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川省內江市中考生物真題及答案.doc

2019年四川省內江市中考生物真題及答案.doc

ID:83580042

大小:301.50 KB

頁數:14頁

時間:2024-09-01

上傳者:157****8071
2019年四川省內江市中考生物真題及答案.doc_第1頁
2019年四川省內江市中考生物真題及答案.doc_第2頁
2019年四川省內江市中考生物真題及答案.doc_第3頁
2019年四川省內江市中考生物真題及答案.doc_第4頁
2019年四川省內江市中考生物真題及答案.doc_第5頁
2019年四川省內江市中考生物真題及答案.doc_第6頁
2019年四川省內江市中考生物真題及答案.doc_第7頁
2019年四川省內江市中考生物真題及答案.doc_第8頁
2019年四川省內江市中考生物真題及答案.doc_第9頁
2019年四川省內江市中考生物真題及答案.doc_第10頁
資源描述:

《2019年四川省內江市中考生物真題及答案.doc》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2019年四川省內江市中考生物真題及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共48.0分)1.下列關于光學顯微鏡使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〢.用顯微鏡進行觀察的材料必須是薄而透明的B.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則觀察到的視野越暗、細胞數目越少C.顯微鏡的使用步驟包括取拿與安放、對光、安裝裝片、觀察、整理和存放D.在視野的右上方發(fā)現物像后,將裝片向左下方移動可把物像移至視野中央2.如圖為植物細胞結構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該細胞的能量轉換器有結構④和⑦B.吃西瓜時流出的紅色汁液來自結構⑤C.①是細胞壁,具有保護和支持細胞的作用D.與該細胞相比,動物細胞沒有結構①④⑥3.下列關于如圖a~e五種動物的敘述,錯誤的是( ?。〢.b、e都是恒溫動物B.a、d都是無脊椎動物C.b體內有發(fā)達的氣囊,能進行雙重呼吸D.c是真正擺脫對水的依賴而適應陸地生活的脊椎動物4.如圖為一朵花的結構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該圖所示的花既是完全花又是兩性花B.[4][5][6]組成的雄蕊是花的主要結構C.[1]中的花粉落到[4]上的過程稱為受精作用D.受精后,[3]將發(fā)育成果實,[6]將發(fā)育成種子5.下列關于生命的起源和生物進化的敘述,錯誤的是( ?。〢.化石證據是研究生物進化最直接的證據B.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學說認為原始大氣中富含氧氣C.生物的遺傳變異和環(huán)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導致了生物的進化D.不同生物細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差異越小,說明生物之間親緣關系越近6.下列關于血液的組成和功能的敘述,錯誤的是(  )A.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B.血漿中含量最多的物質是蛋白質C.紅細胞的主要功能是運輸氧氣D.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1.如圖中的曲線表示淀粉、蛋白質、脂肪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程度。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〢.曲線Ⅰ代表淀粉的消化程度B.a、c分別代表的器官是口腔和胃C.蛋白質化學性消化的起始部位是bD.脂肪在器官d中最終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2.下列關于鳥類的生殖與發(fā)育的敘述,錯誤的是(  )A.不同種類鳥的鳥卵中最重要的結構都是胚盤B.求偶、交配、產卵是所有鳥類共有的繁殖行為C.親鳥復雜的繁殖行為可以大大提高后代的成活率D.“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反映了鳥的育雛行為3.在做鏝頭時,將酵母菌加入生面團中,酵母菌會產生二氧化碳,使生面團膨脹。如圖表示溫度對二氧化碳產生量的影響,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〢.酵母菌屬于單細胞真菌B.做饅頭時,用30℃~45℃溫水發(fā)面效果更好C.蒸饅頭時,面團中的酵母菌會被高溫殺死D.面團放到冰箱冷藏室(2℃~5℃)不會發(fā)酵,因為酵母菌會被凍死4.當池塘受到輕微污染時,它能通過自身的凈化作用消除污染,逐漸恢復到污染前的狀態(tài)。