—18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阿拉伯裔美國文學研究”(12CWW037)階段性成果;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美國黑人女性的歷史變遷——以文學的名義”(2014一GH一618)階段性成果作者簡介:王麗(1981一),女,河南洛陽人,河南大學大學外語教學部講師,河南大學外語學院博士生。飛散(diaspora/Diaspora)在圣經(jīng)中喻指猶太人土家園的期盼和記憶。對莫里森的這四個文本進行在全世界的漂泊和流散,原指花粉或種子靠“撤播”細讀,可以看出她的創(chuàng)作從控訴奴隸制對黑人(特別以繁衍,引

4、申為“移民、移位(displacement)相關的是黑人婦女)所造成的無法彌合的傷痛,到對黑人的狀況,以及對‘家園’的種種情感”。①飛散視角即為精神歸宿的探尋的轉移,而非裔飛散者對精神家園“抵制文化上的同化,同時又以跨民族的眼光和文化的追尋則貫穿這個過程,也使這4部不同歷史背景翻譯的藝術進行新的文化實驗和實踐,這是飛散視的小說有了某種情緒上的互文。與因亡國被流放的角的雙重特征”。②猶太人和殖民時期被迫甚至被買賣到世界各地的黑作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黑人女作家,奴、華工不同,在全球化浪潮下,隨著移民動機的多托尼·莫里森的

5、小說《最藍的眼睛》(1970年)、《寵元化,現(xiàn)在的飛散者已不再具有特定的“受害心態(tài)”兒》(1988年)享有盛譽,近年來的小說《仁慈》(2008(victim—hood),家園已不再是一種實際的地緣所年)和《家園}(2012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位八在,或讓人魂牽夢繞、難以回歸的故鄉(xiāng),而更多的是旬老者對世界的思索。這四部小說雖背景不一,但一種精神的歸屬感和身份的認同感,即“在世界中發(fā)在勾畫非裔飛散者的“無根”狀況及其對精神家園的現(xiàn)家園,或在家園中發(fā)現(xiàn)世界”。⑧追尋與構建上卻暗通款曲:從《最藍的眼睛》中佩科作為文化上的飛散者

6、,莫里森用獨特的視角在拉對象征幸福和身份的藍眼睛絕望的渴求,到《寵兒》中的一絲曙光;從《仁慈》中黑人女孩兒弗洛倫斯①童明:《飛散》,《外國文學》,2004年第6期。②童明:《家園的跨民族譯本:論“后”時代的飛散視角》,《中國比較對愛的渴盼和不懈追求,到《家園》最終實現(xiàn)了黑人文學》,2005年第3期。美好家園的夢想,飛散者內心深處總是埋藏著對故③童明:《飛散》,《外國文學》,2004年第6期。86其作品里進行了跨民族、跨邊界、跨文化的思考,并樹通常是生命和智慧的象征,在圣經(jīng)中上帝禁通過自己的小說創(chuàng)作,始終致力于構建黑人的精神

7、止亞當、夏娃吃智慧樹上的果子,因為人一旦能夠分家園。正如童明教授所言,“美國黑人許多作家常以清善惡,便擁有了智慧和自我意識。在基督教中,耶非洲飛散者的角度表述自己的差異;美國黑人文化穌的教誨經(jīng)常和樹聯(lián)系在一起:“我是真葡萄樹,我和歷史也應該從這樣的視角進行研究”。①然而,國父是園丁?!雹唷拔沂瞧咸褬?,你們是枝子?!雹嵋d把內對此方面的研究還是比較缺乏的。目前,筆者只自己比作葡萄樹,把上帝比作園丁,而信徒則是枝查到六篇相關文章,其中三篇以莫里森的小說為例,條。沒有園丁的灌溉,樹無法成長;沒有強有力的樹分別研究飛散黑人的尋根之

8、路、族裔身份和黑人流根,樹枝則無法向遠處延伸。同時,在非洲神話中,散文化的同一性和多樣性,②另兩篇主要通過分析樹“是連接生死世界的渠道,代表著一種神秘而強大愛麗絲·沃克等的作品人物、主題和情節(jié),表現(xiàn)非裔的溝通力”。⑩“樹”這一意象在黑人文學中也反復飛散者對自我身份、民族和文化之根的追尋,⑧而出現(xiàn):《他們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