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文史常識14-隋唐開始的科舉制度》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應用文檔-天天文庫。
1、文史常識14-隋唐開始的科舉制度.txt如果不懂就說出來,如果懂了,就笑笑別說出來。貪婪是最真實的貧窮,滿足是最真實的財富。幽默就是一個人想哭的時候還有笑的興致。文史常識-隋唐開始的科舉制度隋唐開始的科舉制度科舉,就是由國家設立科目,用考試的方法,選拔官吏。這種“開科取士”的辦法,從隋朝開始,逐漸形成制度,到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廢除??婆e制在我國歷史上實行了1300多年,可以寫成專著。這里只做一些簡要的介紹。隋:春還秋往科舉制在隋代,僅是萌芽狀態(tài)。隋文帝設秀才科,隋煬帝設進士科。唐沈既濟描繪當時情況:“自隋罷外選,
2、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師,春還秋往,鳥聚云合?!?《選舉論》)隋文帝“罷外選”的實質,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限制士族門閥的權勢,用科舉制代替魏、晉以來的九品中正制,把選官的權力收歸中央。所謂“秋往”,指州縣貢士,秋季到朝廷應試;“春還”,指考試完畢,春季返回原地。隋朝雖創(chuàng)立了科舉制,并不經??荚?,效果尚不顯著。唐:春闈秋卷唐代繼承、發(fā)展了隋朝的科舉制。唐朝考試的科目,分為常科與制科兩類。??泼磕昱e行,科目有幾十種,其中主要的是明經、進士兩科。制科是皇帝下詔,臨時設置的,科目約有百種,較重要的為賢良方正直言極諫、才識兼茂明于體用
3、等科。??瓶忌膩碓?,一是生徒,即京師和州縣學館的學生;二是鄉(xiāng)貢,即在家讀書,經州縣考試(稱為“解試”)合格者(稱為“舉人”)。州縣設宴招待赴京應試的舉人,稱為“鹿鳴宴”。生徒、鄉(xiāng)貢都到尚書省受試(稱為“省試”)??脊俪跤衫舨靠脊λ締T外郎擔任,開元中改由禮部侍郎擔任,所以省試亦稱“禮部試”。如臨時由其他官員主持考試,稱為“權知貢舉”。禮部試畢,須送中書門下詳覆。錄取,謂之及第、摧第、登第、登科。??瓶荚嚨臅r間是每年二月,故稱“春闈”。(闈,是考場的意思)朝廷張榜公布錄取名單,謂之“春榜”。唐人詩歌中吟詠科舉考試者很多,如
4、:姚合《別胡逸》:“記得春闈同席試?!饼R己《送劉蛻秀才赴舉》:“都人看春榜?!泵辖加谪懺?796)進士及第后,作《登科后》:“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薄按猴L得意”遂成為登進士科的代稱??荚嚨膬热荩鹘浛浦饕继?,進士科主要考詩賦,難易懸殊,朝野都重進士,輕明經,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諺語。參加進士科考試者,稱“舉進士”。及第后,稱“前進士”。新進士很榮耀,當時視為“登龍門”,譽為“一品白衫”。第一名稱“狀元”、“狀頭”。新進士有許多活動,如探花宴(設宴于杏花園,以少年俊秀者二人為探花使,折花助興
5、)、曲江會(設宴于曲江亭子,亦稱聞喜宴),題名會(題名于慈恩寺塔)等。???明經、進士等科)考試及第的人,尊稱考官為“座主”、“恩門”,對考官自稱“門生”,同科及第者互稱“同年”。常科及第后,還要經過吏部考試(稱為“選試”),合格者才授官。選試的內容是“身、言、書、判”。身,取其“體貌豐偉”。言,取其“言辭辨正”。書,取其“楷法遒美”。判,取其“文理優(yōu)長”。至于皇親、公卿子弟,可以不經過??瓶荚嚕苯訁⒓永舨靠荚嚩霉?。唐人稱新進士為“白衣公卿”,有人認為,這個稱呼的意思是:新進士可以與公卿子弟并試于吏部。(有人認為,指
6、新進士將來可以位至公卿。)制科是用來網羅非常人才的。白衣(白身、布衣)、公卿子弟、??萍暗?、已有官職,都可應試,合格者即授官。《云溪友議·瑯琊忤》說:“貴族競應制科,用為男子榮進,莫若茲乎。”伴隨著科舉制度,出現了行卷和納省卷的風氣。卷,就是應試的士人,將自己的文學創(chuàng)作(詩、賦、傳奇等),加以編輯,寫成卷軸?!短茋费a·敘進士科舉》:“群居而賦,謂之私試。造請權要,謂.之關節(jié)。激揚聲價,謂之還往?!硕迾I(yè),謂之‘過夏’。執(zhí)業(yè)而出,謂之‘夏課’?!?《唐遮言.述進士下篇》注:“亦謂之秋卷?!?《南部新書》乙卷:“長安舉子
7、,自六月已后,落第者不出京,謂之‘過夏’。多借靜坊廟院及閑.宅居住,作新文章,謂之‘夏課’。亦有十人五人醵率酒饌,請題目于知己朝達,謂之私試。七月后,投獻新課,···…”李肇、錢易所說的“夏課”、“新課”,就是行卷和納省卷的卷。由于是七月后“投獻”,故稱“秋卷”。如張籍《贈賈島》有“秋卷裝成寄與誰”的句子。唐代科舉考試不完全依據試卷的成績,還要有知名人士向考官推薦(所謂關節(jié)、還往)。行卷就是將秋卷投送當時名人,求得他們的賞識,為之吹噓,以增加及第的希望?!督鹑A子雜編》卷下:“朱慶余之赴舉也,張水部為其發(fā)卷于司文,遂登第也
8、?!奔词且焕!段墨I通考.選舉考二》引江陵項氏曰:“天下之士,什什伍伍,戴破帽,騎蹇驢,未到門百步,輒下馬奉幣刺再拜以謁于典客者,投其所為之文,名之曰‘求知己’?!鄙鷦拥孛枥L出唐代行卷的情況。(“求知己”亦稱“采名譽”。)納省卷,是在考試之前,按規(guī)定向禮部交納秋卷,叫做“觀素學”,俾知其所長。元結《文編序》:“天寶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