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〢.此現象說明池塘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B.池塘被污染之后能恢復原狀,因此人類可以隨意將污染物排入池塘C.池塘自身凈化作用的大小與其生物種類和營養(yǎng)結構的復雜程度有關D.當池塘受到嚴重污染,超出其自身的調節(jié)能力時,池塘生態(tài)系統(tǒng)就會失調5.如圖為玉米種子萌發(fā)時胚與胚乳的有機物含量變化曲線,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曲線a代表胚乳、b代表胚B.種子萌發(fā)初期由胚乳提供有機物C.胚乳內的有機物在種子萌發(fā)后逐漸被耗盡D.M點后,胚的繼續(xù)發(fā)育需要根從土壤中吸收有機物1.果農在長期的蜜桃栽培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〢.果農適時給桃樹施加氮肥可以防止落花落果B.果農對桃樹進行摘心打頂有利于側芽生長發(fā)育成枝條C.果農整枝修剪的目的之一是減少無用枝條對營養(yǎng)的消耗D.果農通過嫁接可使同一株桃樹同時開出幾種不同顏色的桃花2.如圖為巴斯德實驗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〢.設置a瓶的作用是作對照實驗B.該實驗的單一變量是燒瓶的瓶頸不同C.將a、b兩個燒瓶的肉湯煮沸的目的是殺死其中的微生物D.該實驗巴斯德得出的結論是使肉湯變質的微生物來自于空氣3.如圖為尿液的形成示意圖,其中①~⑧代表相關結構或物質,a、b代表生理過程。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〢.③④⑥構成了腎單位B.a、b分別代表濾過作用和重吸收作用C.正常情況下,⑦中不含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D.若⑧中檢測到有葡萄糖,可能是圖中⑤出現了異常4.如圖甲為眼球結構示意圖,圖乙為人耳的結構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圖甲中,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最終在④上形成物像B.圖乙中,能夠感受振動刺激產生神經沖動的細胞在d內C.青少年用眼不當形成近視后可通過配戴凸透鏡加以矯正D.飛機降落時咀嚼食物可使a兩側氣壓保持平衡,防止脹痛1.如圖甲表示某人在一次平靜呼吸中肺內氣壓的變化曲線,圖乙為肺泡與毛細血管之間的氣體交換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圖甲中,曲線BC段的變化中胸腔容積變小B.圖甲中,B點時肺內氣壓等于大氣壓C.圖乙中,外界氣體按照c方向進入肺泡時,肋間肌和膈肌應處于舒張狀態(tài)D.圖乙中,血液從[1]端流到[2]端后,其成分變化是a含量減少、b含量增加二、實驗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4.0分)2.如圖甲表示某植物葉肉細胞內進行某些生理活動的示意圖,其中①②為相關氣體,A、B為細胞內的相關結構;圖乙為探究溫度影響該植物合成有機物(葡萄糖)的實驗結果曲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圖甲中,若②可以引起溫室效應,則②代表的氣體是______,結構B中進行的生理活動名稱是______ 。(2)圖乙中,該植物在溫度約為______℃時,合成葡萄糖的量最高;超過該溫度,隨溫度的升高,合成葡萄糖的量______。(3)該植物合成有機物的同時,細胞能通過分解部分有機物(葡萄糖等)獲得______,同時生成______。(4)大棚蔬菜種植可以彌補蔬菜的季節(jié)性不足,滿足人們對蔬萊的多樣化需求。根據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你認為哪些措施有利于提高大棚蔬菜的產量?______。(答出其中一點即可)三、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38.0分)1.穹隆地貌生態(tài)優(yōu)美、植被繁茂、生物種類繁多,被稱為“紅盆中之綠島,熱盆中之涼臺”。據報道,全球規(guī)模最大的穹隆地貌在內江市威遠縣境內,總面積約640余平方公里。如圖表示該地區(qū)部分生物構成的食物網,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從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成分分析,圖中缺少非生物成分和______;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最基本、最關鍵的成分是______。(2)圖中食物網共有______條食物鏈;請寫出鷹獲得能量最少的一條食物鏈______。(3)通常,隨著營養(yǎng)級的升高,生物的數量越來越少,原因是能量在傳遞過程中沿食物鏈各個環(huán)節(jié)______。