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學之祛風濕藥

中藥學之祛風濕藥

ID:11721361

大?。?2.00 KB

頁數(shù):9頁

時間:2018-07-13

中藥學之祛風濕藥_第1頁
中藥學之祛風濕藥_第2頁
中藥學之祛風濕藥_第3頁
中藥學之祛風濕藥_第4頁
中藥學之祛風濕藥_第5頁
資源描述:

《中藥學之祛風濕藥》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1祛風濕藥概述;3分(1)含義:以祛除風寒濕邪,治療風濕痹證為主要作用的一類中藥。(2)性味:辛散溫燥。(3)特點:功效:祛除關節(jié)、經(jīng)絡等處的風寒濕邪。其他功效:清熱祛風、通絡止痛、補肝腎、強筋骨等作用。(4)適應證:風濕痹證。(5)慎用:陰虛血虧。(6)主要藥物:獨活、秦艽。2獨活的性味、歸經(jīng)、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禁忌;3分(1)性味:辛、苦,微溫。(2)歸經(jīng):腎、膀胱經(jīng)。(3)功效主治:①祛風除濕:用于風寒濕痹,用獨活寄生湯。②散寒止痛:用于外感風寒挾濕頭痛,用羌活勝濕湯。(4)用法用量:3-10克(煎服),可浸酒或入丸散用。(5)慎用:陰虛血虧。3秦艽的性味、歸

2、經(jīng)、功效主治、用法用量;3分(1)性味:辛、苦、微寒。(2)歸經(jīng):胃、肝、膽經(jīng)。(3)功效主治:①祛風除濕:用于風濕痹證,配防風、獨活。②清熱除蒸:用于陰虛內熱證,用秦艽鱉甲散。③清利濕熱:用于濕熱黃疸,配茵陳、梔子。焦樹德治黃疸型傳染性肝炎:曾用大量茵陳梔子黃柏板蘭根蒲公英多劑而不退,遍身如金。他經(jīng)辨證立法用了秦艽12g和白鮮皮30g而愈。(4)用法用量:3-10克(煎服)。4獨活、秦艽的比較;1分功效主治之相同點:治身體下部風濕疼痛。不同點:獨活用于風濕寒痹;秦艽用于風濕熱痹。5祛濕藥及化濕燥濕藥概述;3分(1)祛濕藥:①含義:具祛濕功效,以祛除濕邪為主要作用,治

3、療水濕停聚的藥物。②分類:化濕燥濕、利水滲濕、清熱利濕。③慎用:易耗傷陰液,陰虛血燥者慎用。(2)化濕燥濕藥:①含義:具化濕運脾功效,以化濕燥濕、強健脾胃為主要作用,治療濕阻中焦的藥物。②特點:氣味芳香,又稱:芳香化濕藥。③適應證:濕犯中焦之脘腹痞滿,食少倦怠,嘔惡泄瀉。④注意:多含揮發(fā)油,不宜久煎。⑤主要藥物:藿香、蒼術。3藿香的性味、歸經(jīng)、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特點、禁忌;2分(1)性味:辛、微溫。(2)歸經(jīng):脾、胃、肺經(jīng)。(3)功效主治:①化濕解暑:用于暑濕證,配佩蘭、薄荷、厚樸。②和中止嘔:用于濕阻中焦,配半夏,白術,生姜,木香。③辛溫解表:用于夏季外感風寒,用

4、藿香正氣散。(4)用法用量:3-10克(煎服),鮮品解暑化濕、辟穢力強,用量加倍。(5)特點:芳而不烈,溫而不燥。(6)禁忌:陰虛內熱、胃熱嘔惡。4蒼術的性味、歸經(jīng)、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禁忌;2分(1)性味:辛、苦、溫。(2)歸經(jīng):脾、胃、肝經(jīng)。(3)功效主治:①燥濕健脾:用于中焦?jié)駵?,配茯苓、厚樸、陳皮。②祛風除濕:用于風寒濕痹,配桂枝、獨活、防風。③散寒解表:用于外感風寒,用九味羌活湯。④養(yǎng)肝明目:用于夜盲癥。(4)用法用量:3-10克(煎服)。與玄參同用可降低血糖。(5)禁忌:(香燥傷陰)陰虛內熱,大便燥結、表虛多汗者忌用。5利水滲濕藥概述;3分(1)含義:具利

5、水滲濕功效,以利水滲濕、通利小便為主要作用,治療水濕停聚的藥物。(2)特點:多味淡又稱淡滲利濕藥。(3)適應證:水濕停聚之水腫脹滿,小便不利。(4)注意:易傷陰耗液。(5)禁忌:陰虛津虧者慎用。(5)主要藥物:茯苓、豬苓。6茯苓的性味、歸經(jīng)、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分類;3分(1)性味:甘、淡、平。(2)歸經(jīng):心、脾、腎經(jīng)。(3)功效主治:①利水滲濕:用于水腫,小便不利,用五苓散。②補中健脾:用于脾虛濕盛之食少便溏,用參苓白術散。③寧心安神:用于心悸失眠,用歸脾湯。(4)用法用量:10-15克(煎服)。(5)分類:利水用茯苓皮,安神用茯神(亦稱抱茯神),健脾用茯苓。7豬苓

6、的性味、歸經(jīng)、功效主治、用法用量、與茯苓比較;2分(1)性味:甘、淡、平。(2)歸經(jīng):腎、膀胱經(jīng)。(3)功效主治:利水滲濕,用于各種水腫。(4)用法用量:6-12克(煎服)。(5)與茯苓比較:豬苓利尿作用比茯苓強;茯苓有健脾、寧心作用。3清熱利濕藥概述;2分(1)含義:具清熱利濕功效,以清利濕熱為主要作用,治療濕熱證的藥物。(2)適應證:濕熱所致黃疸、熱淋、血淋證。(3)配伍:熱盛配清熱解毒藥,濕盛配芳香化濕藥。(4)主要藥物:茵陳、木通。4茵陳的性味、歸經(jīng)、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禁忌;3分(1)性味:苦、辛、微寒。(2)歸經(jīng):脾、胃、肝、膽經(jīng)。(3)功效主治:①利濕退

7、黃:治濕熱陽黃,用茵陳蒿湯;治寒濕陰黃,用茵陳術附湯。②除濕止癢:用于濕熱內蘊之皮膚病,配黃柏、苦參、地膚子。(4)用法用量:10-15克(煎服),不宜久煎。(5)禁忌:脾虛血虧致萎黃忌用。5木通的性味、歸經(jīng)、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禁忌;2分(1)性味:苦、寒、有毒。(2)歸經(jīng):心、腎、膀胱經(jīng)。(3)功效主治:①清熱利濕:用于心火下移小腸,用導赤散;濕熱下注膀胱之熱淋,用八正散。②清心除煩:治療心火內擾,用導赤散。③通經(jīng)下乳:血瘀痛經(jīng),配當歸、牛膝;氣滯血瘀之乳汁不通,配王不留行。(4)用法用量:3-6克(煎服)。(5)注意:關木通有腎毒性,不能過量久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