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創(chuàng)新教學行為改變學習方式》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創(chuàng)新教學行為改變學習方式——《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專題》報告書姓名:陳紫薇班級:12級1班學號:12051025日期:2014年12月28日.---創(chuàng)新教學行為改變學習方式首先教學行為與學習方面的改變不是單方面的,二者雖有聯(lián)系,但是要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教學行為顧名思義是老師教學時所使用的教學形式、方法、手段和技能;而學習方式是指在教師的領導下學生如何進行學習的方式。在新課改以前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中的教學方式被嚴重模式化,無法把自己的真情實感充分自如的表現出來,無法實現與學生的平等交流與對話。而就學
2、生而言,教師教學行為的模式化也是他們的學習行為模式化,這種方法使充滿生氣的教學活動變成了“機械活動”。新課改走進學校后,注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注重激勵學生自得、自悟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fā)現,在實踐中、合作中學習,注重引導教師形式開放的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式,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做到:創(chuàng)新教學行為,改變學習方式:一、創(chuàng)新教學行為(一)教師觀念的改變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首先必須轉變教師的教學行為,而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必須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必須為教師設計一定的教學程序。同時,積極鼓勵教師大膽創(chuàng)新,
3、勇于嘗試。1.強化學習,轉變觀念觀念是行為的靈魂,一切先進的教學改革的困難都是來自舊的教學觀念的束縛。有些教師對教學行為、學生學習方式轉變認識膚淺,他們認為教師少講,學生多動;學生自學,小組討論,這就是兩個方面徹底轉變了。事實上,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注意:.---(1)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2)培養(yǎng)學生好的學習習慣;(3)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4)為學生創(chuàng)造和諧環(huán)境;(5)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保障;(6)教給學生好的學習方法;(7)注意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2.教學觀的轉變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
4、動,師生雙方面互相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感情、體驗與信念。(二)教學方式的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一般以組織教學、講授知識、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和檢查知識來展開,其基本做法是:以紀律教育來維持組織教學,以師講生聽來傳授新知識,以背誦、抄寫來鞏固已學知識,以多做練習來運用新知識,以考試測驗來檢查學習效果。這樣的教學方式,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理念下,它的缺陷越越來顯現出來。它以知識的傳授為核心,把學生看成是接綱知識的容器。按照上述五步
5、進行教學,雖然強調了教學過程的階段性,但卻是以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為前提的,沒有突出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沒有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主動性和獨立性。因此,革新教學方式勢在必行。1.變“組織教學”為“動機激發(fā)”.---其目的是讓學生在師生交往的情境中,受到某種刺激,對將要學習的內容產生需求的欲望,進而形成學習的動機。學習動機是學生學習系統(tǒng)中重要的動力因素,在學習過程中起著“核心”作用。沒有學習動機,就不會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活動。學生的學習動機并不會無緣無故的產生,而要靠教師在師生的交往中去激發(fā)、去
6、培養(yǎng)。實踐證明,“目標激勵法”、“表揚促進法”、“友好交往法”等等,都是激發(fā)學習動機的好方法。1.變“講授知識”為“主動求知”其目的是讓學生擺脫教師那種生澆硬灌的教學模式,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根據自身的實際來選擇、探求蘊藏在教材中的知識。在這一階段,要突出“自主求索”四個字。這就要求教師不能瞪著眼睛站在講臺上看著學生學習,更不能再用一套講義來應付全班學習不同的學習需要,而應和顏悅色地走到學生之中,幫助、引導學生學習。教師既要提問學生又要讓學生提問,讓教學在彼此質疑、共同思考之中展開,讓學生的學習在彼此交
7、流、相互促進之中深入。教在學后,學在教前,生為主帥,師為參謀。這個階段很重要,也很復雜,操作的難度較大,一般可以采用“問題討論法”、“主題研究法”、“師生方談法”等方式展開教學活動。2.變“鞏固知識”為“自我變現”.---其目的是讓學生免除機械記憶、重復練習之痛苦,以自我表現的形式,一方面消化、深化知識,并內化成自身素質,另一方面凸現主體、張揚個性、加強合作,養(yǎng)成活潑自信的品格和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在這一階段,要在“動”字上下功夫,要力求做到身動、心動、人人動。為了達到這一要求,教師可以采用或模擬表演,工
8、對抗辯論,或演講朗誦,或趣味游戲等形式鼓勵學生動。學生在動中學,在學中動在自動中戰(zhàn)勝自我,發(fā)展自我,在他動中發(fā)現不足,彌補不足。1.變“運用知識”為“實踐創(chuàng)新”目的是讓學生打破書本的局限,突破經驗教訓的禁錮,不做知識的奴隸,不做教師驅趕的綿羊,著力培養(yǎng)自己求異、求新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敢疑、敢闖的創(chuàng)新精神。從學習過程的整體上看,這一階段是實施全過程的歸宿環(huán)節(jié),前三個階段原活動都是在為這一階段的完成蓄積力量。一堂課的學習活動是否成功,關鍵要看這一階段的質量。因為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