(4)威遠穹隆地貌發(fā)育典型、景觀奇特,有“第七大旅游地質奇觀”之稱,受到眾多攝影愛好者的青睞,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______使用價值。2.閱讀下列資料,分析回答下列問題:資料一?????2014年,一名2歲男孩被攜帶埃博拉病毒的果蝠咬傷后,成為埃博拉岀血熱疫情首例感染者。埃博拉病毒是一種能引起人類和靈長類動物發(fā)生出血熱的烈性病毒,它通過密切接觸已感染病毒的動物或人體傳播蔓延,導致疫情大面積爆發(fā)。資料二?????疫苗對預防傳染病有重要作用。2017年,我國獨立研發(fā)的埃博拉疫苗,通過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技術審查,走進非洲。人體接種該疫苗28天后,體內抗體水平達到最高值。2018年5月8日,剛果衛(wèi)生部確認出現新一輪埃博拉疫情,導致至少17人死亡。資料三???????抗生素能殺死多種致病的細菌,是人們治病的良藥。如圖為某科研人員用某種新型抗生素對一種致病菌多次用藥實驗的效果曲線圖。(1)資料一中,引起埃博拉出血熱的病原體是______;從預防傳染病的角度看,對埃博拉出血熱感染者進行及時隔離治療的措施屬于______。(2)資料二中,人體接種埃博拉疫苗后體內抗體水平升高,能提高對該傳染病的抵抗力,從免疫的角度看,該免疫類型屬于______免疫;推測新一輪埃博拉疫情產生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發(fā)生了______ ,從而產生了新型埃博拉病毒。(3)資料三中,根據效果曲線圖分析,該新型抗生素對致病菌起到了______作用,從而使抗藥性病菌個體數量增加,曲線回升;研究發(fā)現,埃博拉出血熱患者使用該新型抗生素進行治療,效果并不明顯,其原因是______。1.玉米是一種雌雄同株植物,其頂部開雄花,中部開雌花(如圖)。某生物興趣小組以玉米為材料進行了三組遺傳實驗,實驗結果如下表。分析回答下列問題:組別親代雜交組合子代性狀及數量第一組白玉米×白玉米白玉米粒823第二組黃玉米×黃玉米黃玉米粒588、白玉米粒195第三組黃玉米×白玉米黃玉米粒412、白玉米粒386(1)玉米粒顏色的黃色和白色是一對______性狀,根據第______組雜交實驗結果,可以判斷黃色是顯性性狀。(2)若A基因控制黃色性狀、a基因控制白色性狀,則第一組親代玉米的基因組成是______,第二組子代中基因組成為Aa的黃玉米粒理論上有______粒。(3)若將第三組子代中的黃玉米粒與白玉米粒作親本雜交,理論上,其后代中黃玉米粒:白玉米粒=______。(4)雜交實驗過程中,偶然發(fā)現白玉米粒的果穗上結有幾粒紫色玉米粒,為探究產生紫色玉米粒的變異類型,將紫玉米粒作親本繼續(xù)雜交實驗,發(fā)現其子代均結出了紫玉米粒,由此說明該變異屬于______變異;若要在短時間內大批量地培育出紫色玉米粒植株幼苗,可采用______技術。 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解:A、顯微鏡成像是利用光學原理,必須使可見光線穿過被觀察的物體,如果不透光就不能在視野中成像。所以,“用顯微鏡進行觀察的時候”,被觀察的材料必須是“薄而透明”,這是因為光線能透過材料。A正確;B、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則觀察到的視野越暗、細胞數目越少,B正確;C、顯微鏡的使用步驟包括取拿與安放、對光、安裝裝片、觀察、整理和存放,C正確;D、顯微鏡呈倒像,標本移動的方向正好與物像移動的方向相反,所以在視野的右上方發(fā)現物像后,將裝片向右上方移動可把物像移至視野中央,D錯誤。故選:D。顯微鏡的使用步驟:取鏡安放、對光、放片、調焦、觀察、整理存放,解答即可。掌握顯微鏡的使用方法是解題的關鍵。2.【答案】B【解析】解:A、此圖具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是植物細胞,該細胞的能量轉換器有④葉綠體和⑦線粒體,A正確;B、液泡內含有細胞液,溶解著多種物質;吃西瓜時流出的紅色汁液來自⑥液泡,B錯誤;C、①是細胞壁,具有保護和支持細胞的作用,C正確;D、與該細胞相比,動物細胞沒有結構①細胞壁、④葉綠體和⑥液泡,D正確。故選:B。觀圖可知:①細胞壁、②是細胞膜、③是細胞核、④是葉綠體、⑤是細胞質、⑥是液泡、⑦是線粒體,解答即可。掌握動植物細胞的結構特點是解題的關鍵。3.【答案】D【解析】解:A、b鳥類、e哺乳動物都是恒溫動物,A正確;B、a蚯蚓、d蝗蟲的體內無脊椎骨構成的脊柱屬于無脊椎動物,B正確;C、b鳥類體內有發(fā)達的氣囊,能進行雙重呼吸,C正確;D、爬行動物是真正擺脫對水的依賴而適應陸地生活的脊椎動物,不是兩棲動物,D錯誤。故選:D。觀圖可知:a蚯蚓屬于環(huán)節(jié)動物、b家鴿屬于鳥類、c青蛙屬于兩棲動物、d蝗蟲屬于節(jié)肢動物、e松樹屬于哺乳動物,解答即可。掌握各類動物的主要特征是解題的關鍵。4.【答案】A【解析】解:A、該圖中花的結構都具有,是一朵完全花,同時這朵花既有雌蕊也有雄蕊,又是兩性花,正確;B、4是柱頭、5是花柱、6是子房,構成雌蕊,錯誤;C、1中的花粉落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是傳粉,錯誤;D、花完成傳粉和受精后,6子房發(fā)育成果實,胚珠發(fā)育成種子,3受精卵發(fā)育成胚,錯誤。