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實驗 二 細菌的芽孢染色, 鞭毛》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實驗二細菌的芽孢染色,鞭毛染色,莢膜染色日期10月20號星期三90節(jié)同組者一實驗目的1學習細菌的芽孢染色法2學習細菌的鞭毛染色法3學習細菌的莢膜染色法二實驗原理1芽孢染色的原理:細菌的芽孢具有厚而致密的壁。透性低,不易著色,若用一般染色法只能使菌體著色而芽孢不著色(芽孢呈無色透明狀)。芽孢染色法就是根據(jù)芽孢既難以染色但一旦染上色后又難以脫色這一特點而設計的。所有的芽孢染色法都基于同一個原則;除了用著色力強的染料外,還需要加熱,以促進芽孢著色。當染芽孢時,菌體也會著色,然后水洗,芽孢染上的顏色難以滲出,而菌體會脫色。然后用對比度強的染料對菌體復染,使菌體和芽孢呈現(xiàn)出不
2、同的顏色,因而能更明顯地襯托出芽孢,便于觀察。2鞭毛染色的原理:細菌的鞭毛極細,直徑一般為0.01~0.02μm,只有用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但是,如采用特殊的染色法,則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下也能看到它。在染色前先用媒染劑處理、讓它沉積在鞭毛上,使鞭毛直徑加粗,然后再進行染色。3莢膜染色的原理:莢膜是細菌分泌到菌體周圍的一層黏液狀物質(zhì),通常是多糖和多肽類物質(zhì).由于莢膜與染料間的親和力弱,不易著色,通常采用負染色法染莢膜,即設法使菌體和背景著色而莢膜不著色,從而使莢膜在菌體周圍呈一透明圈。由于莢膜的含水量在90%以上,故染色時一般不加熱固定。以免莢膜皺縮變形。三實驗器材1
3、菌種:培養(yǎng)24h的枯草桿菌(Bacillcussubtilis)、培養(yǎng)12-16h的變形桿菌斜面,培養(yǎng)3d的固氮菌。2染色液和試劑:5%孔雀綠水溶液、番紅水溶液,鞭毛染色液A液與B液,蒸餾水,香柏油,顯微鏡擦拭液,繪圖墨水或黑色素溶液.3器材:酒精燈、接種環(huán)、鑷子、載玻片、擦鏡紙、吸水紙、記號筆、試管夾、顯微鏡等。四實驗方法(一)芽孢染色:1涂片:按常規(guī)方法將待檢細菌制成一薄的涂片。2晾干固定;待涂片晾干后在酒精燈火焰上通過3次。3染色:A加染色液。加5%孔雀綠水溶液于涂片處(染料以鋪滿涂片為度),然后將涂片用試管夾夾住,用酒精燈火焰加熱至染液冒蒸汽對開始計算時問,
4、約維持4~5min。加熱過程中要隨時交替添加染色液和蒸餾水,切勿讓標本干涸(加熱時溫度不能太高)。B水洗:待玻片冷卻后,用水輕輕地沖洗,直至流出的水中無染色液為止。C復染:用番紅液染色2-3min。D水洗、晾干或吸干。4 鏡撿:先低倍,再高倍,最后在油鏡下觀察芽孢和菌體的形態(tài)。結(jié)果:芽孢呈綠色,菌體為紅色。(二) 鞭毛染色?。敝破何∩倭空麴s水滴在潔凈玻片的一端,無菌操作在斜面上取菌少許,在蒸餾水中輕沾,立即將玻片傾斜,使菌液緩慢地流向另一端。用吸水紙吸去多余的菌液。涂片放空氣中自然干燥。2 染色:1)滴加A液,染4~6min。2)用蒸餾水充分洗凈A液。3)用B液
5、沖去殘水,再加B液于玻片上,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至冒氣,約維持0.5~lmin(加熱時應隨時補充蒸發(fā)掉的染料,不可使玻片出現(xiàn)干涸)。4)用蒸餾水洗,自然干燥。3鏡檢:先低倍,再高倍,最后用油鏡檢查。結(jié)果:菌體呈深褐色,鞭毛呈淺褐色。(三) 莢膜染色:1制菌液:加1滴墨水于潔凈的載玻片上,挑少量菌體與其充分混合均勻。2推片:取一清潔載玻片一端接觸混合液,以30°角進行推片。3晾干:在空氣中自然晾干。4鏡檢:先用低倍鏡、再用高倍鏡、油鏡觀察。5結(jié)果:背景黑色,菌體因折光不同顯黑色或白色,在其周圍呈現(xiàn)一明亮的透明圈即為莢膜。五實驗現(xiàn)象一芽孢染色三莢膜染色六實驗結(jié)果及思考題1
6、用簡單染色法能否觀察到細菌的芽孢?說明原因.答:不能。細菌的芽孢具有厚而致密的壁。透性低,不易著色,若用一般染色法只能使菌體著色而芽孢不著色(芽孢呈無色透明狀)。2用鞭毛染色法準確鑒定一株菌是否有鞭毛,要注意哪些環(huán)節(jié)?答:1、實驗中所用的菌株要新鮮,時間長的菌株鞭毛會脫落2、新鮮的染色液3、制片時不能加熱固定4、菌體活化的情況,即要連續(xù)移種多次3莢膜染色為什么要用襯托染色法?答:莢膜是包圍在細菌細胞外面的一層粘液性物質(zhì),其主要成分是多糖類,由于莢膜與染料的親和力弱,不易著色,而且可溶于水,易在用水沖洗時被除去,所以通常用襯托染色法染色法染色,使菌體和背景著色,而莢膜
7、不著色,在菌體周圍形成一透明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