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致病性腸道桿菌.ppt》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致病性腸道桿菌病原生物學教研室志賀菌屬(Shigella)是人類細菌性痢疾的病原菌。本屬細菌包括痢疾志賀菌(S.dysenteriae模式種)、福氏志賀菌(S.flexneri)、鮑氏志賀菌(S.boydii)和宋內(nèi)志賀菌(S.sonnei)4個群(group)。在我國菌痢以福氏和宋內(nèi)志賀菌引起感染較為多見。形態(tài)、染色、培養(yǎng)及生化反應G-桿菌、無鞭毛、無動力,有些菌體周圍有菌毛。在S-S培養(yǎng)基上形成無色半透明光滑型菌落。分解葡萄糖產(chǎn)酸不產(chǎn)氣,大多數(shù)志賀菌不發(fā)酵乳糖??乖瓨嬙炫c分類志賀菌屬缺少H抗原,其抗原結構主要由
2、O抗原賀K抗原組成。根據(jù)生化反應和O抗原結構的差異,將志賀菌屬分為A、B、C、D4個群。抵抗力本屬細菌對理化因素抵抗力較弱,對酸性環(huán)境也較敏感。對多種抗生素易形成耐藥性(主要由R質粒決定),并在菌間傳遞。生物學性狀致病物質1.侵襲力侵襲力是志賀菌的主要致病因素。細菌借菌毛及相關結構的協(xié)同粘附在回腸末端和結腸的粘膜上皮細胞表面,繼而進入,在上皮細胞內(nèi)增殖。2.毒素(1)內(nèi)毒素破壞腸粘膜上皮----粘膜膿血便;作用于腸壁----毒血癥的癥狀;作用于腸壁植物神經(jīng)----腹痛、腹瀉、里急后重(2)外毒素多由痢疾志賀菌產(chǎn)生,
3、又稱志賀外毒素(shigelladysenteriaeexotoxin),志賀毒素具有細胞毒素、腸毒素和神經(jīng)毒素3種生物學活性。致病性與免疫性致病性與免疫性所致疾病僅人和靈長類動物對志賀菌屬易感。傳染源:患者和帶菌者(恢復期帶菌者、慢性帶菌者和健康帶菌者)。傳播途徑:經(jīng)口感染。所致疾?。杭毦粤〖?bacterialdysentery)。急性典型菌痢,治療不當,可轉為慢性。非典型菌痢,易誤診導致慢性菌痢或成為帶菌者。急性中毒性菌?。憾嘁娪谛?,主要為內(nèi)毒素引起微循環(huán)障礙發(fā)生DIC所致。致病性與免疫性免疫性免疫期短
4、,也不穩(wěn)固。抗感染免疫主要依賴腸道局部免疫,包括腸道粘膜細胞吞噬(飲)功能的加強及slgA形成等。病原菌的分離和鑒定標本分離培養(yǎng)(S-S培養(yǎng)基)可疑菌落涂片染色鏡檢。初步鑒定(生化反應)血清學鑒定(確定菌群和菌型)藥敏實驗。診斷法1.熒光菌球檢查法2.協(xié)同凝集試驗微生物學檢查法對患者進行及時診斷、隔離和徹底治療外,還應切斷傳染途徑,包括加強糞便管理、水源管理及食品衛(wèi)生監(jiān)督等。試用的口服菌苗有鏈霉素依賴的(Sd)株口服重組活菌苗。磺胺藥、氯霉素、氨芐青霉素、痢特靈等均有療效,亦可選用環(huán)丙沙星(coprofloxaci
5、n)、菌必治(安塞?。┑刃驴咕幬?。本屬細菌多重耐藥性菌株較多,在治療時應經(jīng)藥敏試驗選用敏感藥物。防治原則沙門菌屬(Salmomella)種類繁多,主要有引起腸傷寒的病原菌傷寒沙門菌(S.typhi)以及甲型副傷寒沙門菌(S.paratyphiA)、乙型副傷寒沙門菌(S.paratyphiB)及丙型副傷寒沙門菌(S.paratyphiC)。動物沙門菌也可傳染給人類。由沙門菌引起的疾病統(tǒng)稱沙門菌病(salmonellosis)。傷寒沙門菌鞭毛(鞭毛染色×1824)抗原構造和分類1.O抗原O抗原有許多組成成分,每組細菌
6、帶有數(shù)種O抗原;不同種的細菌可有共同的O抗原。將具有共同抗原的沙門菌歸為一組(group),現(xiàn)有42個O組。引起人類沙門菌病的細菌多屬A—E組2.H抗原沙門菌屬的H抗原有兩種,稱第1相(特異相)和第2相(非特異相)。具有兩種相抗原的細菌叫雙相菌;僅有其中一相者稱單相菌。按O抗原分組后,每一組沙門菌再根據(jù)H抗原分成不同的種或血清型。3.Vi抗原Vi抗原有抗吞噬作用,并保護菌體不受抗體和補體的作用。Vi抗原的抗原性弱,刺激機體產(chǎn)生的抗體效價低。細菌在體內(nèi)不斷地刺激機體才有抗體產(chǎn)生;如果細菌消失則抗體也隨之消失。生物學性
7、狀常見沙門菌的O、H及Vi抗原組別(group)菌種O抗原H抗原第1相第2相A(O2)甲型副傷寒沙門菌1.2.12a-B(O4)乙型副傷寒沙門菌鼠傷寒沙門菌4.5.121.4.5.12bi1.21.2C1(O6)丙型副傷寒沙門菌豬霍亂沙門菌6.7.Vi6.7cc1.51.5D1(O9)傷寒沙門菌腸炎沙門菌9.12.Vi1.9.12dg.m--E1(O3.10)鴨沙門菌3.10e.h1.6E2紐因頓沙門菌3.15e.h1.7致病因子1.侵襲力細菌能侵入小腸壁上皮細胞,并穿過上皮細胞層侵入固有層。細菌被巨噬細胞吞噬,吞
8、噬后不被消滅,而是在巨噬細胞中繁殖,由巨噬細胞攜帶至機體的深層部位。這可能與該菌的特異0抗原或Vi抗原有關。已證明鼠傷寒沙門菌失去特異性O抗原后,對小鼠的致病力隨之降低。此外,菌毛也與致病有關。2.內(nèi)毒素引起體溫升高、白細胞數(shù)下降。大劑量可導致中毒癥候和休克。3.腸毒素性質類似大腸埃希菌腸毒素。致病性和免疫性致病性和免疫性所致疾病人類沙門菌病(salm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