故選:A。一朵完整的花包括雌蕊、雄蕊、花冠、花萼、花托、花柄等結構,其中雌蕊和雄蕊是花的主要結構。圖中1是花藥,內含有花粉,2是花絲,12構成雄蕊;4是柱頭、5是花柱、6是子房,構成雌蕊;3 是受精卵,據此分析解答。熟記花的結構和功能是解題的關鍵。5.【答案】B【解析】解:A、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證據,因為化石是保存在巖層中的古生物遺物和生活遺跡。直接說明了古生物的結構或生活習性。因此生物進化的直接證據是化石證據。A正確B、原始大氣的成分有水蒸氣、氫氣、氨、甲烷、二氧化碳等,原始大氣中沒有游離態(tài)的氧氣。B錯誤C、生物的遺傳、變異和環(huán)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導致了生物進化。C正確D、親緣關系越近的生物,組成細胞色素C的氨基酸的差別就越小,反之則越大。D正確故選:B。對于生命的起源有很多假說,其中化學起源說是被廣大學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說。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原始大氣中沒有氧氣。6.【答案】B【解析】解:A、血液由血漿、血細胞兩部分組成。A正確;B、血漿中含量最多的是水,B錯誤;C、紅細胞中含有血紅蛋白,血紅蛋白在氧濃度高的地方與氧結合,在氧濃度低的地方與氧分離,因此紅細胞具有運輸氧氣的功能,C正確;D、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D正確。故選:B。血液由血漿、血細胞兩部分組成。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血液的組成以及功能。7.【答案】C【解析】解:A、淀粉的消化從口腔開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夠將部分淀粉分解為麥芽糖,當淀粉和麥芽糖進入小腸后,由于小腸中的胰液和腸液中含有消化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酶,因此,淀粉等糖類物質在小腸內被徹底消化為葡萄糖;所以曲線I表示淀粉的消化過程,正確。B、由分析可知圖中ac分別代表的是口腔和胃,正確;C、蛋白質的消化是從胃開始的,當食物中的蛋白質進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進行初步消化后進入小腸,小腸里的胰液和腸液含有消化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酶,在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質被徹底消化為氨基酸;所以曲線II表示蛋白質的消化過程,蛋白質開始于c胃,結束于d小腸,錯誤;D、脂肪的消化開始于小腸,在膽汁的乳化作用下,變成脂肪微粒,然后在腸液和胰液的作用下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圖中d是小腸,正確。故選:C。淀粉的消化開始于口腔,最終在小腸中被徹底消化為葡萄糖;蛋白質的消化開始于胃,最終在小腸中被徹底消化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是從小腸開始的,在小腸中被徹底消化為甘油和脂肪酸。觀圖可知:a代表口腔、b代表食道、c代表胃、d代表小腸、e代表大腸,曲線I表示淀粉的消化過程、曲線II表示蛋白質的消化過程、曲線III表示脂肪的消化過程,據此解答。本題考查學生對食物的消化過程,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等知識點的掌握情況。8.【答案】D【解析】解:A、胚盤含細胞核,鳥卵內的胚盤能夠發(fā)育成雛鳥,A正確。B、鳥類的繁殖行為的幾個過程的順序為:求偶、交配、筑巢、產卵、孵化、育雛。并不是所有的鳥類都有這些繁殖行為,例如,杜鵑就不筑巢、不育雛、不孵化。但鳥類必須具備的繁殖過程有求偶、交配、產卵,B正確。C 、鳥類的筑巢、孵卵、育雛等行為,擺脫了卵孵化對環(huán)境的依賴,提高了卵的孵化率,育雛提高它們后代的成活率,C正確。D、鳥類的生殖行為一般包括:占區(qū)、筑巢、求偶、交配、產卵、孵卵、育雛等行為?!皫滋幵琥L爭暖樹”是鳥類的占區(qū)行為,“誰家新燕啄春泥”中做春泥是為了筑巢,屬于筑巢行為,這都屬于動物的繁殖行為,D錯誤。故選:D。鳥類的生殖方式為卵生,繁殖行為包括求偶、交配、筑巢、產卵、孵化、育雛幾個過程。解題的關鍵是知道鳥類的生殖特點。9.【答案】D【解析】解:A、酵母菌屬于單細胞的真菌,正確;B、分析圖中的曲線可知:在30℃~45℃范圍內,酵母菌產生的二氧化碳的量最多,說明此時酵母菌的活性最強,因此做饅頭時用30℃~45℃溫水發(fā)面效果更好。正確;C、分析圖中的曲線可知:溫度達到75℃時,酵母菌不能進行呼吸不再產生二氧化碳,到達100℃時面團中的酵母菌被高溫殺死,正確;D、面團放到冰箱冷藏室(2℃~5℃),由于低溫影響了它的生長、繁殖和代謝活動,酵母菌體內的酶活性低,面團不能發(fā)酵,但是酵母菌并沒有被凍死,錯誤。