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心理護理在腦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具體應用》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心理護理在腦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具體應用趙銳(山丙省晉中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030600)【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5085(2012)7-0342-01【關鍵詞】腦卒中后抑郁藥物治療心理護理腦卒中后抑郁(PSD>是以情緒低落、興趣減退、主動活動減少為主要臨床特征的心理障礙。大約1/3老年卒中患者會出現抑郁。國外研究發(fā)現卒中后1個月是PSD發(fā)病的高峰期,卒中后1年內發(fā)生PSD的患者中有一半是在卒中后1個只內發(fā)病的[1]。PSD不僅顯著增加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殘率,而且給患者、家庭及社會帶
2、來沉重負擔。所以早期采取護理干預措施,預防急性期患者出現心理障礙是十分必要的。木文主要針對腦卒中后急性期抑郁患者在藥物治療基礎上進行護理干預,取得較好效果?,F匯報如下:1一般資料卒中后抑郁患者40例均為我院祌經內科住院患者。其中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齡(70±12)歲。病例:⑴均符合1995年全國第4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腦卒中診斷標準,并經CT證實為大腦半球病變,無意識障礙、失語、嚴重認知功能受損等;(2)均符合《中國精祌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抑郁癥診斷標準;⑶排除既往有神經、
3、精神病史及檢查不合作者;(4)病程為1?30天?2護理干預措施2.1心理護理:PSD來源于對疾病認識不足,肢體癱瘓等使患者產生悲觀情緒,認為自己是家庭和社會的負擔,對今后的生活和疾病康復失去信心,表現為沉默、悶悶不樂、自尋苦惱、缺乏主動性,在H常生活中過分依賴他人,郁郁寡歡、偷偷哭泣、自殺等行為[2]。作為護理人員必須充分理解患者,建立良好護患關系,適時做好心理疏導,減輕心理壓力。利用接觸患者的有利時機,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導,及時提供有關信息,包括有關腦卒中發(fā)病率、典型癥狀、治愈情況及預防復發(fā)等方面的知識;對患者提出
4、的問題給予明確、奮效、積極的指導,滿足患者的需要,并讓患者懂得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與疾病的預后奮密切關系。運用科學手段在合適的時間采用合適的方法對患者進行積極心理疏導,幫助其消除自卑心理,促進其盡早擺脫這種狀態(tài),幫助他們全面提高適應能力,使機體調整到最佳心理和生理狀態(tài),積極接受治療。2.2康復護理:向患者講述治療措施、早期康復訓練的意義和早期神經康復的重要性,與患者一起制定康復訓練0標和計劃;鼓勵患者主動參與鍛煉,早期康復訓練,措施有:肢體功能位放置,上下肢主動、被動運動,包括關節(jié)活動、肌力訓練、坐立位平衡訓練、步行訓練。鼓勵
5、患者采取健肢帶動患肢,上肢進行Bobath握手訓練,下肢進行單橋、雙橋運動等,運動量以患者能耐受為宜。同時重建患者的生活能力,鼓勵患者盡最大的可能自行完成日常生活,并及吋給予鼓勵和肯定。病人在自我護理中,可消除“無能”心理,提高積極性。2.3家庭和社會支持:PSD患者常表現為對生活失去信心,認為自己是家庭和社會的負枳。積極鼓勵患者的親屬和朋友常來探視,給患者以安慰、鼓勵和支持,使其充分享受來自家庭和社會的溫暖,精神上得到安慰。2.4給藥護理:按醫(yī)矚正確備用抗抑郁藥:常用黛力新或舍曲林,做好藥物知識宣教,嚴格按劑量按時服用
6、,注意藥物不良反應,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及吋告知醫(yī)生,并加強療效觀察。3小結卒中后抑郁的主要表現是情緒低落,悲觀厭世,煩躁,缺乏主動性,食欲不振,睡眠障礙以及全身疲勞等,可能與卒中使腦內特定部位遭破壞導致去甲腎上腺素(NE)和5羥色胺(5HT)等遞質功能低下,使患者產生抑郁傾向。腦卒中后抑郁嚴重程度與腦卒中預后有密切關系,如不及吋冇效的進行臨床干預,不僅降低患者的生活能力,而且嚴重影響失語和肢體癱瘓的康復,甚至增加腦血管疾病的病死率,不僅給患者帶來軀體上和精神上的痛苦,而且增加了社會負捫[3】。因此,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采用
7、心理護理干預卒中后抑郁,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減輕患者、家庭和社會負擔,幫助患者樹立治愈信念,都具有重要意義。參考文獻[l]AbenI,VerheyF,StrikJ,etal.Acomparativestudyintotheoneyearcumulativeincidenceofdepressionafterstrokeandmyocardialinfarction[J].NeurolNeurosurgPsychiatry,2003,74:581-585.[2】吳丹紅,李宗蘭,沈向英,等.腦卒中后抑郁及其相關因素[」].臨
8、床內科雜志,2004,21:160-162.[3】尤潔,劉永珍,蔡焯基,等.卒中后抑郁狀態(tài)的發(fā)生率及相關因素研究[」].中華神經科雜志,2001,3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