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董仲舒“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管窺》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董仲舒“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管窺秦進才(河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河北石家莊050024)(原文刊載于《衡水學院學報》2014年第3期)摘要:從考察《春秋繁露·對膠西王越大夫不得為仁》與《漢書·董仲舒?zhèn)鳌返牟煌涊d與其本義入手,認為正誼明道是董仲舒針對諸侯王咨詢越國三仁問題的答復,其本義是董仲舒關于仁人標準的看法。古往今來,人們進行了多方面的評價,可歸納為高度贊揚、嚴厲批判、平實看待3種。追根溯源,董仲舒的正誼明道來源于先秦諸子的思想,被后人視為儒家義利觀的經典語言,直至現(xiàn)代仍有其生命力。關鍵詞:董仲舒;正誼明道;語境本義;評價;義利觀作者簡介:秦進才(1953-),男,河北衡水人
2、,河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歷史學博士,衡水學院特聘教授。.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對膠西王越大夫不得為仁》中言:“仁人者,正其道不謀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薄稘h書·董仲舒?zhèn)鳌纷鳎骸胺蛉嗜苏?,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庇浭龃篌w相同,文字亦有相異之處,含義也有區(qū)別。古往今來,學者們做出了無數(shù)的解讀,寫出了數(shù)不盡的看法,有人認為是儒家重義輕利的典型,有人說是義利對立的言論,無論是贊成者或反對者都振振有詞。筆者不揣淺陋,試在前人研究基礎上,略述管窺蠡測之見,以請教于大家。一、董仲舒所言的不同記載與其本義董仲舒曾兩相驕王——江都王、膠西王,在任上曾有一次重要的回答,而《春秋繁露·對
3、膠西王越大夫不得為仁》和《漢書·董仲舒?zhèn)鳌酚兄笾孪嗤挠浭?,也存在著相異之處。一是提問者不同。《春秋繁露》記載董仲舒所回答的是膠西王,《漢書·董仲舒?zhèn)鳌酚浭霭l(fā)問者是江都王。筆者認為似乎當以江都王為是。二是記載的字數(shù)多少、詳略不同?!洞呵锓甭丁酚涊d有360余字,《漢書》記述僅210余字??傮w來看,《春秋繁露》詳細,《漢書》簡略。當是《春秋繁露·對膠西王越大夫不得為仁》成文在前,《漢書·董仲舒?zhèn)鳌犯鶕?jù)《春秋繁露》進行了刪削潤飾。三是人數(shù)不同?!洞呵锓甭丁纷鳎骸按蠓蝮?、大夫種、大夫庸、大夫睪、大夫車成,越王與此五大夫謀伐吳?!薄稘h書·董仲舒?zhèn)鳌纷鳎骸盎浲蹙溘`與大夫泄庸、種、蠡謀伐吳?!鼻罢?人,后
4、者3人,刪去了大夫睪、大夫車成兩人。四是核心語言不同?!洞呵锓甭丁纷鳎骸叭嗜苏?,正其道不謀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薄稘h書·董仲舒?zhèn)鳌纷鳎骸胺蛉嗜苏?,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除了“不謀其利”相同外,其他的表述都不同?!稘h書·董仲舒?zhèn)鳌穼Α肮Α庇伞安患薄备臑椤安挥嫛?,突出了對功利的排斥態(tài)度,成為后來正統(tǒng)儒家義利觀宗旨的經典表述。還有些細微區(qū)別,容當今后仔細比較。董仲舒正誼明道的具體語境是針對諸侯王提出的越國三仁問題所做的回答,其中既有對于諸侯王所問意圖的猜測,也有對于諸侯王以借古喻今方式的規(guī)勸,還以自己的思路闡明了仁人的標準,不僅否定了越國三仁的說法,而且說明五霸也不是仁人,這是對于具體
5、問題的具體回答,本來是雙方對于仁人的不同看法,并非是董仲舒系統(tǒng)論述義利問題,更不是董仲舒義利觀的全部。每個人所處社會地位不同、扮演的社會角色相異,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和角色規(guī)范也不一樣。董仲舒說:“仁人者,正其道不謀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致無為而習俗大化,可謂仁圣矣,三王是也?!边@是董仲舒明確的仁人標準,是董仲舒否定越國三仁的根據(jù),也是董仲舒所追求的理想。仁人,尤其是仁圣的三王,其前提不僅是已經早已解決了基本生活需求,并且已經取得了最高的社會地位,在正其道、修其理時,“不謀其利”“不急其功”,毫無疑問是正確的。因為“正其道”“修其理”“正其誼”“明其道”,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種思想創(chuàng)造活動。在思想
6、創(chuàng)造活動中,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huán)往復以至無窮,依靠陰謀狡詐、欺騙隱瞞等不一定就能成功。并且這種活動一般不會帶來直接的經濟利益,也不會帶來立竿見影的政治業(yè)績等,因此急功近利是不可取的。也就是說作為仁圣的三王,不去追求直接的經濟效益,既是其身份角色所規(guī)定的,也是其所從事的事業(yè)來決定的。實際上,這是董仲舒按照自己的知識結構、生活體驗等塑造了其心目中仁圣的三王形象,并非歷史上的三王真是如此。董仲舒專心致志地讀書“三年不窺園”,官至二千石,仍然不問家產,雖然居住在陋巷之中,但其生活應當是有保障的。董仲舒正誼明道就是針對著這些寥寥無幾的仁人的“正其道”“修其理”“正其誼”“明其道”的活動而言的,
7、而不是針對茫茫人海中的蕓蕓眾生追逐政治、經濟等利益的活動而言?!洞呵锓甭丁δz西王越大夫不得為仁》中的記述,與班固《漢書·董仲舒?zhèn)鳌返挠涊d,既有相同之處,也存在相異之點,董仲舒的正道修理不謀其利、不急其功,本是為回答諸侯王詢問關于越國三仁問題而言,是在特定的場合環(huán)境中回答特定的問題。正道修理經班固潤飾、升華為正誼明道,主題更明確,語言更精煉,適應了后世社會的需求,因此被后人無限地放大,進行了無限的