故選:D。微生物的發(fā)酵技術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義,如制饅頭或面包和釀酒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發(fā)酵需要適宜的溫度,據此分析解答。解答此題的關鍵是知道酵母菌需要適宜的溫度,并仔細分析圖中的曲線,結合題意解答此題。10.【答案】B【解析】解:A、在一般情況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對穩(wěn)定的。這說明生態(tài)系統(tǒng)其有一定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A正確;B、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調節(jié)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擾超過了調節(jié)能力,生態(tài)系統(tǒng)就會遭到破壞。人類隨意將污染物排入池塘,會破壞生態(tài)系統(tǒng)。B錯誤;C、生物種類越多,營養(yǎng)結構越復雜,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越強。C正確;D、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調節(jié)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擾超過了調節(jié)能力,生態(tài)系統(tǒng)就會遭到破壞。因此,當池塘受到嚴重污染,超出其自身的調節(jié)能力時,池塘生態(tài)系統(tǒng)就會失調。D正確。故選:B。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種生物的數量雖然在不斷地變化著,但是在一般情況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對穩(wěn)定的。這說明生態(tài)系統(tǒng)其有一定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調節(jié)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擾超過了調節(jié)能力,生態(tài)系統(tǒng)就會遭到破壞。理解掌握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是有限的。11.【答案】D【解析】解:A、種子在萌發(fā)過程中,主要進行呼吸作用,有機物減少,玉米種子的營養(yǎng)物質儲存在胚乳內,因此胚乳內的有機物逐漸減少耗盡;而長出幼葉后可進行光合作用,因此胚內的有機物先減少后增加,曲線a表示胚乳,曲線b表示胚,A正確;B、玉米的營養(yǎng)物質儲存在胚乳中,因此胚發(fā)育需要胚乳提供有機物,B正確;C、胚乳內的有機物在種子萌發(fā)后逐步被耗盡,C正確;D、M點后,幼葉變綠后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根部主要是為植物提供水分和無機鹽等無機物,D錯誤。故選:D 。種子萌發(fā)的能量來自胚乳,胚乳內的有機物會通過子葉不斷地輸送給胚根,胚芽和胚軸,故其內的有機物在不斷減少。當胚乳有機物消耗完,而幼葉還沒變綠時,植物靠分解胚中的有機物獲得能量,所以胚所含的有機物就會下降,當幼葉變綠,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有機物含量升高。據此解答。掌握種子的萌發(fā)過程及種子的結構成分即能正確答題。12.【答案】A【解析】解:A、磷肥能夠促進花芽分化,提早開花結果,能使植物多開花多結果,促進幼苗根系生長和改善果實品質,適時給桃樹施加磷肥可以防止落花落果,錯誤;B、在植物的生長發(fā)育過程中,頂芽對側芽有一定的制約關系。當頂芽生長旺盛時,側芽的生長就會受到抑。果農對桃樹進行摘心打頂有利于側芽生長發(fā)育成枝條,正確;C、果農整枝修剪的目的之一是減少無用枝條對營養(yǎng)的消耗,正確;D、果農通過嫁接可使同一株桃樹同時開出幾種不同顏色的桃花,正確;故選:A。植物的生長需要多種無機鹽,無機鹽對植物的生長發(fā)育起著重要的作用,這些無機鹽包括含氮、磷、鉀、鈣、鎂、硫、硼、錳、鋅、鉬等的多種無機鹽,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無機鹽是含氮、磷、鉀的無機鹽。植物的生長需要多種無機鹽。關鍵是熟記植物的生長所需量最多的是含氮、磷、鉀的無機鹽以及無機鹽對植物的作用。土壤是給植物的生長提供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途徑。13.