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試析孔子為政素養(yǎng)論》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試析孔子為政素養(yǎng)論論文關鍵詞:孔子從政素養(yǎng)論語論文摘要:孔子認為,為政關鍵在人,而為政者的個人素養(yǎng)又十分重要,為此,孔子對為政者的素養(yǎng)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文章從五個方面對此做作了較系統(tǒng)地論述.孔子的這些觀點對于我們今天的為政者也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孔子一心宜揚和實現(xiàn)他所倡導的仁政,為此而周游列國以求“行其義”,后又退而培養(yǎng)弟子以求通過他們的出仕而實自己的理想。通過幾十年的苦心孤詣、艱苦奮斗,他深深地感到實行仁政的根本在于為政之人(即我們所言為官之人),而為政者又必須具有良好的個人素養(yǎng)??鬃硬豢赡軓谋镜纳鐣?/p>
2、度上去尋求對社會的改造,而我們也不能苛求子具備這種根本的變革精神,而且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也決定了只能通過具有良好個人素養(yǎng)的為政者去改良而不是根本改變社會。孔子時代,以天子為最高統(tǒng)治者的奴隸制國家的基礎,雖已處于風雨雙搖之中,但所有的諸侯國的統(tǒng)治者,還堅持對奴隸階級的絕對權力,沒有哪個統(tǒng)治者愿意放棄對臣民的絕對統(tǒng)治權。如果直接從根本上去動搖整個社會制度,這是孔子不愿意的,而且也是他力所不能及的。并且當時服務于諸侯國和各大夫家的主要政治力的士階層,其行為是以能否取得名利為轉移的,這決定了他們服務于奴隸主的必然性,根本
3、不可能因孔子之仁道而改變自己的立場.因此,孔子只能借助于那些具有良好個人素養(yǎng)的為政者去完成對社會的仁道改良,只能借助傳統(tǒng)的形式去逐步影響改良內容.此,孔子專意于為政者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以求把他們作為實仁政進行思想斗爭和政治斗爭可資利用和改造的力,以推動奴隸主階層實行仁政,進而達到社會改良的目的。為了造就一批社會改良的人才,孔子對為政者的素養(yǎng)提出了一系的要求。一、樹立“為人一的從政思想我們說過,西周以來的士階層,其進退去留,皆以能否取名利為轉移,其服務于統(tǒng)治者,實質上是為了自己的名利,也就是服務于自己,即孔子所說的“
4、古之學者為己”孔子要求“今之學者為人”閨0“為人”“為己”是根本對立的從政思想和從政目的?!盀槿恕笔强鬃訉崿F(xiàn)仁政所需要的為政者首先要確立的思想和立場,只有確立了“為人”的思想,才能達到“愛人”的境界,才能成為“仁者”,才能實行“仁道”。這是孔子對為政者的素養(yǎng)所提出的首要要求。但是,追求名利是人的本性,特別是在兩千多年前的孔子時代。要求為政者完全拋開“為己”而一心“為人”??鬃釉f過“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的話,而且他說:“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孔子并不否定私利的存在,也不是要求為政者不“為己”而?!?/p>
5、為人”,而是說要首先樹立“為人”的觀念.而“為己”可以在“為人”之中得到解決,“為人”和“為己”是統(tǒng)一的??鬃诱f:“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就是說,富貴是人們所期望的,不以符合仁道的原則取得,君子便不要。但從另一方面說,富貴是可以用符合仁道的方法取得的,行仁道也可以獲得富貴。所以孔子說“知者利仁;}聰明的人知道行仁道對自己有長遠的利益)。二、培養(yǎng)良好的從政情操孔子十分注重為政者必須具有夜好的從政情操,為此而提出了許多具體的要求,具體地說,有以下幾個方面:〔一)為政者要言行如
6、一孔子說:“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君子要“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CV.即要求為政者要言行如一若言過其實,那么,“其言之不作,則為之也難孔子的“正名論”實際上講的也是名實相符、言行統(tǒng)一的問題??鬃诱f:“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名”是形式,是表現(xiàn)于外的。他要求“正名”,也就是要求形式與實際一致,即表里如一??鬃铀f的“文質彬彬,然后君子”,也是講內在品質與外在形式的統(tǒng)一中國封建社會的“禮、樂、開lj、政”的政治學,可以說即
7、由孔子的這一言論而葷始.這種“正名論”是合乎邏輯的。孔子說:“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名與言必須一致,即是說,名的概念必須與所名的東西相符而不相矛盾,才能言之有理,言之有理才能行之可通。因為概念是揭不事物本質的“言”,即“名”的內涵,“行”即名的外延,概念要與其內涵和外延都相一致?!罢摗闭w現(xiàn)了孔子仁政的合于邏輯的理論要領,也具有樸素唯物論的因素,這是為政者應當具備的品德與情操。(二)為政者要“立人”“達人”孔子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為政者不能為了自己的名位而不擇手段。要“兩立”、“兩
8、達”。不僅自己要有所樹立而至于通達,也要使他人也有所樹立而至于通達。在中國社會中,經常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為了顯示自己高人一籌,不是努力的向上奮斗,卻是不擇手段地壓制他人,借以相對地抬高自己的地位。連起碼的公平競爭都不敢直面,又何談“立人”、“達人”?這即所謂的嫉賢妒能。若是一般人,尚不會對社會造成太大的危害,而為政者卻不然,將延緩社會進步的腳步,甚至使社會走向衰退?!傲⑷恕?、“達人”是為政者應具備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