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關系難處的心理根源

婆媳關系難處的心理根源

ID:34712411

大小:58.18 KB

頁數(shù):3頁

時間:2019-03-09

婆媳關系難處的心理根源_第1頁
婆媳關系難處的心理根源_第2頁
婆媳關系難處的心理根源_第3頁
資源描述:

《婆媳關系難處的心理根源》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婆媳關系難處的心理根源婆媳關系難處的心理根源近來家庭婚姻關系來心理咨詢、輔導的日漸增多,究其原因:婆媳關系難處占首位。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關系的不和諧直接影響我們社會的穩(wěn)定。為什么婆媳關系難相處和諧呢?依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婆媳對兒子兼丈夫的情感占有欲及“戀母情結”等角度去解釋。而社會心理學的視角去分析時,婆媳雙方常常一方強調真有之情,另一方強調應有之情,結果兩方都不滿意,處在婆媳之間----兒子兼丈夫角色的男人們:為了維系婚姻關系,在兩個女人之間受過多少夾板氣、賠了多少笑臉、編了多少瞎話......在家庭關系中,親子關系是一種血緣關系,父母兒女以血脈相連,

2、在以父子軸為核心的中國文化里,親子關系顯得尤為重要。而夫妻關系、兄弟姐妹關系相形之下其重要程度都會弱一些。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這些關系是與生俱來的,或者是由角色身份固定下來的。因此,我們對這些關系在情感表達上就形成了各自的-----“等差之愛”。意思是說,在親子之間、夫妻之間、手足之間都有來自角色身份規(guī)定的情感。既“應有之情”。不同的關系有不同的倫理規(guī)范,也有不同的情感類型。當原本兩個沒有親緣關系---“本不是一家人”的男女,由于相愛“走進一家門”的時候,主要是被“真有之情”推動的?;橐霾粌H帶來了夫妻關系,而且也帶來了一大串家庭關系身份,新娘子一下掉進了一張關系

3、網(wǎng)當中,需要四面應付。婆媳關系就是其中比較重要的關系。而對于媳婦來說,婚前與夫家的人一般交往比較少,所以,對丈夫是真有之情,而對公婆和夫家其他成員就只有“應有之情”。那么“應有之情”只是一種根據(jù)角色規(guī)定的情感,例如傳統(tǒng)倫理中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這種義務之情由于僅僅是義務,很容易讓人言不由衷或敷衍了事。媳婦心里會想:我們之間沒有交情,我不是你從小帶大的,因為結婚,我就要對你百般照顧,我自己的父母我還沒來得及孝敬呢?能做到現(xiàn)在這樣我就很不錯了。婆婆心里會想:你在我家里出出進進,就是一家人了,你應該像個兒媳婦的樣子??!所以一方強調真有之情,另一方強調應有之情,兩

4、方不滿意就產(chǎn)生了。首先,當婆媳之間混淆了婆媳關系與母女關系界限,就會對--對方無法滿足自己的預期而漸生不滿其次,雙方的心理預期:婆婆看到媳婦與自己的兒子結婚,走進自己的家,就會本能地形成一種預期,那就是兒媳婦應該像女兒、兒子那樣對待自己??墒峭鶅合眿D因為缺乏“真有之情”恰恰無法做到這一點。兒媳婚后改口稱婆婆為“媽媽”,也會本能地將婆婆的行為與自己的母親相比,形成婆婆應該像母親這種預期。當雙方混淆了婆媳關系與母女關系的時候,往往會因為對方無法滿足自己的預期而漸生不滿。第三,在傳統(tǒng)社會里,女性嫁到夫家后,對于娘家來說,已經(jīng)是一盆潑出去的水。姓名被改變,或是只保留

5、娘家的姓氏,變成“王李氏”、“張劉氏”,或是本名前冠以夫姓,成為夫家父子軸上的一個配角。娘家已經(jīng)不再是自己的家,為父母養(yǎng)老送終的真情表達受到了限制,而夫家也還不是自己的家,要對陌生人生出真有之情并非易事。因此,媳婦處在卑微的地位上,一熬就要幾十年,直到成了婆婆,夫家才終于變成了自己家。第四,中國家庭主流文化是—父系制傳統(tǒng)中國社會里傳統(tǒng)的“父系”制度強化了生男嗣的重要性。因為對于媳婦而言,要鞏固自己在夫家家族中的地位就得靠替夫家生出子嗣,惟有如此才能延綿夫家家族的香火并提供祖先祭拜時主要奉祭的人員。但若生不出子嗣,則恐遭休妻或納妾的命運。在這重重壓力之下媳婦由年

6、輕到熬成婆婆的這一路上,兒子便成為自己最真實的情感寄托也是最重要的生活依靠。然而,這種因文化結構限制而更形強化的母子連結不但造成婆婆對兒子的絕對偏袒,更對婆媳關系而言成了一大致命傷。不滿的情緒出現(xiàn)后,婆婆和媳婦又都會出現(xiàn)一種歸因偏誤,那就是認為婆媳關系就是婆媳關系,永遠不會變成母女關系。有的婆婆說:“無論你怎么對她好,她也不會變成你的女兒的?!毕眿D就更容易說:“哪個兒媳婦是婆婆生的、養(yǎng)大的?她怎么會對我像對她女兒那么好呢!”她們都不懂得通過對方的母女關系來看對方的情感和人品,來體會對方的真情。如果用真情來換取真情,婆媳關系就一定會與母女關系一樣,成為家庭關系的

7、新的情感支柱。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