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傅斯年的史學思想和史學著作 》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傅斯年的史學思想和史學著作一部未完成的中國古代史專著 《民族與古代中國史》一書,是傅斯年先生生前未能完成的一部講中國古代史的專著。據(jù)他自己說,到民國二十年(1931年)夏,“寫成的將三分之二矣”。他在《夷夏東西說》的前言里說:“這一篇文是我在‘九·一八’以前所作《民族與古代中國史》一書中的三章。這一書已成之稿,大致寫在‘九·一八’前兩年至半年間。這三章是(民國)二十年(1931年)春天寫的,因時局影響,研究所遷徙兩次,我的工作全不能照預定呈規(guī),所以這一書始終不曾整理完。” 在《周東封與殷遺民》的“前言”里
2、,他又稱此書的書名為《古代中國與民族》。他說:“此我所著《古代中國與民族》一書中之一章也。是書經(jīng)始于五年以前,寫成者將三分之二矣。日本寇遼東,心亂如焚,中輟者數(shù)月。以后公私事紛至,繼以大病,未能殺青,漸何如之!此章大約寫于(民國)十九年冬,或二十年春,與其他數(shù)章于二十年十二月持以求正于胡適之先生。適之先生謬為稱許。” 看來《民族與古代中國史》和《古代中國與民族》是一書的異名,絕不會是兩部書。書在未殺青定稿之前,對書名作些考慮是正常的?!吨軚|封與殷遺民》的“前言”寫于“二十三年(1934年)六月”,《夷夏東西
3、說》的“前言”寫于“二十三年十月”。就是說《民族與古代中國史》使用在后。傅斯年可能認為用《民族與古代中國史》作為書名好些。尤足以證《民族與古代中國史》為他的中國古代史的書名的是《東北史綱》一書中的一段話:“商之起源當在今河北東北,暨于濟水入海處,此說見吾所著《民族與古代中國史》一書,二月后出版?!币虼耍揖陀盟髁吮緯臅ㄗⅲ罕疚南倒P者為河北教育出版社擬出版的《二十世紀中國史學名著》中傅斯年著《民族與古代中國史》寫的前言。)?! ?931年至1932年,我在北大史學系讀書時,聽傅先生的課,課堂上他常說要寫
4、一本“FromTribetoEmpire”(從部落到帝國)的書?!兑南臇|西說》開頭一段就已提到:“在三代時及三代以前,政治的演進,由部落到帝國,是以河、濟、淮流域為地盤的?!痹凇兑南臇|西說》的“總結上文”部分中他又說:“我們可以綜合前幾章中所論的結果,去討論古代中國由部落進為王國(后來又進為帝國)的過程中,東西對峙的總結局。”我倒覺得“從部落到帝國”更能準確地反映書的內(nèi)容,因此,我就在書名《民族與古代中國史》之下,加了一個副題“從部落到帝國”作為書的全名。 《夷夏東西說》和《周東封與殷遺民》都是《民族與古代
5、中國史——從部落到帝國》一書的一部分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傅斯年自己已說《夷夏東西說》是他所作“《民族與古代中國史》一書中的三章”,《周東封與殷遺民》是他“所著《中國古代與民族》一書中之一章”?! ×硗?,《姜原》、《大東小東說》、《論所謂五等爵》,無論從內(nèi)容上看或從寫作時間上看,大約都是《民族與古代中國史——從部落到帝國》的一部分。三篇所談,都是中國古代史的問題,都發(fā)表在民國十九年(1930年)五月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經(jīng)濟研究所集刊第二本第一分。《論所謂五等爵》,傅斯年說明“中華民國十九年(1930年)一月寫于北平
6、”,其他兩篇沒有注明寫于何時,但肯定都寫于1930年5月之前,正符合傅斯年所說:“《民族與古代中國史》……已成之稿,大致寫在‘九·一八’前兩年至半年間。”傅斯年所說“與其他數(shù)章于(民國)二十年十二月持以求正于胡適之先生”的“其他數(shù)章”,極可能包含《姜原》、《大東小東說》和《論所謂五等爵》?! 「邓鼓暝谖恼轮羞€常常說見某某篇。如他在《夷夏東西說》中說:“又有所謂伯夷者,為姜姓所宗,當與叔齊同為部族之號,別見《姜姓篇》。又祝融八姓之分配在東海者,亦號曰夷,別有《祝融八姓篇》,今具不入此文?!贝蠹s此所謂某某篇者,或
7、屬尚未完稿,但看來肯定都屬于《民族與古代中國史》書中的一部分?! 缎悦庞柋孀C》(注:本文所引傅斯年著作,均收入《傅斯年全集》,臺灣聯(lián)經(jīng)出版公司,1980年。)是他的專著,但不是史學著作?!稏|北史綱》是傅斯年和別人合著的,雖然他親手寫了第一卷,書的主要論點也是傅斯年的觀點,但究竟是和別人合著的書,不能作為傅斯年的史學代表著作。能作為他的史學代表作的,就是這部未完成的《民族與古代中國史》?! 〉瓦@五篇已發(fā)表的篇章來看,篇篇都有精意,篇篇都有創(chuàng)見,篇篇都是有突破性、創(chuàng)始性的第一流的好文章。這一本未完成的書之已
8、完成的幾篇文章,已足以使傅斯年坐上20世紀中國史學大師的寶座,享有大師的榮譽?! ?chuàng)始性、突破性的史識 中國古代先秦時代,是東西兩大族群、兩大文化系統(tǒng)的對峙時期。傅斯年看到了這種東西對峙的形勢,提出“夷夏東西說”?! 「邓鼓旮鶕?jù)《左傳》、《國語》、《詩》、《史記》各書所記夏地說:“夏之區(qū)域,包括今山西省南部,即汾水流域,今河南省之西部、中部,即伊洛嵩高一帶,東不過平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