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宗薩欽哲仁波切開示--《普賢上師言教》》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普賢上師言教《普賢上師言教》》》開示輯要》開示輯要1開示/宗薩欽哲仁波切翻譯/項慧齡;校對/馬君美開示輯要之一《普賢上師言教》書中的每一字、每一句、每一個段落,我們都可以討論經年,并且從中獲益良多。對於那些非常認真遵循這條道路的人,我希望你們能夠一而再再而三地研習《普賢上師言教》,因為這是一門永無止境的課題。對於那些追尋成佛的人而言,這是一門從此刻到成佛都必須研習的課題。我個人非常高興能講授這個題目;不知道一些去年來過的聽眾是否記得,我不太想再舉行諸如佛教導論之類的短期周末教學。當然,《普賢上師言教》也談論到悲心、菩提心等常見的主題。我不能
2、保證你們將聽到什么不尋常的內容。這或許是針對「龍欽心髓加行」最深廣最詳盡的闡釋。雖然說是「龍欽心髓加行」,但并不表示這本書對於那些遵循馬爾巴或維汝巴修行之道的人,或那些正在做噶舉派、薩迦派、格魯派四加行的人來說,是毫無用處的。他們肯定可以將這本書做為參考。對薩迦派的人來說,即是他們所稱的「三見分」。對於遵循馬爾巴傳承的人而言,他們有岡波巴大師的《解脫莊嚴寶論》。至於宗喀巴傳承的追隨者,則有《菩提道次第論》(LamRim)。而《普賢上師言教》也是類似的主題,因此肯定可以用它做為參考。在這本書中,偶有一些基本的佛教理論,但大部分的主題仍是修行的忠告和
3、口訣。因此,對於那些正在做加行的人來說,這本書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晚上,我先給口傳,然後稍事休息。之後,那些對修行不真正感興趣的人就可以打道回府了(笑)。但是那些想要修行的人,可以留下來。我將用藏文念誦「籠」--也就是我們說的口傳;給口傳是非常必要的。我認為我是非常保守的右翼佛教徒(笑)。我知道時代正在改變。我也知道我們需要應用不同的方法。但這不表示你們不需要口傳。我們不能沒有口傳。沒有灌頂就無法修行。這些都是必要且重要的。目前佛法在西方弘揚地相當迅速。我曾1宗薩欽哲仁波切於一九九九年六月,開始在美國加州舊金山講授巴楚仁波切的名著《普賢上師言教》(
4、KunzangLama'IShelung),書中主要闡釋「龍欽心髓前行法」的實修細節(jié)。經見過人們在沒有接受口傳或灌頂的情形下修持金剛乘?;蛟S有灌頂,但并不是很多人要接受口傳;這樣不好。所以,我將給那些想要修行或正在修行的人口傳。當然,這一次我只能念幾頁。如果我們明天還活著,我們將繼續(xù)口傳。如我一開始所說的,這是一個很長的教授。我們必須要有耐心。在所有人之中,我是最要有耐心的(笑)。而你們應該要有耐心。很幸運地,今天卻吉尼瑪(ChokyiNyima)也在座。當我辭窮的時候,你可不可以幫幫我?(笑)。我領受《普賢上師言教》的口傳和法教很多很多次了,可
5、能超過三十次。這個法教總是不斷地被講授。對我來說,頂果欽哲仁波切如佛一般,是個成就者。我記得非常清楚,頂果欽哲仁波切每到一處,總是隨身攜帶《普賢上師言教》這本書,直到他生前的最後幾天。每天早晨修法之後,仁波切會讀個幾頁。我光是從頂果欽哲仁波切那里領受這個法教,可能就超過十次。有幾次是因為仁波切向一群人傳這個法,而我恰巧也在場。大約有五次,仁波切應我之請,或因為他認為我需要受這個法,而把這個法教傳給我。他對我講授這個法,大約超過五次。還有,我從敦珠法王受這個法肯定有三次左右。也從其他上師那里領受過這個法教。如果我的虔誠心沒有限度,如果我有凈觀,如果
6、我遇見能夠使我有限的虔誠心增長的上師,我將毫不猶豫地再次領受這個口傳或法教。如果三十年後我還活著,我會再如此做。因此,我希望你們某些人也能維持這種傳統(tǒng),巴楚仁波切的傳統(tǒng)。把這個法教當做你的人生手冊。以這本書為基礎,展現你的人生。由於這是一個續(xù)部的法教,根據傳統(tǒng),我先向所有的傳承上師祈請。你們只要注意就可以了。如果你們想要向傳承上師祈請也可以。新的學員,只要注意就好了。我們必須先奠定基礎。為什么選擇這本書?為什么不是其他的書籍?為什么不選擇一篇詩歌?為什么不是中論?為什么不是歷史書?針對這所有的疑問,我們需要某種答案,而這個答案就是:為了了解這本書
7、,我們必須建立基礎,對那些甫入門的人尤甚。建立此一基礎的第一要務是,必須了解「見、修、行」。這非常重要。雖然「見、修、行」這個專門名詞似乎來自佛教徒之口,但事實上,見、修、行總是與我們同在。每次我們做事情的時候,就有所謂的「見、修、行」。我們或許不使用「見、修、行」這個名詞,但總是有「見」,總是有「修」,總是有某種「行」。我們做的每一件事;美、丑等評斷,每下個評斷,每做個思考,每做件事情,就有見、修、行。因此,在進入這本書之前,先建立「見」(見地)是重要的。如果你問,為什么創(chuàng)造「見」?我們創(chuàng)造「見」,大多是因為我們想要快樂。「快樂」或許是個非常一
8、般性的字眼,但是我們創(chuàng)造「見」,大多是因為我們想要獲得某件事物,想要成就某件事物,想要抓住某件事物。舉例來說,我們想要享樂,這就是我們創(chu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