【答案】B【解析】解:A、巴斯德利用鵝頸瓶實驗證明細菌不是自然發(fā)生的,而是由原已存在的細菌產生的,設置a瓶的作用是作對照實驗,A敘述正確;B、該實驗的單一變量是燒瓶的細菌的有無,B敘述錯誤;C、將a、b兩個燒瓶的肉湯煮沸的目的是殺死其中的微生物,C敘述正確;D、該實驗巴斯德得出的結論是使肉湯變質的微生物來自于空氣。D敘述正確;故選:B。巴斯德利用鵝頸瓶實驗證明細菌不是自然發(fā)生的,而是由原已存在的細菌產生的。對照實驗是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其中這種不同的條件就是實驗變量。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是的就是對照組。巴斯德實驗中只選擇一個變量既實驗變量(細菌),用以設計對照實驗,成功之處在于設計了曲頸瓶。14.【答案】A【解析】解:A、腎單位是腎臟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腎單位由③腎小球、④腎小囊、⑤腎小管組成的,A錯誤;B、當血液流經③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過濾到腎小囊腔形成原尿,a表示腎小球的過濾作用。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構成了尿液的成分,b表示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B正確;C、正常情況下,⑦原尿中不含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C正確;D、全部的葡萄糖被⑤腎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若⑧尿液中檢測到有葡萄糖,可能是圖中⑤腎小管出現了異常,D正確。故選:A。圖示為腎單位的結構以及尿的形成過程模式圖,其中,①是入球小動脈,②是出球小動脈,③是腎小球,④是腎小囊,⑤是腎小管,⑥是腎靜脈,⑦原尿,⑧尿液,a表示腎小球的過濾作用,b 腎小管的重吸收過程。解題的關鍵是掌握腎臟的結構功能以及尿的形成過程。15.【答案】C【解析】解:A、圖甲中,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依次經過角膜、瞳孔、晶狀體和玻璃體,并經過晶狀體等的折射,最終落在④視網膜上,形成一個物像,A正確;B、耳蝸內含有聽覺感受器,受振動刺激能產生沖動;圖乙中,能夠感受振動刺激產生神經沖動的細胞在d耳蝸內,B正確;C、青少年用眼不當形成近視后可通過配戴凹透鏡加以矯正,C錯誤;D、飛機降落時咀嚼食物可使a鼓膜兩側氣壓保持平衡,防止脹痛,D正確。故選:C。觀圖可知:①是角膜、②是晶狀體、③是玻璃體、④是視網膜、⑤是視神經;a是鼓膜、b是聽小骨、c是半規(guī)管、d是耳蝸,解答即可。此題考查了視覺和聽覺的形成的理解認識,是考查重點,常結合眼球和耳的結構圖出題,有一定綜合性。16.【答案】C【解析】解:A、圖甲中BC段表示呼氣過程,當膈肌和肋間外肌舒張時,肋骨與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彈性而回位,結果胸廓縮小,肺也隨之回縮,造成肺內氣壓大于外界氣壓,肺內氣體排出肺,形成被動的呼氣運動。A正確。B、圖甲中的B點是吸氣的末端,此時肺內氣壓等于大氣壓。B正確。C、圖乙中,外界氣體按照c方向進入肺泡時表示吸氣過程,此時膈肌與肋間肌都是處于收縮狀態(tài)。C錯誤。D、圖乙表示肺泡內的氣體交換,1是肺動脈內流靜脈血,2是肺靜脈內流動脈血,所以血液從[1]肺動脈端流到[2]肺靜脈端后,其成分變化是a二氧化碳含量減少、b氧氣含量增加,由含氧少的靜脈血變成含氧豐富的動脈血。D正確。故選:C。(1)呼吸運動的過程是:吸氣時,膈肌與肋間肌收縮,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徑均增大,肺隨之擴大,造成肺內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外界氣體進入肺內,形成主動的吸氣運動;當膈肌和肋間外肌舒張時,肋骨與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彈性而回位,結果胸廓縮小,肺也隨之回縮,造成肺內氣壓大于外界氣壓,肺內氣體排出肺,形成被動的呼氣運動。(2)圖甲AB段表示吸氣過程,BC段表示呼氣過程,B點表示肺內氣壓等于大氣壓(3)圖乙表示肺泡內的氣體交換,1是肺動脈,2是肺靜脈,a是二氧化碳的擴散,b是氧氣的擴散,c是吸氣過程,d是呼氣過程。據此解答。掌握了呼吸運動原料、肺泡內的氣體交換和讀懂圖示含義是做好該題的關鍵。17.【答案】二氧化碳?光合作用?30?逐漸減少?能量?二氧化碳和水?增加或延長光照、增加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夜間降低溫度等【解析】解:(1)燃燒煤和石油能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氣體具有吸熱和隔熱的功能。它在大氣中增多的結果是形成一種無形的玻璃罩,使太陽輻射到地球上的熱量無法向外層空間發(fā)散,其結果是地球表面變熱起來。