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后路全椎板減壓側塊螺釘內固定治療頸椎后縱韌帶骨化癥的療效觀察

頸后路全椎板減壓側塊螺釘內固定治療頸椎后縱韌帶骨化癥的療效觀察

ID:9132671

大小:64.50 KB

頁數:5頁

時間:2018-04-18

頸后路全椎板減壓側塊螺釘內固定治療頸椎后縱韌帶骨化癥的療效觀察_第1頁
頸后路全椎板減壓側塊螺釘內固定治療頸椎后縱韌帶骨化癥的療效觀察_第2頁
頸后路全椎板減壓側塊螺釘內固定治療頸椎后縱韌帶骨化癥的療效觀察_第3頁
頸后路全椎板減壓側塊螺釘內固定治療頸椎后縱韌帶骨化癥的療效觀察_第4頁
頸后路全椎板減壓側塊螺釘內固定治療頸椎后縱韌帶骨化癥的療效觀察_第5頁
資源描述:

《頸后路全椎板減壓側塊螺釘內固定治療頸椎后縱韌帶骨化癥的療效觀察》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應用文檔-天天文庫

1、頸后路全椎板減壓側塊螺釘內固定治療頸椎后縱初帶骨化癥的療效觀察鄭華偉(四川省仁壽縣人民醫(yī)院骨科620500)【】目的對比觀察后路單開門椎管擴人成形術和全椎板減壓側塊螺釘內固定術治療頸椎后縱初帶骨化癥(OPLL)的療效,評價后者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納入2008年6月至2012年3月間本院收治的頸椎后縱韌帶骨化癥患者28例,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齡41?79歲,平均56.5歲,病程12?35個月,平均22.5個月。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T組14例,行頸后路單開門椎管擴大成形術;II組14例,行全椎板減壓側塊螺釘內固定術。術后隨訪,觀察并比較

2、兩組患者術后神經功能恢復及頸部軸性癥狀發(fā)生情況。結果所有患者均獲得隨訪,隨訪時間12?36個月,平均25.2個月。I組、II組神經功能改善率分別為(58.3±18.4)%、(62.9±15.4)%,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II組患者頸部軸性癥狀的發(fā)生率21.4%(3/14)明顯低于I組64.3%(9/1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頸后路全椎板減壓側塊螺釘內固定治療頸椎后縱韌帶骨化癥療效肯定,能明顯降低術后軸性癥狀的發(fā)生率?!娟P鍵詞】后縱初帶骨化癥全椎板減壓術側塊螺釘頸椎后縱韌帶骨化癥(

3、OPLL)是因頸椎后縱韌帶發(fā)生骨化導致頸椎管狹窄、頸脊髓受壓而引起一系列臨床癥狀的一種疾病。目前后路單開門頸椎管擴大成形術療效肯定,但當合并頸椎后凸畸形時,手術效果欠佳,這可能與頸椎穩(wěn)定性破壞有關[1],因此本研宄分別采用后路單開門椎管擴大成形術和全椎板減壓側塊螺釘A固定術治療頸椎后縱初帶骨化癥,觀察并比較兩組祌經功能恢復及頸部軸性癥狀發(fā)生情況,從而評價全椎板減壓側塊螺釘內固定術的臨床應用價值。1對象與方法1.1研宂對象2008年6月至2012年3月間我院共收治28例頸椎后縱初帶骨化癥患者,其中男19例,女9例;平均年齡56.5歲(41?

4、79歲),平均病程22.5個月(12?35個月)。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I組14例,行頸后路單開門椎管擴大成形術;II組14例,行全椎板減壓側塊螺釘內固定術。1.2手術方法1.2.1后路單開門椎管擴大椎板成形術(I組):全身麻醉,取側臥位,頸后正中切口,顯露頸椎減壓節(jié)段棘突及雙側椎板,咬骨鉗咬除棘突分叉部分,先在下方距關節(jié)突內緣0.5cm處用磨鉆及咬骨鉗咬透節(jié)段外層椎板皮質,保留內層椎板皮質,修整成V型骨槽。再在上方(開門側、相對較重側>棘突根部向外約0.5cm處用磨鉆及咬骨鉗咬透全層椎板皮質。切斷椎板間黃韌帶,將開門椎板由開門側向門軸

5、側慢慢地一起掀開,邊掀邊分離硬膜囊與黃韌帶間的粘連帶,將椎板掀起約45°?60°角,開門寬度1.5?2.0cm,見硬膜囊膨起,搏動恢復后,用10號絲線將掀開的椎板懸于門軸側關節(jié)囊上。沖洗創(chuàng)面徹底止血,留置負壓引流,逐層縫合。1.2.2全椎板減壓側塊螺釘內固定術(II組):全身麻醉,取俯臥位,頸后正中切口,顯露頸椎減壓節(jié)段棘突及雙側椎板,按Magerl技術確定進針點及進針角度:即進入點為側塊中點向內和頭側各1mm,矢狀面向頭側30°?50°角(與椎間關節(jié)平行),水平面向外25°角,用三棱手鉆于進針點破

6、開皮質,取直徑3.2mm鉆頭鉆孔,鉆穿對側皮質并攻絲,取直徑為3.5mm、長為10mm?16mm的螺釘擰入并穿透對側皮質骨。在預定減壓的節(jié)段兩側分別置入側塊螺釘,術中C型臂X線透視確認螺釘位置良好后,選擇合適長度的鈦棒并預彎,置入預彎棒、螺帽固定,盡最大可能恢復頸椎生理前凸。磨鉆打磨或電刀灼燒預定減壓范圍內的雙側小關節(jié)突關節(jié)并植入碎骨片行植骨融合。用磨鉆、咬骨鉗將預定減壓范圍內的椎板切除行全椎板減壓,并進行雙側的神經根管減壓,見硬膜囊膨起,搏動恢復后,沖洗創(chuàng)面徹底止血,留置負壓引流,逐層縫合。1.3術后隨訪術后1月、3月、6月、1年、2年

7、、3年門診隨訪,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神經功能恢復及頸部軸性癥狀發(fā)生情況。①神經功能恢復情況:根據日本矯形外科協(xié)會評分法(」0A評分)進行神經功能狀態(tài)評分,并計算改善率,jOA評分改善率=末次隨訪吋評分-術前評分)/(17-術前評分)×100%[2]。②頸部軸性癥狀發(fā)生情況:符合Takeuchi等提出的軸性癥狀診斷標準并持續(xù)1個月以上即可確診[3】。1.4統(tǒng)計學分析應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2結果所有患者均獲得隨訪,隨訪吋間12?36個月,平均25.2

8、個月。兩組患者切U均一期愈合,均未發(fā)生硬脊膜撕裂、腦脊液漏及神經根麻痹癥狀等并發(fā)癥。II組患者術后植骨均完全融合,無內固定脫出、斷裂等發(fā)生。末次隨訪時,I組、II組神經功能改善率分別為(58.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