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言意之辨及其美學意義》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言意之辨”及其美學意義眾所周知,王弼之前的《周易》是不同于現(xiàn)行本《周易》的,將《易傳》附入《周易》古經(jīng),使《易》之經(jīng)、傳合為一書,蓋始于王弼,這便是今天我們所見到的樣子,《彖傳》、《象傳》分別附于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下,后再附《系辭上下》、《說卦》、《序卦》等。關(guān)于《周易》古經(jīng)的形成,由于歷時久遠,已無法作確切的考證。最早的研究《周易》的著作,目前我們能看到的文獻就是《易傳》了,今天我們就只能根據(jù)《易傳》的一些說法,參考《周易》古經(jīng)的卦爻象和卦爻辭,對《周易》古經(jīng)的成書年代,卦爻象以及卦爻辭之間的關(guān)系作一種合理的猜測。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針對《周易》經(jīng)、傳的創(chuàng)作
2、,說:宓戲氏仰觀象于天,附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至于殷周之際,紂在上位,逆天暴物。文王以諸侯順命而行道,天人之占可得而效。于是重《易》六爻,作上下篇??鬃訛橹跺琛贰ⅰ断蟆?、《系辭》、《文言》、《序卦》之屬十篇,故曰:“易道深矣,人更三世,世歷三古”。這便是所謂的伏羲畫八卦,文王演為六十四卦,而孔子作《易傳》的說法。所謂“三圣”、“三古”,顏師古注曰:“伏羲為上古,文王為中古,孔子為下古”。聯(lián)系《系辭下》的說法:“《易》之興也,其于中古乎”。顯然,對于《周易》的成書,《易傳》和班固的看法是不同的。目
3、前學術(shù)界也一致認為《周易》古經(jīng)的成書當在商末周初??磥怼断缔o》的說法是比較可信的,而且《系辭下》中還有一處言及此事:“《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盡管對于《周易》成書年代的說法班固和《系辭》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對于《周易》“觀象設(shè)卦”的創(chuàng)作方法來說,兩者是一致的。從上面的引文可以看出,班固是完全贊同《易傳》的說法的?!吨芤住饭沤?jīng)文本,分為兩個體系,即“象”的體系和“辭”的體系。“象”的體系主要為,八卦和六十四卦之卦象;“辭”的體系主要為,六十四卦之卦辭和三百八十四爻之爻辭。就“象”和“辭”的產(chǎn)生,《易傳》說法很明確?!断缔o下》說:“古者包曦氏之王天下也,仰則
4、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梢?八卦、六十四卦乃是“圣人”仰觀俯察,遠取近取的結(jié)果,是對天地日月星辰和萬事萬物的模擬。所以《系辭上》說:“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還說:“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縣象莫大乎日月⋯⋯探賾索隱,鉤深至遠,以定天下之吉兇”。由此,《易》之象完全是對天地日月星辰以及萬事萬物的描繪和模擬,天地日月星辰以及萬事萬物的生
5、化流變在《周易》文本中就轉(zhuǎn)換成了卦爻象的變化,而卦爻象的變化也就暗示著天地日月星辰以及世間人事的流動“言意之辨”及其美學意義廖宇摘要:“言意之辨”是關(guān)于魏晉玄學的一個主要議題。本文著重以象為中心,在易學發(fā)展的體系內(nèi)來談言、象、意三者之間的關(guān)系,并進而試論其對中國藝術(shù)創(chuàng)作和藝術(shù)品鑒的意義。關(guān)鍵詞:象;意;觀物取象;得意忘象中圖分類號:B221文獻標識碼:A:1673-0186(2007)08-0048-03簡介:廖宇(1984-),女,四川大英人,四川大學哲學系,碩士生(四川成都610064)。重慶社會科學ChongqingSocialSciences2007年第8期(總
6、第153期)No.8,2007(SerialNo.153)48與變遷。方其如此,《易》才能“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系辭上》),才能“范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系辭上》),才能“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開而當名,辨物正言”(《系辭下》)。《系辭上》還說:“《易》有四象,所以告也”。顯然,“圣人”取象不是為了好玩,而是在于有所告。告什么呢?自然是天地日月星辰以及世間人事的生化變遷之道,即“易道”。我們可以設(shè)想,遠古時代只靠八卦、六十四卦卦形、卦象來認識萬事萬物的生化變遷,來占斷吉兇,其不穩(wěn)定性是很明顯的。而且前代“圣人(巫師)”所積累下來的經(jīng)驗也很難
7、積累下來。故而隨著文字的發(fā)明,才在《易》象之后附易之卦爻辭,這就是“圣人設(shè)卦觀象,系辭焉而明吉兇”(《系辭上》)。有了這卦象和卦爻辭的結(jié)合,才是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系辭上》)的《周易》古經(jīng)文本。至此,《易》之“象”、“辭”(言)兩個要素才算確定起來,并共同指向《易》所反映的天地日月星辰以及萬事萬物生化流變之道———“易道”(意)。由是,《易》之言、象、意之間的關(guān)系也就清晰明確了起來。此三者之間的關(guān)系,《系辭上》曰: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