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略談?wù)Z文教育的特質(zhì)》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學術(shù)論文-天天文庫。
1、略談?wù)Z文教育的特質(zhì)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對教育作過前瞻性的論述:“教育者,養(yǎng)成人格事業(yè)也,如僅為灌輸知識、練習技能之作用,而不貫之以理想,則是機械之教育,非所以施與人類也?!闭Z文新課標也在準確把握語文教育根本特點的基礎(chǔ)上確立了嶄新的理念,即變語文課程的知識本位為學生發(fā)展本位。新課標著眼于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去設(shè)計課程目標,培養(yǎng)和優(yōu)化學生綜合性的“語文素養(yǎng)”。而“語文素養(yǎng)”是一個內(nèi)涵深厚、外延寬廣的語文課程新概念,既包含以語感為中心的聽說讀寫的言語實踐能力,更囊括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審美情趣、良好個性和人生態(tài)度。因此,今后的語文教學
2、勢必要定位在使學生擺脫把知識本身視作目的的厄運而回歸生命、回歸心靈,從而追求真正意義上的“語文教育”?! 哪撤N意義上說,語言本身就是文化的載體,因此,語文教學不能只停留在語言符號的教學上,更應(yīng)該承擔起語言承載的文化的傳承。早在一千多年前,唐代大文學家韓愈就說過:“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這里的“道”在現(xiàn)代社會中也可理解為對學生的人格教育,即在授業(yè)解惑的過程中去教會學生怎樣做人、做一個怎樣的人。而這一點,也恰恰應(yīng)該成為語文教學的本位。那么,應(yīng)該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對學生的人格教育呢?筆者試從以下四個方面來闡述: 一、語文教學要做到“以人為本,以情為
3、體”4 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往往還是處于條分縷析的知識傳授狀態(tài),精力往往都花在操練和考分上,卻忽視了對學生群體和個體的了解。于漪老師說:“有人認為‘我只是教書、應(yīng)考,我只管教語文,管什么人不人’,這不能不說是教育的悲哀,思和行都偏離了準星,走了線。試問,目中如果無人,教學又怎樣從實際出發(fā)、有的放矢呢?”可是,這就是我們目前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槍σ陨犀F(xiàn)象,我覺得語文教育首先要改變教師的觀念,做到“以人為本,以情為體”。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不能一味地運用“講授法”來組織課堂,只關(guān)注知識的傳遞;而應(yīng)該從學生“學”的角度來組織課堂,關(guān)注學生的個體特點和
4、獨立個性情感的需要。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這樣一段精彩的話:“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fā)出特有的音響。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講的話發(fā)生共鳴,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對準音調(diào)?!贝_實如此,語文教師如果不去重視學生身上濃重的時代氣息和情感需要,你的課堂語言就不能在學心生中引起共鳴,教師話語的感染力也就會大大削弱。語文是最美的課程,美的語言,美的形象,美的思想情感,無不影響著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和價值觀的形成。可是要讓學生感受到這種美,接受美的熏陶,教師就必須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而情感就是第一推動力,學生的情感是用教師的情感換
5、來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用充滿感情的語言、豐富的表情和師生間心靈的溝通,來和學生共同進行審美化的教學,使學生在學習中充分感受到人性美、人情美,積極引導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去體驗這種美,并能在自己的人生中自覺地去創(chuàng)造美?! 《⒕o扣文本,激發(fā)學生情感4 中學生在生活、學習、交往中自覺或不自覺地實踐著、評價著,尋求生活的美、人生的美,以及思考人為什么而活的問題。但是他們年少氣盛,缺乏一定的辨別評價能力,容易受社會上歪風邪氣的影響。而且現(xiàn)在的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他們不懂得如何去愛別人,不懂得去尊重、理解別人。作為中學語文教師,我們有責任抓住教育的契機,
6、挖掘教材中優(yōu)美的、崇高的、導向性的教育因素去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從思維、審美的角度入手,解決知識、認識乃至世界觀的問題。于漪老師說:“母語教學關(guān)系民族后代心靈的塑造、情感的滋潤、正確價值追求的形成,而這些都要通過語言文字傳神的教學、一篇篇美文佳作的熏陶方能實現(xiàn)。”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了解作者,深入作品,挖掘教材中感人至深的景與情,從而喚起學生愛的情緒和意識?! ‘斎?,能喚起學生愛的情緒,還要找準切入點,也就是找到語文教學與學生情感共鳴的最佳契合點,只有找到這個點,滲透才能順利實現(xiàn)。在實際教學中,這樣的切入點很多,有時是對典型人物的分析,有
7、時是對文本本身的誦讀,有時是對某個句子或詞語的準確把握。 三、應(yīng)該將語文中的“文”與“道”結(jié)合起來 教材的內(nèi)容是有限的,這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所以,除了以教材為主陣地以外,還要求教師能廣征博引,不斷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思接千載,視通萬里”,不斷提供給學生豐富的文化信息,引導學生吸納和辨別各類異質(zhì)文化。上下五千年,縱橫九萬里,不管是在文學作品中,還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學生都能放開胸懷去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從而形成自己的文化人格和良好的品德修養(yǎng)。4 拓寬文化視野的方式在課堂教學中用到最多的就是橫向擴充、縱向聯(lián)系。如一教師在《馬說》一課的教學過程中,并
8、不急于串講課文,而是從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對“馬”的偏愛談起,講王良御馬和汗血鹽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