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試論東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隱”_論文》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學(xué)術(shù)論文-天天文庫。
1、試論東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隱”論文摘要:中國東晉時期的陶淵明與美國19世紀(jì)超驗主義作家梭羅,前者乃“古今隱逸詩人之宗”,后者以《瓦爾登湖》著稱于世,雖二者生活的時代背景及國度大相徑庭,卻都被后人奉為“隱士”。本文試比較兩者的隱逸生活,并得出二者的異同。論文關(guān)鍵詞:陶淵明;梭羅;隱逸;比較一、引言有人說,歸隱于自然,一種智者的人生觀。我國歷史上東晉時期的陶淵明開啟的詩人歸隱文化并非一個國家,甚至一個時代的獨有現(xiàn)象。相比較,在美國的梭羅經(jīng)歷和其極力倡導(dǎo)的湖畔生活同樣契合這樣一種文化內(nèi)涵底蘊。放眼陶
2、淵明的代表作,大多數(shù)都在向世人闡述的是其向往自然的田園生活的心境,這在當(dāng)時有其自身的原因和背景,可以看作是不畏權(quán)貴的一種氣節(jié),更是大隱于市的精神境界?!吧贌o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9/9這是陶淵明的《歸園田居》,描述了作者出仕以后賞心悅目的田園生活及其樂趣,從簡短的文字中我們深深體會到
3、詩人那顆強烈的歸隱之心。事實也如此,陶淵明41歲辭歸,自此終身不仕,一直過著躬耕自給的田園生活。而在陶淵明之后1000多年,美國有一個著名的作家亨利?戴維?梭羅,在康科德鎮(zhèn)原本很平靜的生活,受到導(dǎo)師愛默生的影響,對超驗主義的另一番獨到的見解,并且親身感悟自然,體驗恬靜的湖畔生活。1845年3月,他借了一柄斧頭,孤身一人,跑進了無人居住的瓦爾登湖邊的山林中,自己砍材,在瓦爾登湖畔建造了一個小木屋,并在小木屋住了兩年零兩個月又兩天的時間。在這兩年多的時間里,梭羅自食其力,他在小木屋周圍種豆、蘿卜、玉
4、米和馬鈴薯。他完全靠自己的雙手過了一段原始簡樸的生活??梢钥醋鍪且欢坞[居的生活,并寫下了著名的《瓦爾登湖》。該書將自然生活闡釋的淋漓盡致,令人神往。特別是書中貼近自然的極致唯美的文字描述,在那個推崇工業(yè)文明的社會,對比鮮明。陶淵明和梭羅都試圖擺脫現(xiàn)實的種種束縛,來到山林過起了“隱逸者”的生活,并且在各自的隱居生活期間都用文字記錄下了各自不同的生活。那么,作為中西方的代表,人們在提到“隱者”時,不免會將二者相提并論,并作比較。雖然兩者為對抗現(xiàn)實的選擇了同一的方式,筆者認(rèn)為通過二者的比較是可以找出其
5、共同性和差異性的。9/9二、回歸自然的一致雖然陶淵明與梭羅分屬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陶淵明深諳中國傳統(tǒng)孔孟之道以及老莊哲學(xué),另一方面,梭羅沿襲的是美國自由觀的傳統(tǒng),但他們在實踐行動上同樣選擇“隱逸”。至少對于他們來說,隱逸自然、返璞歸真被看作是在物欲橫流的現(xiàn)實社會保全人的完整性的明智選擇。陶淵明在自己的詩作中字里行間流露出從世俗社會遁退、歸耕山林、隱逸田園的精神思想,如:他在《歸園田居》中描述到“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6、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歸園田居五首》)“羈鳥”、“池魚”系現(xiàn)世中為世俗所困的蕓蕓眾生包括他自己的真實寫照,要想逃離這久困于己的世俗“樊籠”,大概歸隱山林,過閑云野鶴般的生活,才能得到真我的實現(xiàn)?!胺底匀弧痹俅螐娬{(diào)和點出了詩的主題和詩人的心境,因為這既奠定這組田園詩的基調(diào),也是詩人人生理想和憧憬。9/9同樣,梭羅在《瓦爾登湖》中有過類似的表述:“大部分的奢侈品,大部分的所謂生活的舒適,非但沒有必要,而且對人類進步大有妨礙。所以關(guān)于奢侈和舒適,最明智的人生活得甚至比窮人更加簡單和樸素?!庇纱?/p>
7、,對于社會的喧囂與浮躁,以及那些所謂的“奢侈品”和“生活的舒適”都只不過是通往我們質(zhì)樸生活的一種阻礙。簡單才是最自然,梭羅如是說。三、內(nèi)心的升華的同一陶淵明隱遁后的田園生活是躬耕勞作,早出晚歸辛勤耕作。有如《歸園田居》:“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又譬如:“清晨聞叩門,倒裳往自開。問于為誰歟,田父有好懷。壺觴遠見候,疑我與時乘。”這些詩句折射出詩人當(dāng)時已經(jīng)近乎融入了山林生活。田園生活已經(jīng)成為了他生活的全部內(nèi)容。從精神層面來看陶淵明達到了他當(dāng)初歸隱的目的,內(nèi)心世界真正從“久
8、在樊籠里”的掙扎與苦痛中得到了解脫升華。9/9“當(dāng)我的鋤頭叮當(dāng)?shù)卮蛟谑^上,音樂之聲傳到了樹林和天空中,我的勞役有了這樣的伴奏,立刻生產(chǎn)了無法計量的收獲。我所種的不是豆子,也不是我在種豆;當(dāng)時我又憐憫又驕傲地記起來了,我的一些相識的人特地到城里聽清唱劇去了?!痹谕郀柕呛希寺?、閱讀、與大自然對話,梭羅生活中的另外一個重要的內(nèi)容就是勞動。不過,對于勞動,梭羅從來不把它當(dāng)作生活的直接目的,而只是當(dāng)作獲取生活必須用品的一種手段。他在湖畔小屋每周平均的生活費用是27美分,這些錢只用于他自己不能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