這種現象叫溫室效應,它是造成地球變暖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②可以引起溫室效應,則②表示二氧化碳,①表示氧氣,A表示線粒體,B表示葉綠體。結構B葉綠體中進行的生理活動是光合作用。(2)從圖示中很明顯地看出在30℃時,葡萄糖的合成量最高;當超過30℃時,隨著溫度的升高,合成的葡萄糖的量逐漸減少。說明溫度影響植物合成葡萄糖量。(3)該植物細胞通過B葉綠體合成有機物的同時,也通過A線粒體進行呼吸作用,分解部分有機物(葡萄糖等)獲得能量,同時產生二氧化碳和水。(4 )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是在葉綠體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并放出氧氣,同時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制造的有機物里。呼吸作用的原理是在線粒體里在氧氣的作用下把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能量??梢娨胩岣咦魑锏漠a量就要想辦法促進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由其原理可知促進光合作用的措施有:增加或延長光照、增加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同時我們知道適當提高溫度可以促進生物的生命活動,因此適當增加白天的溫度可以促進光合作用的進行。而夜晚適當降溫則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故答案為:(1)二氧化碳;光合作用;(2)30;逐漸減少;(3)能量;二氧化碳;(4)增加或延長光照、增加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夜間降低溫度等。(答一點即可)(1)光合作用的實質上是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如淀粉),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2)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作呼吸作用。掌握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實質是解題的關鍵。18.【答案】分解者?生產者?3?綠色植物→昆蟲→食蟲鳥→鷹?逐級遞減?直接【解析】解:(1)“從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成分看”,綠色植物是生產者,各種動物是消費者,因此“作為一個完整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圖中還缺少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中的分解者。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最基本、最關鍵的成分是生產者,它可以通過丙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并維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2)該圖中共有3條食物鏈:①綠色植物→昆蟲→食蟲鳥→鷹;②綠色植物→兔→蛇;③綠色植物→吃草子鳥→鷹,其中鷹分別處于第三和第四營養(yǎng)級。?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的,所以在食物鏈中,食物鏈越長,最高營養(yǎng)級的生物獲得的能量就越少。因此,鷹獲得能量最少的一條食物鏈是最長的一條食物鏈:綠色植物→昆蟲→食蟲鳥→鷹。(3)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流動一般是從生產者固定太陽能開始的。能量流經生態(tài)系統(tǒng)各個營養(yǎng)級時是逐級遞減的,上一營養(yǎng)級只有10%~20%的能量流入下一營養(yǎng)級。(4)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如動植物為人類提供的糧食、油料、蔬菜、水果、肉、奶、蛋及許多藥物等,還有生物多樣性的旅游觀光科學研究都屬于直接使用價值。威遠穹隆地貌發(fā)育典型、景觀奇特,有“第七大旅游地質奇觀”之稱,受到眾多攝影愛好者的青睞,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使用價值。故答案為:(1)分解者;生產者(2)3;綠色植物→昆蟲→食蟲鳥→鷹(3)逐級遞減(4)直接(1)一個完整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溫度等,生物部分由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和分解者(細菌、真菌)組成。