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禽波氏桿菌病流行病學調查及其標記抗體檢測技術方法的建立》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禽波氏桿菌病流行病學調查及其標記抗體檢測技術方法的建立【中文】禽波氏桿菌病是由禽波氏桿菌(Bordetellaavium,B.avium)引起的一種高度接觸傳染性疫病。近年來的研究表明該病在不同地區(qū)的感染率為10%~50%,患雞群多數(shù)生長遲緩,飼料報酬低,對家禽養(yǎng)殖業(yè)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張紹學,1992;王晶鈺,1997;莊國宏,1998)。在我國該病主要引起雞胚死亡,孵化率降低,雛雞的急性死亡(朱瑞良,1991;朱瑞良,1993)。1周齡內的雛禽最易感,發(fā)病雛禽表現(xiàn)為氣喘、精神沉郁、飲食欲降低,多數(shù)因衰竭或繼發(fā)其他傳染病而導致生長緩慢或死亡;1月齡以上的雞有一
2、定的抵抗力;成雞感染后基本無異常表現(xiàn),為健康帶菌,但其所產種蛋帶菌,可造成本病的垂直傳播?;诓≡某R?guī)分離、鑒定方法費時費力,2~3d內不能得出準確結果。而標記抗體技術檢測方法相比而言具有以下優(yōu)點:快速、準確;特異性和敏感性超過常規(guī)血清學方法;可從糞便、粘膜拭子涂片、病變部滲出物、體液或血液涂片、病變組織的觸片或切片中直接檢測病原體。為有效地防止該細菌性疾病發(fā)生、流行,迅速準確地作出診斷、提出更加有效的防制措施,本課題對禽波氏桿菌病的流行病學規(guī)律、B.avium不同分離株的遺傳特征作了探索性研究,并建立了相應的標記抗體檢測方法,以期為本病的防制提供理論依據(jù)和方
3、法指導。本研究共分4部分:一、我國部分地區(qū)禽波氏桿菌病的流行病學調查本研究從廣西、河南、山東、安徽等省(自治區(qū))共25個雞場采集了801份血清樣品,通過直接凝集試驗對我國當前禽波氏桿菌(B.avium)病的流行情況進行了血清學調查研究。70日齡以下商品代和父母代肉雞血清樣品326份,B.avium抗體陽性率較低(平均6.44%);70日齡以上父母代肉種雞血清樣品475份,陽性率較高(平均51.79%),其中廣西雞場陽性率平均為26.32%(65/247),河南雞場陽性率平均為75.63%(121/160),山東雞場陽性率平均為87.27%(48/55),安徽雞場陽
4、性率平均為92.31%(12/13)。上述結果顯示,該病在我國多個地區(qū)已經普遍存在,<.M.Kattar,2000)。國內研究較少,主要是細菌培養(yǎng)鑒定、抗血清凝集等;而對禽波氏桿菌感染雛雞后,在體內不同組織中時間和空間分布的研究還沒有。因此,以尋求一種快速、特異,可應用于體內、外檢測的方法為目的,進行了直接熒光抗體檢測方法的建立。本研究制備了兔抗禽波氏桿菌特異性熒光抗體并建立了直接熒光抗體檢測方法,對禽波氏桿菌在感染雛雞體內的組織分布作了初步研究。結果表明將制備的直接熒光抗體作0.25mg/mL稀釋后可見有清晰的特異性熒光,非特異性抗原染色后呈陰性,顯示了直接法檢
5、測禽波氏桿菌的特異性和靈敏性。禽波氏桿菌的血清型比較簡單,不同分離株之間存在交叉反應,因此該方法具有可行性。人工感染實驗表明,禽波氏桿菌在鼻竇攻毒后<糖蛋白受體,本實驗結果可能與此有關。禽波氏桿菌主要在上呼吸道定植,但死亡率不高,提示該菌對日齡較大雞的致病性可能只是作為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一個誘因。因此,對禽波氏桿菌病的致病機理及其防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四、間接ELISA檢測禽波氏桿菌病方法的初步研究本研究利用禽波氏桿菌p5、p8分離株外膜蛋白作為包被抗原,進行了間接ELISA檢測禽波氏桿菌病方法的初步研究。采用超聲波破碎法對禽波氏桿菌外膜蛋白進行了提取,利用該
6、外膜蛋白作為包被抗原,建立了間接ELISA檢測禽波氏桿菌病方法,并與DAT(directagglutinationtest)檢測方法進行了比較。應用該方法對人工免疫及感染條件下雞血清抗體的消長規(guī)律進行了探索。取20只一日齡海蘭白雛雞,分別在14、21日齡油佐劑全細胞滅活苗兩次免疫,28日齡攻毒(4×109CFU/ml滴鼻,0.1ml/只);每周隨機采集7份血樣,分別用ELISA和DAT檢測禽波氏桿菌抗體,并進行比較。對63份血清樣品檢測結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ELISA與DAT方法陽性符合率為73.6%。其中ELISA檢測總陽性率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