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對中西方悲劇的比較》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應用文檔-天天文庫。
1、對中西方悲劇的比較一、前言從公元前534年古希臘悲劇誕生至今,已經(jīng)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西方悲劇研究著作從亞里士多德的《詩學》到現(xiàn)在可謂汗牛充棟。馬丁·艾思林在《戲劇剖析》,中仍然認為“以悲慘結局的是悲劇,以愉快結局的是喜劇”這是區(qū)別悲劇、喜劇的一條看似淺薄但卻普遍應用的方法。悲劇的主要審美特征是“悲”,沒有苦難和毀滅,悲劇就不成其為悲劇,但悲劇的目的不是為了單純再現(xiàn)苦難和毀滅而使人悲傷,而是要通過有價值的東西的毀滅,肯定悲劇人物以及作家的悲劇精神,凈化人的心靈,激勵觀眾勇敢地直面人生。因此,僅有悲慘結局的戲劇,還不能叫做悲劇。悲劇一定有悲劇性結局,悲劇性結局卻不一定是悲慘的,悲劇性結局應
2、該是表現(xiàn)出悲劇人物或其精神世界在悲劇沖突中必然的毀滅,同時顯露出悲劇精神的結局。二、關于中國有無悲劇的爭論許多學者認為中國并無悲劇,也有些學者堅持認為中國有悲劇,于是展開了一場長達一個世紀的爭論。1、未否定中國有悲劇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胡適、魯迅等都一致認為中國古典戲劇缺少悲劇意識,常常以“大團圓”結局,因而被魯迅斥為中國國民的“十景病”,但是,他們都沒有否認中國有悲劇。胡適在《文學進化觀念與戲劇的改良》中指出:“中國文學最缺乏的是悲劇的觀念。無論是小說,是戲劇,總是一個美滿的團圓……有一兩個例外的文學家,要想打破這種團圓的迷信,如石頭記的林黛玉不與賈寶玉團圓,如桃花扇的侯朝宗不與李香君團
3、圓;但是這種結束法是中國文人所不許的,于是有后石頭記紅樓圓夢等書,把林黛玉從棺材里掘起來好同賈寶玉團圓;于是有顧天石的南桃花扇使侯公子與李香君當場團圓……這種‘團圓的迷信’乃是中國人思想薄弱的鐵證。做書的人明知世上的真事都是不如意的居大部分,他明知世上的事不是顛倒是非,便是生離死別,他卻偏要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偏要說善惡分明,報應昭彰。他閉著眼睛不肯看天下的悲劇慘劇,不肯老老實實寫天公的顛倒慘酷,他只圖說一個紙上的大快人心。這便是說謊的文學?!钡珡纳衔闹锌梢钥闯觯麑Α都t樓夢》和《桃花扇》的肯定,說明了即使像胡適這樣的新文化運動的先鋒,也沒有否認中國古典文學、戲劇中存在悲劇。魯迅在《
4、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中發(fā)表了與胡適相似的看法。2、否認中國有悲劇朱光潛先生在他的博士論文《悲劇心理學》中指出“事實上,戲劇在中國幾乎就是喜劇的同義詞。中國的劇作家總是喜歡善得善報、惡得惡報的大團圓結尾。他們不能容忍象伊菲革妮、希波呂托斯或考狄利婭之死這樣引起痛感的場面,也不愿觸及在他們看來有傷教化的題材。中國觀眾看見俄狄浦斯成為自己母親的丈夫、費德爾對繼子懷著私情,或阿德美托斯因父母不愿代自己去死而怨怒,都一定會感到驚訝和不快?!袊鴳騽〉年P鍵往往在亞里士多德所謂‘突變’的地方,很少在最后的結尾。隨便翻開一個劇本,不管主要人物處于多么悲慘的境地,你盡可以放心,結尾一定是皆大歡喜,有趣的只
5、是似門怎樣轉危為安?!卞X鐘書先生用英文寫的《中國古代戲曲中的悲劇》,通過中西戲劇比較指出:中國戲劇所謂的悲劇只是傳奇劇,大團圓的結局不能引起產(chǎn)生悲慘結局所特有的審美效果,沒有從個人同情上升到更高的體驗層面。朱光潛、錢鐘書等堅持認為西方悲劇這種文學體裁幾乎是中國所沒有的,也不承認中國古代戲曲有悲劇的文體存在。一、希臘悲劇與中國古代悲劇尋異1、主題的差異命運主宰人生,這是希臘悲劇昭示出的一個概括觀念。希臘悲劇多取材于神話,以人與命運的斗爭為主題,多為命運悲劇,表現(xiàn)主人公的個人意志和命運間的沖突,其結局是難逃命運之禍而毀滅。希臘人認為:命運凌駕于人神之上而主宰一切,它既支配人又支配神,是不可抗拒、
6、不可解釋、難以捉摸的。所謂“命運”,實質(zhì)是客觀規(guī)律的必然性,古希臘人限于思想及科學水平,無法認識人與命運的沖突實際反映了人與外界環(huán)境及人與人間的沖突,因此命運悲劇是希臘人反映社會矛盾的一種特殊形式。埃斯庫羅斯的“三部曲”中角色多為命運所支配,尤其是俄瑞斯忒斯,被一種有力而熱烈的沖動所驅(qū)策,隨神之吩咐不由自主地犯著殺母之罪,并以之為不可避逆的宿命,只能跟隨與服從。命運之力不但控制了人生,也管理著神,即使最倔強、聰慧的普羅米修斯——一位先知神亦不得不從命;索福克勒斯對命運也是絕對信仰,其劇中角色雖與宿命抗爭,如:俄狄浦斯之規(guī)避阿波羅神諭,但在其失敗中更顯命運之魔力,正如《安提戈涅》劇中歌隊所唱:
7、“命運有如此可怕的權威,是世間一切財富戰(zhàn)爭所不能反抗的”。即使是宗教自由主義者歐里庇得斯,雖對阿波羅頗有微辭,對命運亦不免流露出傳統(tǒng)觀念,對命運之禍深表嘆悲。悲劇家們對命運的認識與表現(xiàn)雖有差異,但在其作品中無時不詮釋著命運這一主題。社會造就人生,反映時代與階級矛盾,是中國古悲劇之思想主流。它們多取材于現(xiàn)實和歷史,以被壓迫人民同社會的斗爭為主題,多方面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殘酷,多為社會悲劇,表現(xiàn)主人公與黑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