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淺談空鏡頭在電視紀錄片中的作用》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應用文檔-天天文庫。
1、淺談空鏡頭在電視紀錄片中的作用《中國電影大辭典》指出,空鏡頭,又稱"景物鏡頭",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場面描寫而不出現(xiàn)人物(主要指與劇情有關的人物)的鏡頭。常用以介紹環(huán)境背景、交代時間空間、抒發(fā)人物情緒、推進故事情節(jié)、表達作者態(tài)度,具有說明、暗示、象征、隱喻等功能。由于空洞的會議、忙碌的機械施工等鏡頭為我們司空見慣,因此空鏡頭很容易被電視工作者忽視。這里筆者就來淺談一下空鏡頭在電視紀錄片中有哪些積極的作用,希望對我們鐵路部門的電視工作者能有一些啟發(fā)??甄R頭有寫景和寫物之分,無論是寫景鏡頭,還是寫物鏡頭,都能起到渲染環(huán)境氣氛、借景抒
2、情的效應,將信息更加真實地傳遞給受眾。如果把紀錄片比作"樂章",那么在很多成功的紀錄片中,我們都能或多或少地看到空鏡頭的影子,它們就像一個個動人的"音符",同其他"音樂元素"一起,共同譜出了一首首華美動人的"樂章"??甄R頭最常見的作用是展現(xiàn)事件發(fā)生的大環(huán)境、大氛圍。"桔生淮南則為桔,桔生淮北則為橘。"一定的生存環(huán)境對人物性格或者事件發(fā)生發(fā)展過程都有影響和推動作用。在紀錄片開頭,攝像常常以推拉搖移及定格等形式拍下環(huán)境,開門見山交代本事件發(fā)生地點和周圍環(huán)境。紀錄片《龍脊》的第一個鏡頭是一戶房屋,伴隨著清晨的鳥鳴聲,鏡頭拉開成一個大全
3、景,一抹晨曦正好斜射在房屋上,四周是沉睡在陰影中的綠樹青山,畫外傳來潘能權的聲音:"潘能高,起床了。"于是,觀眾也隨之進入龍脊人新一天的生活中。在《龍脊》中,那些碧綠梯田、山嵐霧靄和漂浮的云團的空鏡頭反復出現(xiàn),不僅僅是風光美,更是作者對龍脊人、對生命的理解和審美關照。美麗的環(huán)境造就了龍脊人樂觀向上、頑強執(zhí)著的人生態(tài)度,而這點也通過人物的言行在全片中展現(xiàn)出來。當紀錄片一段內容敘述完后,可以用街道、樓房等空鏡頭來轉場,從而能順利引出下一段落內容,這樣的轉換使觀眾在視覺上比較流暢?!度钅棠陶骰橛洝分v述喪偶多年的82歲老人阮奶奶,生活孤
4、獨,無人說話,想要征婚找個老伴。介紹完阮奶奶基本情況后,在提到兒子對她征婚的看法前,先有一個她兒子開的小商店"永蘭商店"的空景,下一個鏡頭是三個兒童在買東西,接著進來兒子(王廣元)的話外音,然后再轉到對兒子的采訪鏡頭,鏡頭轉換非常自然。空鏡頭所反映的是事件、人物賴以存在的客觀事實中的物質世界,更接近于本源事實,可信度更高,為事實起到一種有力的"見證"作用。例如紀錄片《半世紀的重合》中,坑坑洼洼的農(nóng)村小路,布滿裂縫的小學教室,荒廢的自來水管,使用了幾十年的老水井等,攝像捕捉到的這些"物證",與50年前的照片相比,使觀眾很容易就發(fā)現(xiàn)
5、,50余年來這個享受多項國家優(yōu)惠政策、多筆補助金的小村莊幾乎沒有發(fā)生什么變化,人民貧困的生活狀況依然沒有改善。專題片《難圓綠色夢》反映了內蒙古園子塔拉村30年間前人栽樹后人毀樹的惡性變化,沙漠中七零八落的樹樁、毀壞的植樹業(yè)績紀念碑、一望無際的沙丘、被流沙侵占的民居等空鏡頭,如實地反映出沙進人退的惡劣現(xiàn)狀,起到了警示的作用。事實的真實過程就產(chǎn)生于事實的發(fā)生、發(fā)展和變化之中。紀錄片應當追求記錄生活過程,而不只是完成或重現(xiàn)生活的結局。由夷陵電視臺和湖北衛(wèi)視共同制作的紀錄片《船工》,圍繞91歲的老船公譚邦武為兒子打造木船和為老伴兒及自己
6、造墓碑兩件事記錄了三峽船公的艱辛歷史和頑強的生存狀態(tài),展現(xiàn)了三峽移民大搬遷、高峽出平湖的歷史過程,從始至終都釋放出強烈的人文關懷氣息。該片用三峽纖痕石被水淹沒的鏡頭來表現(xiàn)三峽蓄水這個歷史瞬間。編導姚松平說:"蓄水前我拍過這個地方,高高的離岸還有些距離。然而,此時等我們再到了那里,江水已經(jīng)快把纖痕石淹沒了。"通過前、后纖痕石的對比,三峽蓄水、水位的變化,也就自然地呈現(xiàn)出來了。5特定意義的空鏡頭往往會引領受眾思考它的象征意義。例如紅旗象征革命,長江黃河象征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精神。生存與發(fā)展是人類一切實踐活動的基本主題。人的生存意識、
7、所蘊含的文化精神在許多紀錄片創(chuàng)作中成為一種境界?!犊奁鸟橊劇分?,母駝產(chǎn)下一只罕見的白駝,拒絕給它喂奶,族人打算舉行故老的"霍斯"儀式來拯救小駱駝。當兄弟兩人去尋找"霍斯"儀式的樂師時,路人告訴他們:"沿著電線桿走。"空鏡頭中的電線桿延伸入遼闊的蒙古草原,電線桿是現(xiàn)代文明的象征,古老的蒙古唯有向現(xiàn)代文明進發(fā)才能找到生存發(fā)展的方向嗎?蒙古草原上,牧民的生活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兒童烏干的玩具是汽車、電視模型,他甚至夢想得到一臺真正的電視。這些空鏡頭中的符號,象征了現(xiàn)代文明對傳統(tǒng)文明的征服,給觀眾留下了思考的空間。《船工》中有多處纖痕石
8、的空鏡頭,配上古老的纖夫的號子聲,給人巨大的震撼。纖痕石象征了老三峽人的生活。編導姚松平說:"三峽纖痕石是我們表述《船工》的一個魂,一個'文眼'。"三峽大壩第一次蓄水開始了,老人望著纖痕石講述纖夫的歷史、纖痕的來歷:"今天上午一過,這幾千年的歷史再也看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