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中醫(yī)養(yǎng)生學之藥物與養(yǎng)生課件》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藥物與養(yǎng)生第十講藥物與養(yǎng)生主要內容Textinhere常用養(yǎng)生中藥與方劑十大最經(jīng)典抗衰老中藥藥物與養(yǎng)生中藥性能與用法用量中藥藥性中藥:在中醫(yī)理論指導下,用于防治疾病的藥物。特點:大多數(shù)中藥最初都出產(chǎn)于中國。以中醫(yī)理論為基礎,有獨特的理論體系和應用形式。反映我國歷史、文化、自然資源等。本草中藥主要來源于植物藥、動物藥、礦物藥及少量的加工品。其中植物藥占80%多?!爸T藥草類最多,諸藥以草為本”。藥食同源藥膳是以藥物和食物為原料,經(jīng)過烹飪加工制成的一種具有食療作用的膳食。中藥藥性中藥基本作用:糾正人體陰陽
2、偏盛偏衰,恢復機體陰陽平衡;“以偏糾偏”,以藥物之偏性糾正人體之偏性。比如:金銀花寒性,用來糾正人體的熱性。中藥藥性:又稱中藥性能,指中藥作用的基本性質和特征。藥物和食物都具有不同的偏性,藥物的偏性大于食物的偏性。主要內容:四氣、五味、升降沉浮、歸經(jīng)、毒性等。中藥藥性——四氣含義:四氣(四性)即寒熱溫涼四種藥性,另有一些平性藥。四性從本質而言,實際上是寒熱二性,溫熱屬陽,寒涼屬陰。藥性寒熱溫涼,是從藥物作用于機體所發(fā)生的反應概括出來的,是與所治疾病的寒熱性質相對應的。作用能夠減輕或消除熱證的藥物,一
3、般屬于寒性或涼性;能夠減輕或消除寒證的藥物,一般屬于溫性或熱性。寒涼藥——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等,治熱證,如----。溫熱藥——溫里散寒、補火助陽、溫經(jīng)通絡、回陽救逆等作用,治寒證,如----。療寒以熱藥,療熱以寒藥;寒者熱之,熱者寒之。中藥藥性——五味含義:辛甘酸苦咸五種滋味;本義是指藥物和食物的真實滋味。另有淡味、澀味;澀附于酸,淡附于甘,習稱五味。藥食“入口則知味,入腹則知性”,古人自然將滋味與作用聯(lián)系起來,并用滋味解釋藥食的作用,這就是最初的“滋味說”。中醫(yī)養(yǎng)生保健,認為各種味道都應該均衡進食
4、。滋味明顯的影響人們的口味,合適的滋味人們就愛食用?!傲妓幙嗫诶诓 ?。中藥藥性——五味辛味──能散、能行;有發(fā)散、行氣、行血等作用;如治表證藥物,薄荷、生姜;治療氣滯血瘀的藥物如陳皮、木香、紅花等。辛入肺:辛味食物有發(fā)汗、理氣之功效。人們常吃的蔥、蒜、姜、辣椒、胡椒,均是以辛味為主的食物,這些食物既能保護血管、又可調理氣血、疏通經(jīng)絡,經(jīng)常食用,可預防風寒感冒。但患有痔瘡便秘、神經(jīng)衰弱者不宜食用。中藥藥性——五味甘味──能補、能緩、能和;有補益、緩急止痛、調和藥性、和中的作用。如人參大補元氣,熟地滋
5、補精血,飴糖緩急止痛,甘草調和諸藥等。某些甘味藥還具有解藥食中毒的作用,如甘草、綠豆等,故又有甘能解毒之說。甘入脾:性甘的食物可以補養(yǎng)氣血、補充熱量、解除疲勞,調胃解毒,還具有緩解痙攣等作用,如紅糖、桂圓肉、蜂蜜、米面食品等都是補甘食物的不錯選擇。中藥藥性——五味酸味——能收、能澀;有收斂、固澀作用,即斂汗、斂氣、止瀉、止咳、澀精、縮尿、止帶、止血等;用于體虛多汗,久瀉久痢,肺虛久咳,遺精滑精,尿頻遺尿等滑脫不禁的證候。如山茱萸、五味子澀精、斂汗,五倍子澀腸止瀉,烏梅斂肺止咳、澀湯止瀉等。酸生肝:酸
6、味食物有增強消化功能和保護肝臟的作用,常吃不僅可以助消化,殺滅胃腸道內的病菌,還有防感冒、降血壓、軟化血管之功效。以酸味為主的烏梅、山萸肉、石榴、西紅柿、山楂、橙子、均富含維生素C,可防癌、抗衰老,防治動脈硬化。中藥藥性——五味苦味——能泄、能燥、能堅。泄:①通泄,如大黃瀉下通便,用于熱結便秘;②降泄,如杏仁降泄肺氣,用于肺氣上逆之咳喘;③清泄,如梔子、黃芩清熱瀉火,用于火熱上炎,神躁心煩,目赤口苦等證。燥:燥濕,用于濕證。如蒼術、厚樸,用于寒濕證;如黃連、黃柏,用于濕熱證。堅:堅陰,即存陰,苦味藥
7、是通過瀉火而達到存陰目的??嗌模毫妓幙嗫?,苦味食物能泄、能燥、能堅陰,具有除濕和利尿的作用。像橘皮、苦杏仁、苦瓜等,常吃能防止毒素的積累,治療各種瘡瘍癥。中藥藥性——五味咸味——能軟、能下;有軟堅散結和瀉下作用;用于瘰疬、癭瘤、痰核、癥瘕等病證。如海藻、昆布消散瘰疬,鱉甲軟堅消癥,芒硝瀉下通便等。咸入腎:咸為五味之冠,百吃不厭。咸味食物有調節(jié)人體細胞和血液滲透、保持正常代謝的功效。咸味有瀉下、軟堅、散結和補益陰血等作用,如鹽、海帶、紫菜、海蜇等屬于優(yōu)質的咸味食物。中藥藥性——五味淡味——能滲、能利
8、;有滲濕利水作用;用于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證,如豬苓、茯苓、薏苡仁、通草等。澀味——能收能澀;能收斂固澀,與酸味作用相似。如龍骨、牡蠣澀精,赤石脂、禹余糧澀腸止瀉,蓮子固精止帶,烏賊骨收斂止血、固精止帶等。中藥藥性——五味氣味合參(性味合參)紫蘇薄荷辛味能發(fā)散表邪;治表證。辛溫能發(fā)散風寒,治風寒表證。辛涼能發(fā)散風熱,治風熱表證。黃連生地黃性寒能清熱;治熱證??嗪鍩釣a火,治實熱證。能清熱養(yǎng)陰,用治虛熱證。甘寒味同氣異氣同味異中藥藥性——配伍含義: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