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魏晉六朝:古典文藝美學歷史轉折》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魏晉六朝:古典文藝美學的歷史轉折魏晉六朝:古典文藝美學的歷史轉折【原文出處】煙臺師范學院學報:哲社版【原刊期號】199703【原刊頁號】1-5【分類號】J2【分類名】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復印期號】199711【作者】楊存昌在后工業(yè)社會話語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西方當代美學的荒誕主題和世紀末情緒,使得一部分西方學者在人與自然對立,主體與客體悖謬,情感與理智分裂的異化感受中,將美的希望重新寄托于東方。國內著名學者如季羨林先生等,也預言二十一世紀將是東方審美文化復興的時代。我認為,從藝術來考察中國古代最具特色的人與自然、主體
2、與客體、感情與理性、善與真、表現與再現完美和諧的審美理想,并據以判斷下世紀的美學走向,便會發(fā)現與西方主客二分思維方式下傾向于極端追求迥異的和諧美理想,并非在先秦兩漢時已發(fā)展成熟,也不是在任何時代都完好地延續(xù)下來,而只在魏晉到明中葉前這一歷史時期才得以最充分的體現。自然。先秦至漢代《周易》的陰陽學說、道家對人與自然為一的傾心,儒家對人與社會和諧的向往,已顯現出這種和諧理想的萌芽,但在文藝上卻沒有出現體現這一理想的完備形態(tài)。明中葉以后文藝上的浪漫思潮和寫實傾向,盡管仍然帶著明顯的古典和諧胎記,但已呈現出近代以分化對立為特
3、色的美學趨勢。從這個意義上說,魏晉六朝是中國古典美學的民族特色與文學藝術相結合的關鍵時期,是中國古典美學發(fā)展史上具有歷史意義的轉折點。此期文藝美學觀念的轉化和更移,舉其要者,有以下幾個方面: 審美境界的轉折魏晉六朝:古典文藝美學的歷史轉折魏晉六朝:古典文藝美學的歷史轉折【原文出處】煙臺師范學院學報:哲社版【原刊期號】199703【原刊頁號】1-5【分類號】J2【分類名】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復印期號】199711【作者】楊存昌在后工業(yè)社會話語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西方當代美學的荒誕主題和世紀末情緒,使得一部分西方學
4、者在人與自然對立,主體與客體悖謬,情感與理智分裂的異化感受中,將美的希望重新寄托于東方。國內著名學者如季羨林先生等,也預言二十一世紀將是東方審美文化復興的時代。我認為,從藝術來考察中國古代最具特色的人與自然、主體與客體、感情與理性、善與真、表現與再現完美和諧的審美理想,并據以判斷下世紀的美學走向,便會發(fā)現與西方主客二分思維方式下傾向于極端追求迥異的和諧美理想,并非在先秦兩漢時已發(fā)展成熟,也不是在任何時代都完好地延續(xù)下來,而只在魏晉到明中葉前這一歷史時期才得以最充分的體現。自然。先秦至漢代《周易》的陰陽學說、道家對人與
5、自然為一的傾心,儒家對人與社會和諧的向往,已顯現出這種和諧理想的萌芽,但在文藝上卻沒有出現體現這一理想的完備形態(tài)。明中葉以后文藝上的浪漫思潮和寫實傾向,盡管仍然帶著明顯的古典和諧胎記,但已呈現出近代以分化對立為特色的美學趨勢。從這個意義上說,魏晉六朝是中國古典美學的民族特色與文學藝術相結合的關鍵時期,是中國古典美學發(fā)展史上具有歷史意義的轉折點。此期文藝美學觀念的轉化和更移,舉其要者,有以下幾個方面: 審美境界的轉折魏晉六朝:古典文藝美學的歷史轉折魏晉六朝:古典文藝美學的歷史轉折【原文出處】煙臺師范學院學報:哲社
6、版【原刊期號】199703【原刊頁號】1-5【分類號】J2【分類名】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復印期號】199711【作者】楊存昌在后工業(yè)社會話語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西方當代美學的荒誕主題和世紀末情緒,使得一部分西方學者在人與自然對立,主體與客體悖謬,情感與理智分裂的異化感受中,將美的希望重新寄托于東方。國內著名學者如季羨林先生等,也預言二十一世紀將是東方審美文化復興的時代。我認為,從藝術來考察中國古代最具特色的人與自然、主體與客體、感情與理性、善與真、表現與再現完美和諧的審美理想,并據以判斷下世紀的美學走向,便會發(fā)現與西
7、方主客二分思維方式下傾向于極端追求迥異的和諧美理想,并非在先秦兩漢時已發(fā)展成熟,也不是在任何時代都完好地延續(xù)下來,而只在魏晉到明中葉前這一歷史時期才得以最充分的體現。自然。先秦至漢代《周易》的陰陽學說、道家對人與自然為一的傾心,儒家對人與社會和諧的向往,已顯現出這種和諧理想的萌芽,但在文藝上卻沒有出現體現這一理想的完備形態(tài)。明中葉以后文藝上的浪漫思潮和寫實傾向,盡管仍然帶著明顯的古典和諧胎記,但已呈現出近代以分化對立為特色的美學趨勢。從這個意義上說,魏晉六朝是中國古典美學的民族特色與文學藝術相結合的關鍵時期,是中國古
8、典美學發(fā)展史上具有歷史意義的轉折點。此期文藝美學觀念的轉化和更移,舉其要者,有以下幾個方面: 審美境界的轉折境界是人與自然、個體與社會關系的美學體現。人與自然、與社會的關系,亦即心與物的關系,無外乎三種基本類型,或物壓倒精神,偏重于物;或精神壓倒物,偏重于心;或物與精神統一,心物和諧。中國古人認為,主觀與客觀因素在境界中是統一的,“情者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