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淺談海禁及閉關鎖國政策差異性》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淺談海禁及閉關鎖國政策差異性鄧小平同志曾說:“總結歷史經驗,中國長期處于停滯和落后狀態(tài)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閉關自守”,在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的歷史必修二專題一第四節(jié)中介紹了明清時期有關閉關自守的政策??墒羌毧聪聛?,無論是人教版的教材還是人民版的教材,對這一部分的介紹都很模糊,顯得模棱兩可。如人民版中“清朝繼承并發(fā)展了明朝的閉關鎖國政策……明王朝執(zhí)行的閉關鎖國的海禁政策,一直延續(xù)到清朝鴉片戰(zhàn)爭之前。”這就給許多的教師和學生帶來了諸多疑問,誤以為海禁政策和閉關鎖國政策是一個概念,可以等同。但在《江蘇省學業(yè)水平測試說明》上卻明確要求“了解海禁和閉關
2、鎖國政策的基本含義及其影響”,值得注意的是該句中用了一個“和”字,這表明考試說明的制訂者認為“海禁”與“閉關鎖國”是兩個概念。筆者也認為海禁與閉關鎖國政策有較大的差別,那么這兩者的差別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呢?就這一問題,我談談個人的看法。一、從名詞的出處來看“海禁”這個詞應是后人根據史書記載有關禁止民間商人出海貿易的政策歸納出的詞。如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以倭寇仍不稍斂足跡,又下令禁瀕海民私通海外諸國”[1]。《辭源》之“海禁”條云:“進出海疆的禁令。明清兩代指禁止民間商船出海貿易,限制外國商船進口貿易所采取的措施”。“閉關”一詞出自我
3、國古代文獻,《易經》與《戰(zhàn)國策》將其解釋為“閉塞關門”。如《周易?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版i國”一詞應為舶來品,在介紹古代中國的文獻中并未有這個詞的出現,在介紹日本幕府統(tǒng)治時期的對外政策出現該詞。16世紀中葉起,葡、西、荷等西歐列強先后到日本傳教、貿易,為禁止天主教傳播,防止平民利用天主教平等思想對抗官方忠孝思想,防止商人富豪和外國人勾結獲得火器與幕府對立,鞏固幕藩體制,幕府的對外政策從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時起,開始向鎖國政策轉變[2]。新編《辭?!氛J為,鎖國政策是“日本江戶幕府禁止對外交通的貿易和政策”[3]。根據我國介
4、紹閉關政策中提到的閉關政策是“清朝限制中外交往的政策”[4]??梢婇]關政策和鎖國政策的含義是一樣的,其與海禁政策不同。二、從禁止的地域上看海禁只是禁止中國人與外國人在沿海的往來,而閉關鎖國政策禁止中外往來的地域就不止海疆,應還有內陸的疆界口岸。我們一般認為海禁是明清兩朝時期的對外政策,如果把海禁等同于閉關鎖國政策,那就是說閉關鎖國政策在明清時期就有了。可是在明朝,除了沿海的口岸禁止對外貿易外,當時其他的疆界口岸卻仍有著對外貿易,如朝貢貿易。朝貢貿易體制在明代自明初到明隆慶年間實行將近兩百多年。據《明會典》記載,洪武八年諭安南、朝鮮、占城等國三年
5、一貢,因朝鮮與明廷的關系特別密切,亦許其一年一貢[5]。當朱元璋因胡惟庸勾結日人謀反一事而開始限制外國人來華時,雖據史書上說,此后“準安南、占城、真臘、暹羅、大琉球”朝貢如故,但實際上繼續(xù)入貢的國家遠不止這五國[6]。上面文中提到的朝鮮是今朝鮮半島;占城是印度支那國,在今中南半島上;真臘在今柬埔寨境內;暹羅是今天的泰國??梢娒鞒诤=麜r代還是有對外活動,只不過這些對外活動都是在官方認可下進行的。在清王朝實行海禁政策抵制沿海的抗清勢力與內地呼應之時,清政府也有對外貿易。如清政府的西北部貿易對象由蒙古變?yōu)槎韲?,貿易的內容不再只是傳統(tǒng)的馬匹和獸皮,涉
6、及貴重金屬金、銀、銅、錫以及俄國的工業(yè)產品布料等。南方絲綢之路因為水路交通的便捷到清朝也逐漸消失,不過因緬甸的統(tǒng)一,清緬戰(zhàn)爭的結束,中緬交易的規(guī)模日漸擴大??梢姾=皇墙购=@個范閉關鎖國政策之下限制地域是非常嚴格的。清朝乾隆二十二年宣布關閉江浙閩三海關,限制外商只準在粵海關一口貿易,自此這種閉關局面直到鴉片戰(zhàn)爭清政府戰(zhàn)敗才得以改變??梢姾=吆烷]關鎖國政策并不能等同。三、從針對的對象和內容上看海禁政策主要是防止中國人私下與外國人通商,對外國人來華只要在政府的規(guī)定范圍內是允許的。明武宗正德七年(1513年),葡萄牙國王派出一支訪華使團前往中
7、國,并在廣州登陸,希望與明政府建交。后來,中國皇帝同意葡萄牙人在澳門開設洋行,修建洋房,并允許他們每年來廣州“越冬”[7]。在明末清初,有許多外國商品在朝貢貿易體制之下出現在中國,外國文化在中國傳播,許多外國人在中國生活甚至做官,如明朝時意大利人利瑪竇在中國的生活時期對中國的天文歷法、數學、地理等有著不小的影響;明末清初時期來華的德意志人湯若望深得清朝順治帝的信任并在中國為官,曾掌管欽天監(jiān),制定較準確的《時憲歷》;清朝康熙帝的科學啟蒙老師南懷仁也是西洋人等。這些外國人的到來,使得中西方文化得到較好的交流與溝通,從而有力地推動了清初科學技術與文化
8、事業(yè)的發(fā)展,出現了一大批精通西方算學、天文學的專家學者,形成“一時鴻碩,蔚成專家”的局面[8]。這即是我們熟知的明末清初的“西學東漸”局面。同時這些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