(2)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所以食物鏈中不應該出現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注意起始點是生產者。(3)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但這種自動調節(jié)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擾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tài)系統(tǒng)就會遭到破壞。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食物鏈的概念、能量流動以及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19.【答案】埃博拉病毒?控制傳染源?特異性?變異?定向選擇?抗生素能殺死多種致病的細菌,它對病毒是不起作用的 【解析】解:(1)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等生物是抗原,所以引起埃博拉出血熱的病原體是埃博拉病毒;對傳染源采取的措施屬于控制傳染源。(2)在疫苗的刺激下,會使淋巴細胞產生抗體,這種免疫不是生來具有的是后天獲得的,屬于特異性免疫;埃博拉病毒本身存在變異個體,由于環(huán)境發(fā)生改變,選擇了抗藥性強的個體生存下來,因此出現了新一輪的埃博拉病毒。(3)由圖可知病菌的形成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抗生素是環(huán)境,對病菌起到了定向選擇的作用,病菌群體中存在著變異個體,一開始使用抗生素的時候,抗藥性弱的個體大量死亡,一小部分抗藥性強的個體生活下來,并且不斷繁殖,把這個有利變異遺傳下去,所以病菌數量增加。抗生素能殺死多種致病的細菌,它對病毒是不起作用的。故答案為:(1)埃博拉病毒;控制傳染源;(2)特異性;變異;(3)定向選擇;抗生素能殺死多種致病的細菌,它對病毒是不起作用的。1.病原體是指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等生物。2.抗原能引起人體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產生抗體的物質。抗原是外來的,而不是自身的,如病菌、病毒和其他的病原微生物、異體血液和某些藥物都是抗原;抗體是由淋巴細胞產生的一種能抵抗抗原的蛋白質。3.傳染病的預防措施有三個: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全面掌握傳染病和免疫的知識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20.【答案】相對?二?aa?392?1:1?可遺傳的?組織培養(yǎng)【解析】解:(1)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稱為相對性狀。玉米顏色的黃色和白色是一對相對性狀。根據第二組雜交實驗結果,子代個體中出現了親代沒有的性狀,新出現的性狀白色為隱性性狀,黃色為顯性性狀。(2)若A基因控制黃色性狀、a基因控制白色性狀,則第一組親代玉米為白玉米隱性性狀,基因組成為aa;第二組的遺傳圖解如下:從圖示可知,子代中基因組成Aa占黃玉米性狀的2/3,故理論數值為:588×2/3=392(粒)。(3)第三組根據后代性狀比近似1:1,可推知,親代的基因組成,黃玉米為Aa,白玉米為aa,其遺傳圖解如下: 可知其后代黃玉米的基因組成一定為Aa,讓Aa的黃玉米與白玉米(aa)親本雜交,其遺傳圖解仍與上圖一致,后代黃玉米粒:白玉米粒=1:1。(4)雜交實驗過程中,偶然發(fā)現白玉米粒的果穗上結有幾粒紫色玉米粒,為探究產生紫色玉米粒的變異類型,將紫玉米粒作親本繼續(xù)雜交實驗,發(fā)現其子代均結出了紫玉米粒,由此說明該變異遺傳物質發(fā)生了改變,屬于可遺傳的變異;若要在短時間內大批量地培育出紫色玉米粒植株幼苗,可采用組織培養(yǎng)技術。故答案為:(1)相對;二;(2)aa;392;(3)1:1;(4)可遺傳的;組織培養(yǎng)。(1)生物體的性狀是由一對基因控制的,當控制某種性狀的一對基因都是顯性或一個是顯性、一個是隱性時,生物體表現出顯性基因控制的性狀;當控制某種性狀的基因都是隱性時,隱性基因控制的性狀才會表現出來。(2)在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過程中,子代個體中出現了親代沒有的性狀,新出現的性狀一定是隱性性狀,親代的基因組成是雜合體。(3)按照變異的原因可以分為可遺傳的變異和不遺傳的變異??蛇z傳的變異是由遺傳物質改變引起的,可以遺傳給后代;由環(huán)境改變引起的變異,是不遺傳的變異,不能遺傳給后代。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基因的顯性與隱性以及基因在親子間的傳遞。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熱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