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胃切除改良功能空腸間置法胃腸道重建

全胃切除改良功能空腸間置法胃腸道重建

ID:15133635

大?。?9.00 KB

頁數(shù):6頁

時間:2018-08-01

全胃切除改良功能空腸間置法胃腸道重建_第1頁
全胃切除改良功能空腸間置法胃腸道重建_第2頁
全胃切除改良功能空腸間置法胃腸道重建_第3頁
全胃切除改良功能空腸間置法胃腸道重建_第4頁
全胃切除改良功能空腸間置法胃腸道重建_第5頁
資源描述:

《全胃切除改良功能空腸間置法胃腸道重建》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全胃切除改良功能空腸間置法胃腸道重建作者:肖仕明姜淮蕪陳進孫宏【關鍵詞】消化系統(tǒng)外科手術・胃切除術全胃切除術后并發(fā)的反流性食管炎、傾倒綜合征、食欲減退、攝食不足、消化不良、體重下降及貧血等無胃綜合征,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故應尋找一種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郝希山等[1]創(chuàng)用功能性空腸間置代胃術(functionaljejunalinterposition,FJI,1999年),我們認為更符合生理,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以改良,報告如下。1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2004年7月至2005年1月,術前通過胃鏡病理確診,全胃切除術后有完整病歷資

2、料的10例。男7例,女3例,年齡45~68歲。均為胃上、中部癌,賁門癌3例,胃體小彎側5例,大彎側1例,累及整個小彎1例。BorrmannⅢ型9例,Ⅳ型1例。組織學分型:高、中、低分化腺癌分別為1例、5例、3例,黏液腺癌1例。UICC分期(1997年)均為Ⅲ期(T34N12M)。1.2手術方法6全部病例經(jīng)腹完成全胃切除,根治性切除8例,加脾切除1例,脾加胰體尾切除1例。消化道重建按FJI法進行[2~4],但輸出袢十二指腸空腸端側吻合口遠側2cm處的適度絲線結扎改為1/2腸管部分縮窄縫合2~3針,并適當縮短輸入袢腸管至20~25cm,Braun吻合距T

3、reitz韌帶10cm,以食管空腸、Braun氏吻合口無張力為度。食管空腸吻合口、Braun吻合口均用國產(chǎn)26號吻合器吻合,十二指腸空腸吻合采用手工法吻合。見圖1、2。2結果10例術后無死亡及吻合口瘺。術后6月,每餐進食量恢復術前水平。無惡心嘔吐、胸骨后燒灼痛、腹痛腹脹。RouxenY滯留綜合征(RouxenYstasissyndrom,RSS)1例,偶有餐后飽脹。無反流性食管炎和傾倒綜合征。Visick分級:Ⅰ級9例,Ⅱ級1例。術后1月體重均上升,6月與術前比較,無體重下降病例。血清營養(yǎng)學指標:術后6月,總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紅蛋白、鐵蛋白等

4、各項指標均正常8例,血紅蛋白低于正常值2例。術后1月稀鋇造影,見代胃腸管輕度擴張,絕大多數(shù)造影劑進入十二指腸,有少量鋇劑間斷通過輸出袢部分縮窄通道進入遠端腸腔;輸入袢盲袢腸管輕度擴張。而FJI法輸入袢盲袢腸管擴張明顯,造影劑進入2/3~3/4腸腔。3討論6增加食物貯袋及何種貯袋是長期爭論的焦點[1~3]。理想的重建術式,一般認為應當滿足[2、3、7~9]:(1)有一定食物貯存功能或食物呈梯度排空。使食物有一個合理的潴留時間,以避免全胃喪失后所致的無胃綜合征等。(2)盡量避免反流性食管炎的發(fā)生。(3)盡量符合正常的解剖和生理功能。通過十二指腸和保持神經(jīng)

5、肌肉功能的連續(xù)性。(4)操作簡單,并發(fā)癥少,易于推廣。但目前所用術式,尚無一種能完全達到上述標準[2]。隨著外科技術水平,尤其器械吻合的廣泛應用,近端胃癌發(fā)生率的增高及腫瘤生物學特性認識的提高。全胃切除率呈逐漸上升趨勢[9、10]。而全胃喪失后,所致的反流性食管炎、傾倒綜合征、RSS、營養(yǎng)不良、嚴重貧血等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這就使構建一種為多數(shù)胃腸外科學者所認可的標準重建術式成為必然。近年常用的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術式,依據(jù)切斷腸管與否主要分為兩大類[5、6]?;A術式有3種:Lahey法(袢式Braun吻合或Mornihan法,1903年

6、)、單純RouxenY吻合術(Orr法,1947年)和空腸間置吻合術(Henley或Iongmire法,1952年)。臨床常用重建術式主要是在袢式吻合和RouxenY吻合術基礎上加以改進衍生而成[2、4]。郝希山等[1]介紹的FJI法,我們稱之為“郝氏法”,即是在袢式吻合(改良BraunⅢ式)的基礎上加以改良而成。集各種術式之長,具有足夠的食物儲存空間,良好的防反流作用,更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尤其避免了腸內(nèi)神經(jīng)被切斷所致的RSS,是一種理想的消化道重建術式。該法操作簡單,易于推廣?!昂率戏ā?也尚存在一些不足:(1)十二指腸空腸吻合為端側吻合,吻合

7、口呈直角,食物排空延緩。雖然輸出袢結扎部位距吻合口僅2cm,但仍不可避免形成盲袋,引起食物在該處潴留、腐變及細菌繁殖。(2)雖然郝氏報道反流性食管炎僅為4.3%。但十二指腸液理論上仍存在反流。(3)輸入袢同樣有一個13cm的盲袢,可形成潴留。為了進一步降低并發(fā)癥,我們在“郝氏法”的基礎上,并借鑒陳峻青[7]、周建平等[8]的觀點,提出進一步改良:(1)輸出袢結扎改為腸腔部分縮窄。(2)適當縮短輸入袢,以食管空腸、Braun氏吻合口無張力為度。在不增加手術難度和時間的基礎上,不僅保留了”郝氏法“的全部優(yōu)點,而且更彌補了原法的一些不足:(1)輸出袢盲袢得

8、以消除,食物仍主要通過十二指腸,但有一小部分,主要為流體,可通過該部分縮窄處,進入遠端空腸。本組資料也顯示,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nèi)容,確認文檔內(nèi)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nèi)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