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茶歷史溯源

工夫茶歷史溯源

ID:20377505

大?。?7.50 KB

頁數(shù):5頁

時間:2018-10-08

工夫茶歷史溯源_第1頁
工夫茶歷史溯源_第2頁
工夫茶歷史溯源_第3頁
工夫茶歷史溯源_第4頁
工夫茶歷史溯源_第5頁
資源描述:

《工夫茶歷史溯源》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工夫茶的歷史溯源發(fā)布時間:2013-03-2815:38:01 瀏覽量:29次從明代中期以后,士人品茶講究理趣,追求品飲過程中的精神、文化享受,茶具因此而日趨小巧精致。對此,馮可賓在《芥茶箋》中有一段獨到的議論:或問壺畢竟宜大宜小?茶壺以小為貴。每一客,壺一把,任自酌自飲,方為得趣,何也?壺小則香不渙散,味不耽擱。周高起在《陽羨茗壺系》中亦強調(diào):壺供真茶,正在新泉活火,旋瀹旋啜,以盡色香味之蘊。故壺宜小不宜大,宜淺不宜深;壺蓋宜盎(凸)不宜砥(平),湯力茗香,俾得團結(jié)氤氳。可見,瀹茶用小壺,既可發(fā)香,又可得趣

2、,是對實踐經(jīng)驗的總結(jié),也是對理性的一種追求。不過,其時江南一帶多重綠茶,而且一客一壺,所以上述所論者與工夫茶仍有很大距離。但馮可賓《芥茶箋》所說的“施于他茶,亦無不可”這句話,已給人一種明確的提示:用小壺瀹飲其它品類茶葉的,亦大有人在。1987年,漳浦縣盤陀鄉(xiāng)通坑村發(fā)現(xiàn)明萬歷戶、工二部侍郎盧維楨墓,從中出土了有“時大彬制”四字款識的紫砂壺一件,壺呈栗紅色,高9.2、口徑75、腹徑11.0厘米,壺蓋內(nèi)沿已有輕度磨損,證明墓主生前已使用多時,以壺殉葬、亦可看出主人珍愛程度。盧維楨死于萬歷三十八年,故該壺應屬時大彬

3、中前期作品。壺雖略大,但漳浦屬巖茶、溪茶輻射區(qū),所以該壺的出土,似可為我們提供烏龍茶區(qū)早期使用紫砂壺的實物依據(jù)。明末清初,閩汶水善烹茶。張岱《閩汶水茶》詩說:“剛?cè)嵩餄癖厣碛H,下氣隨之敢喘息?到得當爐啜一甌,多少深心兼大力?!敝芰凉ぁ堕}小紀》亦云:“‘歙人閔汶水居桃葉渡上,子往品茶其家,見其水火皆自任,以小酒盞酌客,高自矜許。”兩人均親晤汶水,所記略同:“燥濕身親”與“水火自任”,“當爐啜一甌”與“以小酒盞酌客”,其程式與工夫茶已很近似,如果壺中換上烏龍茶,則工夫茶法相便全具了。乾隆初曾任縣令的溧陽人彭光斗在

4、《閩瑣記》中說:“余罷后赴省,道過龍溪,邂逅竹圃中,遇一野叟,延入旁室,地爐活火,烹茗相待。盞絕小,僅供一啜。然甫下咽,即沁透心脾。叩之,乃真武夷也??烷}三載,只領略一次,殊愧此叟多矣?!边@位彭太爺可能亦是深受“明人不重問茶”影響者,到福建當了三年官,居然連嘗都不嘗一下武夷茶。難怪他領略一次并大稱快意之后便有愧色。不過,他的這則瑣記,倒是為我們留下了到目前為止可能是最早的,有關(guān)工夫茶程式的記載??梢砸暈椤昂喢鞴し虿杞?jīng)”的文獻,是乾隆二十七年(1762)修纂的福建《龍溪縣志?風俗篇》:靈山寺茶,俗貴之。近則遠購

5、武夷茶,以五月至,至則斗茶。必以大彬之壺,必以若深之杯,必以大壯之爐,扇必以棺溪之蹩,盛必以長竹之筐。凡烹茗,以水為本,火候佐之。水以三叉河為上,惠民泉次之,龍腰石泉又次之,馀泉又次之。窮山僻壤,亦多耽此者。茶之費,歲數(shù)千。簡短的十幾句話,包括了擇茶、擇器、擇水、候湯以至水質(zhì)品評的內(nèi)容,而且已開列了后來被稱為“工夫茶四寶”即銚、爐、壺、杯中的三寶。所以,這則地方志資料雖然未出現(xiàn)“工夫茶”的名目,卻已具工夫茶程式之實。值得注意的還有后段“窮鄉(xiāng)僻壤,亦多耽此者”那句話,它說明了,上述的瀹飲法在當時已相當普及,只可

6、惜沒有像彭縣令那樣的文人為之寫記,或加以歸納總結(jié),著成專書使之傳布四方而已。一般說來,一種習俗從萌發(fā)到定型、普及,都需要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因此,自然不應把乾隆二十七年作為形成該習尚的時間上限。二十四年后,即乾隆五十一年丙午(1786),袁枚在《隨國食單》中記下他飲用武夷茶的經(jīng)過和感想:余向不喜武夷茶,嫌其濃苦如飲藥。然丙午秋,余游武夷曼亭峰、天游寺諸處,僧道爭以茶獻.杯小如胡桃,壺小如香椽,每斟無一兩。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試其味,徐徐咀嚼而體貼之,果然清芬樸鼻,舌有馀甘。一杯之后,再試一二杯,令人釋躁平

7、矜,怡情悅性。始覺龍井雖清而味薄矣,陽羨雖佳而韻遜矣!用小壺、小杯沖武夷茶,嗅香、試味、徐咽,袁枚所描述的過程,已與現(xiàn)今的品工夫茶法完全一樣;雖然文中同樣沒有“工夫茶”三字。正式把“工夫茶”三字作為一種品茶程式并和“潮州”連結(jié)在一起的文獻,是清代俞蛟的《夢廠雜著》卷十《潮嘉風月》(工夫茶):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諸陸羽《茶經(jīng)》,而器具更為精致。爐形如截簡,高約一尺二三寸,以細白泥為之。壺出宜興窯者最佳,圓體扁腹,努嘴曲柄,大者可受半升許。杯盤則花瓷居多,內(nèi)外寫山水人物極工致,類非近代物,然無款志,制自何年,不能

8、考也。爐及壺、盤如滿月。此外尚有瓦鐺、棕墊、紙扇、竹夾,制皆樸雅。壺、盤與林,舊而佳者,貴如拱壁,尋常舟中不易得也。先將泉水貯鐺,用細炭煎至初沸,投閱茶于壺內(nèi)沖之,蓋定,復遍澆其上,然后斟而細呷之。氣味芳烈,較嚼梅花更為清絕,非拇戰(zhàn)轟飲者得領其風味?!癫杈貌恢烈樱裰壑兴姓?,惟武夷,極佳者每斤須白強二枚。這一記載,遠較《龍溪縣志》、《隨園食單》為詳,如爐之規(guī)制、質(zhì)地,壺之形狀、容量,瓷杯之花色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quán)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quán)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nèi)容,確認文檔內(nèi)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nèi)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