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水庫河相關系初探

三門峽水庫河相關系初探

ID:34039660

大?。?40.50 KB

頁數(shù):10頁

時間:2019-03-03

三門峽水庫河相關系初探_第1頁
三門峽水庫河相關系初探_第2頁
三門峽水庫河相關系初探_第3頁
三門峽水庫河相關系初探_第4頁
三門峽水庫河相關系初探_第5頁
資源描述:

《三門峽水庫河相關系初探》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三門峽水庫河相關系初探張翠萍(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鄭州,450003)摘要三門峽水庫蓄清排渾運用,汛期庫區(qū)河道自動調(diào)整,具有沖積性河流自動調(diào)整的平衡傾向性。本文分析了水庫造床期,計算了造床流量,分析了河寬與造床流量的關系、水庫縱向剖面的變化。討論了需要開展的有關研究內(nèi)容,建議了調(diào)整運用指標的方向。關鍵詞三門峽水庫,河相關系,自動調(diào)整,造床流量1三門峽水庫河槽自動調(diào)整沖積河流自動調(diào)節(jié)的最終結果是力求使來自上游的水量和沙量能通過河段下泄。河流保持一定的相對平衡,這種特點稱為沖積河流的“平衡傾向性”[1]。平衡狀態(tài)與水沙條件相對應,在新的水沙等外部

2、條件下,建立新的平衡。河流的自動調(diào)節(jié)作用是河流為適應外部條件而采取的一種手段,認識這一調(diào)整作用有助于預測與控制河流的發(fā)展方向[2],更好的服務于河流治理開發(fā)。沖積河流通過自動調(diào)整作用,作為較長時期的平均情況來說,有可能處于相對平衡狀態(tài),在斷面形態(tài)和縱剖面與流域因素(來水來沙及組成)之間應該存在某種定量關系,這種定量關系一般稱為河相關系[1]。多泥沙河流上修建的水庫,淤積達到相對平衡,庫區(qū)形成高灘深槽進入正常運用期,利用槽庫容非汛期攔蓄清水,汛期利用洪水把非汛期淤積在槽庫容里的泥沙沖刷出庫,年內(nèi)泥沙沖淤到達基本平衡,從而水庫可以長期運用。如小浪

3、底水庫今后將利用壩前灘面高程254m以下10.5億m3槽庫容長期進行調(diào)水調(diào)沙運用。三門峽水庫在1973年汛后形成高灘深槽[3],并一直采用蓄清排渾運用方式運用,非汛期平均水位在314~318m之間,多年平均316m,汛期平均水位301~306m之間,多年平均304m。汛期水庫水位降低,特別是洪水期敞泄排沙,庫區(qū)劇烈沖刷,產(chǎn)生造床作用,河床形態(tài)自動調(diào)整,不但使汛期水量通過庫段下泄,并力求把汛期以及非汛期的泥沙排往下游。這種自動調(diào)整作用也具有平衡傾向性。與沖積河流平衡傾向性的差異在于,沖擊河流全年都處于調(diào)整期,而三門峽水庫非汛期受蓄水位約束,自動

4、調(diào)整受到限制,河槽單向性淤積,汛期排沙期是河槽自動調(diào)整作用期。水庫運用年內(nèi)這種周期變化,在長時段內(nèi)也會形成相對平衡狀態(tài),因此,三門峽水庫存在河相關系。認識三門峽庫區(qū)河槽的自動調(diào)整作用,分析庫區(qū)造床期、造床流量和斷面形態(tài),可以更好地服務于三門峽水庫長期利用。2三門峽水庫河相關系分析2.1水庫的造床期與造床流量水庫造床過程與沖積河道有許多相同之處,也有差別。相同之處是,它們都在一定來水過程與來沙過程及一定邊界條件下經(jīng)過反復沖淤而形成相對平衡河槽及岸邊灘地。差別在于沖積性河道形成的相對河槽其水位和流量關系是相應的,全年的沖淤變幅均較小,并且全年均有

5、造床作用,僅僅是大流量造床作用大而已。而在水庫中形成的相對河槽其水位和流量關系是不相應的,壩前水位被控制[4]。對于三門峽水庫,非汛期水庫蓄水,泥沙淤積,這個階段的作用只是淤積一些泥沙在水庫中;汛期滯洪期,壅水明顯,水庫淤積,這一階段對造床作用也是淤積一些泥沙在水庫中;以上兩個階段相當于加大造床期的排沙量,對造床沒有另外的作用。因此,對于三門峽水庫,汛期降低水位排沙,除滯洪期以外的其它時段是水庫的造床期。根據(jù)以上三門峽水庫造床期,利用地貌功(geomorphicwork)的概念和三門峽水庫出庫站實測資料計算造床流量??鄢郎槠谟嬎阊雌诮档退畮?/p>

6、時間內(nèi)各級流量的輸沙率和頻率的乘積,繪出流量與輸沙率和頻率乘積的關系圖,曲線峰值相應的流量作為造床流量。曲線出現(xiàn)兩個峰值,相應最大峰值的流量稱為第一造床流量,相應次大峰值的流量稱為第二造床流量。同時,根據(jù)三門峽水庫造床期在水庫的排沙期,輸沙量最大的流量級對造床的作用也最強,把該流量也可認為是造床流量。圖1是1973-2006年造床流量變化過程線。多年平均三門峽水庫第一和第二造床流量分別為2800m3/s、1500m3/s,1973-1985年和1986-2006年第一造床流量分別為3160m3/s和2570m3/s,第二造床流量分別為2000

7、m3/s和1170m3/s。輸沙量最大確定的造床流量多年平均為2540m3/s,1973-1985年和1986-2006年分別為3210m3/s和2110m3/s。圖1三門峽水庫造床流量2.2河寬變化隨著造床流量的變化,河床橫斷面發(fā)生調(diào)整(圖2)。圖3是庫區(qū)黃淤22斷面(距大壩河槽間距50.6km)315m高程下面積與河寬變化。河寬從70年代的600m以上到2006年不足400m;1973年汛后河寬661m,2006年汛后364m;1973~1985年平均河寬658m,1986~2006年的457m,河寬縮窄200m以上。315m高程以下河槽

8、面積從1973~1985年3510m2減小至1986~2006年的2860m2,減小650m2。河寬變化是造床流量作用的結果,造床流量對河寬的影響有累積效果,河寬對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nèi)容,確認文檔內(nèi)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nèi)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