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慈善為奉道之本.doc》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應用文檔-天天文庫。
1、慈善為奉道之本 今天,我們在泰山以“正直行化,利物利人”為主題,共同研讀、體會我們道教的勸善經(jīng)典《文昌帝君陰騭文》,這部經(jīng)是以勸善為宗旨的,與《太上感應篇》一樣,是在道教發(fā)展史上乃至中國歷史中具有重大影響的勸善書。泰山是奉祀主掌人間生死的泰山神東岳大帝的洞天。因此我們在泰山腳下解經(jīng)、講經(jīng)是有特別意義的,其意義在于,行善去惡不僅僅是我們修道、行道的手段,更是關乎我們生命質(zhì)量的一種價值取向?,F(xiàn)結(jié)合《文昌帝君陰騭文》來談談我對慈善的認知,并與大家一起分享?! 〈壬剖侵腥A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慈善一詞最早見于《魏書?崔光傳》,傳中說:“光,寬和慈善,不忤于物,進退沉浮
2、,自得而已?!币簿褪钦f慈善是人的一種天然自在的品格,不應該因外界的客觀條件而有任何改變。而孔子是這樣解釋慈善的,他說:“仁者愛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儒家的慈善落腳于對他人的體恤與關愛。孔穎達在疏《左傳》的時候也說:“慈者愛,出于心,恩被于物也”,又說:“慈者,愛之深也。”愛是慈的體現(xiàn),所謂“上愛下曰慈”,善則是慈愛心換化成的一種美好的行為。而道教講慈善,則是源于《道德經(jīng)》,經(jīng)中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這是講“善”。又說:“吾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笔裁词侨龑??就是人性中最為
3、寶貴的三種品格,那么道祖把“慈”作為三寶之首,無疑是在訓示我們“慈”是“寶中之寶”。因此道教諸多經(jīng)典都非常注重對慈與善的解讀,并且把它們具體化為種種的行為準則作為修道者的戒律,成為道教重要的一以貫之的自我修行與教化民眾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樯埔苑畹馈 ∥覀兊澜套怨乓詠砭陀斜娚品钚械男扌凶非?,要求對人對物都要有慈愛之心,如《老子想爾注》中說:“欲求長生者,百行當修,萬善當著?!睘樯剖切薜赖牡谝徊?,修道又以修心為基礎,唯有把我們的心中雜念、邪念、惡念去掉,把心修得湛然澄凈,高尚的道德、美好的品德才會有安頓之所。就像一座花園,如果修剪得整潔、漂亮,才會引來百鳥齊鳴。
4、這個道理,一千八百多年前祖天師就曾告誡過我們,他說:“行善道隨之,行惡害隨之?!蔽ㄓ行猩?,才能達到“調(diào)和五行,喜怒悉去”的修養(yǎng)境界。葛洪《抱樸子內(nèi)篇?對俗》講道:“人欲地仙,當立三百善;欲天仙,當立干二百善。”《太上感應篇》則概之曰:“是道則進,非道則退;不履邪徑,不欺暗室;積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懷幼;昆蟲草木,猶不可傷。宜憫人之兇,樂人之善,濟人之急,救人之危。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長,遏惡揚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寵若驚,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按照我們道教的觀點,行善積德是修道成仙
5、不可缺少的前提?!段蛘嫫分赋觯骸暗滦行抻獍税?,陰功積滿三千,均齊物我等親冤,始合神仙本愿?!薄稄埲S先生全集?大道論》說:“不拘貴賤賢愚,老衰少壯,只要素行陰德,仁慈悲憫,忠孝信誠,全于人道,仙道自然不遠也?!泵恳粋€人,若能做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可以全人道而致仙道,積道德而成神仙?! ∈紫?,為善當日積月累。行善絕不是一次、兩次的事情,要長年累月地去做,這叫“積善”。祖天師說:“行善不積,源不通,水必燥干?!币坏嗡疅o以成江海,做一兩件善事改變不了世界。人若行善而不堅持,就像無源之池水,不久就會干涸。因此祖天師及系師張魯在蜀地、漢中數(shù)十年如一日,建立治所
6、、布行教化,教人修長生之道,以清約廉恥治民。對于犯過者,作“三官手書”教人思過盟約。行寬厚仁慈之政,以道教化世人,設立義舍于路邊,放置米肉于其中,讓過路人量腹而食。因此有了“民夷信向往之”的太平盛世?! 〉诙?,為善當忠孝為先。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干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系家庭關系的道德準則,忠孝思想則是中國傳統(tǒng)倫理的核心內(nèi)容。而我們道教也強調(diào)學道之人必須力行忠孝,這是學道的基礎。強調(diào)的是唯知忠孝、唯行忠孝、順事父母,方可以學道、方可能通靈、方可能登真,因為父母之身也是天尊之身。《太平經(jīng)》明確提出:“天下之事,孝忠誠信為大?!备鸷椤侗阕觾?nèi)篇?對俗》說:“欲求
7、仙者,要當以忠孝和順仁信為本。”《虛皇天尊初真十戒文》說:“仙經(jīng)萬卷,忠孝為先。”《凈明忠孝全書》卷二說:“萬物之中,惟人最貴,不忠不孝,不如豺狼螻蟻乎?”可見,道教的經(jīng)文戒律中十分強調(diào)忠孝在教化引人向善中的重要性。教人要尊敬父母師長,敬老懷幼,并把二十四孝圖刻石于宮觀中,提醒世人要盡孝善待父母,傳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我們認為,要以孝于父母、忠于國家為基礎以至大忠大孝,也就是要大慈大愛。所謂“大忠者一物不欺,大孝者一體皆愛”。忠就是要忠于自己的良心,忠于自己的心君,欺心不正則無從言忠;孝就是要孝敬自己的父母,并以此愛心去愛自己的親人,愛所有的人,最終達到慈愛一
8、切,甚至得道成仙。因此我們常說“天下沒有不孝的神仙”,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